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

2017-03-18陈梅胜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创设情境

陈梅胜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不断实施,许多的提法和理念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革。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适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却是永不过时的。

一、让情境联通生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既是对教学的要求,更是情境創设的指南。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发现数学概念、形成思想和方法,促进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相关数学经验去发现问题、思考思考、解决问题。在旧教材和教师的教学中,有“重复习辅垫,轻创设情境”的倾向。我们不否定复习辅垫的作用,但复习辅垫过多,降低学习的“门槛”,特别是那种把新内容拆分成若干个已学过内容的“拆分式”复习辅垫,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反而会降低学习坡度,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应少一些辅垫,多一些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的智慧插上情感的翅膀,激活思维。如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教材单刀直入地提出:“写出50以内4和6的几个倍数,找找它们的公倍数有几个,其中最小的是什么?”这干巴巴的几句话,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例如,通过运用视频动画,创设以下情景:“小牛和小马是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耍,它们慢慢长大了,要干活了,小牛干活4天休息1天,小马干活6天休息1天,如果它们从元月1号开始干活,什么时候它们才能同时不干活可以一起玩?请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日历上圈出小牛的休息时间,并记录在下方,再圈出小马的休息时间,同样记录在下方,并标出它们同时休息的时间。”这样的导入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一出,学生跃跃欲试。创设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思考,牢固地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让情境充盈探究

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数学知识和课堂教学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具有挑战性又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体验数学事实,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领悟。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情境:“学校为了改善环境,打算将一个长方形花圃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圃铺上草皮,你能帮学校算算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草皮吗?”话音刚落,学生就已经议论开了,有的说:“只要算出两块花圃的面积,再相加,就算出了草皮的面积。”有的说:“计算长方形面积,只要量出长和宽,再把它们相乘就可以了。可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问:“是啊,该怎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使问题相互连接,使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一次被燃起。有学生说:“要是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就好了。”这么一说,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追问:“同学们想想看,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剪一剪、拼一拼。”学生可迫不及待地打开学习袋,剪、拼、画、算。接着让各小组汇报,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畅所欲言,面对新问题主动寻找知识,并找出探索新知的方法,引发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让情境融汇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教师要从数学发展的全局着眼,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并使之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这乃是数学教学着力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罗峰

实习编辑黄博彦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创设情境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