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

2017-03-18冯友贤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感

冯友贤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结合自我教学体会,研究探索出了“情境——情感”符合我校实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结构图示如下:

一、教师创设情境与学生进入情境

(一)情境创设要科学、合理,易于学生体会。比如在讲《春》时,先放一段春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一下气氛。

(二)情境创设要新颖,要有时效性,教师尽可能地多想办法,使所创设的情境富有新意,形式独特,展示方法灵活多样,并能够很好地和最新资料结合起来,这样无形中就有了较强的吸引力。

(三)创设情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和所要讲授的内容相吻合,目的指向性明确,这样教师的课堂准备就是有效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更便捷了。

学生进入情境容易,有效进入情境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教师引导的一般作法是:或明确感受目的、或指明观察对象、或体会某段某点而不及其余、或人或物或事、或情或理或智等等。教师的引导指向性越明确,学生进入的越快,效果越好。

二、引导激发与产生欲望

(一)把握时机。教师是千军万马的统帅,学生是实际参战者,战机成熟,教师就鼓舞士气,士兵就会勇往直前,仗才能无往而不胜。教师这个指挥官要审时度势,把握好“火候”,在学生有了初步体验,将要做出体验的初步结论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着已设计好的问题或方向迈进,从而实现有效性的目的。

(二)进一步明确思维方向。有了初步体验之后已有探求的欲望,学生思维该向何处发展,或纵或深,或点或而或情或理,教师进一步有所暗示或引導,有利于学生思考向纵深处发展。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在此处是最巧妙的,最显艺术性的。

通过以上教师思维的引导,学生就有了较为清楚的探求目的;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顺利进入欲望产生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期,他们在积极探索原因,形成特点开始了理性思维的过程,教师所希望看到的问题解决过程正式开始了。

三、提出问题与情感体验

学生由产生欲望到付诸探究实施,标志着解决问题的开始;情感体验的初步结论形成,标志着问题思考过程的基本结束。

因此,教师在学生思考过程初步完成的情况下,适时提出问题,或原因、或经过、或特点、或结果,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提问,重温这些体验,加深“所需要”的体验。

四、归纳总结与筛选整合

有了如上的情感体验,也就具有了概括的宝贵素材。在这一流程中,学生将已再次加深的情感体验,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抽丝剥茧、选择取舍、筛选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认识,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或者诉诸文字,完成认识质的飞跃。

教师归纳总结应做到: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结论,不可以另搬一套,让学生听不到、看不到自己的思维结果。如果这样做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大大降低,探索思考的成就感就没有了,以后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

(二)由主到次,培养学生重点集中的思维习惯。

(三)精炼简明。归纳总结是教师对学生认识体验筛选整合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做示范,使他们认识体会锤炼语言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从而培养锤炼语言的自觉性。

教学流程至此,教师情境设计的目的,学生人境体验的结论,资源的课时价值,三者融合一体,表现为积极的情感评价,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五、情感延展

如果此时教师将已形成的情感评价稍作延伸,将会效果更好。

首先,横向延伸,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同类型的问题,找出生活中,时事中最相近的例子,鼓励学生积累材料,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其次,纵向延伸。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认识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情感体验特点,解决问题办法等,进一步深入思索,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品质。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情感移植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