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学试用,以用促学

2017-03-18赖宁静

师道·教研 2017年2期

赖宁静

“试学试用”是小学高年级“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的前奏,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知识,一边看书一边提出问题,并思考、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作用,进而尝试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试学试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凸显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为课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用融合的效果。

一、试学课本知识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可见,试学的方法直接影响试学的效果。

(一)看课本,做标注

为避免学生看书有口无心、囫囵吞枣,而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在书上做标注,标注可以是横线、波浪线,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喜欢的一些符号、图案,如三角形符号、问号、感叹号、表情符号等。使学生有个性化的标注符号,如关键词用什么标注,重点处用什么标注,疑问处用什么标注等。

1. 細看情景图,做标注。北师版的教材编排,通常是有情景图的,提醒学生要细看,图上有什么?蕴含着什么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有什么作用? 而且一般要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边看边思考,不要急于看后面的分析。一定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往下看。

2. 细读例题,做标注。北师版的教材,伴随着情景图的是和所学知识有关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的描述,要求学生阅读题目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数字、单位等,并做标注。使题目了然于胸,才能胸有成竹,才能有解题时的下笔如有神。

(二)看课本,提问题

“提出懂的问题猜同学或老师”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角色转换的机会,从学生的角色变成“小老师”的角色,可以教别人,学生更有成功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懂的问题”包括他原来不懂,但通过努力就弄懂了的问题。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当一个优秀的“小老师”,会在课前非常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且做好讲解的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向他人请教”,是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体现学生的虚心好学。

二、试用数学知识

学生的试学效果如何,需要有一个自我检验的过程,那就是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就如一个件新的产品到底能不能用,总得试一试,只要试一试,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优点在哪里,缺点是什么,这就为后续的产品改善提供了依据。学习也是一样,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你才能知道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好,哪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向老师和同学学习,这就使得课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变得更为明了,目的性较强,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比较高了。

(一)选择题目 “考考我”

课本中的练习题是由许多非常优秀的专家和老师的集体智慧凝结而成的,非常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试学效果。学生试学了新知识以后,需要在课本中选一道题来考考自己,看能否解答出来,在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查找优点和不足,提高反思和应用意识。

(二)准备题目“考考你”

吴正宪老师指出: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欢数学。在生活中、教材中、科技、大自然中、历史、地理……找到出题的素材,设计数学题,用于考考同学或者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就出了很多“考考你”的题目。

有的学生出的题目是:读出下列各百分数,25.7%、30%、500%;有的学生出的题目是:妙解成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事半功倍、半壁江山、一箭双雕);有的学生出的题目是:游戏(剪刀、石头、布。两人共十次,想一想,你赢了对方几次?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几?输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出的题目是:今天股票涨跌幅度9.5%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出的题目是: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百分数,有千分数吗?有的学生出的题目是: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学生们的小脑袋里藏着可多数学题了。

试学试用,以用促学,是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觉得数学是很有用的,学习的兴趣被激起,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能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