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2017-03-18王君艳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知者遵义会议长征

王君艳

我所在的学校构建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班班通,安装了学科素材库软件、白板、投影仪、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进入了每个教室,组建了多媒体教室,这些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学也由此精彩起来。

一、精心制作课件,提高课件的实用性

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需要大量的图片、录像、视频、练习题等资料,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特别是利用Internet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随时备用。资料我们可以用人家的,但上课的思路必须是你自己的,即你的课魂,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提升,千万不能把人家的课件拿来就用。如:制作《长征》课件时,我从网上搜索到长征的图片、遵义会议的视频、红军会宁会师、静宁将台堡会师、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图片,四渡赤水的电影等许多资料,如何对它们进行筛选,如何有效将它们组织起来,上这一课的思路就很重要了。那么重难点决定了执教者的选材,长征的原因、出发点、遵义会议、长征的艰辛、胜利及历史意义这条线索,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将它们优化组合,做成课件。根据学生学情,选取资料,难易程度、资料的多少、练习的难度及容量都要符合自己的学情。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具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讲:讲张骞出使西域时,利用地图及多媒体的动画来学习这些古历史地名;讲红军长征时,路线图是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地图加以文字说明。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长征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对学生进行长征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观看遵义会议的视频时,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学会归纳、总结,掌握重点,更好地理解遵义会议当时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同样,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课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動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情景的设置显得更为有优势,由于古代史距现在时间久,学生对它们的认同感比较差,学习起来比较陌生。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能凭一张嘴,一支粉笔,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还有中国古代史的地图,学习起来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有时候也没办法。现在有了多媒体,图片、视频、音频、人物及他们的生产、生活场景都可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式学习,同时也改变了以前的枯燥无味,使历史教学生动、形象、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如学习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时,通过播放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场景,让同学们对原始森林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展示原始人的生活工具、生活用品、居住环境,让学生从中体味出原始社会的落后、生产力的低下,进而认识到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北京人头像的展示和比较,学生学会了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从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北京人的特征与现代人不同?这时学生兴趣浓厚,争论激烈,最后得出结论:由于生存环境决定的。由于有了多媒体进课堂,历史课成为同学们很期待上的课了,学生问我:“老师,历史课为什么一个星期只开两节课?” “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这就是多媒体给我们历史带来的福利。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知者遵义会议长征
古语积累
《论语》佳句精选
后知者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衰减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