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新成就

2017-03-18汪慧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

汪慧美

摘 要:《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清人吴敬梓著。吴敬梓著《儒林外史》选择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半生经历和体验表现出来,同时,《儒林外史》也为吴敬梓赢得了不朽的身名。它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从运用讽刺艺术的缘由、讽刺艺术新成就的具体表现、讽刺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简单的分析《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新成就。

关键词:《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016-02

《儒林外史》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年卧闲草堂本,计五十六回本。作者在作《儒林外史》时为了避开清朝文字狱,把所写的故事假托在明朝,郑铁生在分析《水浒传》的叙事结构时说:“古典小说叙事结构是小说家整个创作过程呕心沥血建构的一种生命形态。解读一部古典小说名著,不仅仅能够洞悉它是怎样以多种叙事单位和叙事成分组合的复杂形态,而是能够透过叙事方法和文字的表达揭示小说家对于世界、人生以及艺术的独特理解。”可见吴敬梓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是通过《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展现出来的,以下从个人境遇和社会现状两个方面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原由进行分析。

一、运用讽刺艺术的原由

(一)个人境遇的“积累”

吴敬梓生长在名门望族,但是随着家族日益破落,中年后又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一生去过多地,广泛接触了士大夫及其他各个阶层人物。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看到的各种嘴脸,感受的人情冷暖,体验的世情,都非常地深刻,这也培养了他体察现实的敏锐感觉和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凭借着丰富的生活基础和卓越的艺术认识,他创作出来了《儒林外史》这部现实讽刺的典范之作。

(二)社会现状的“逼迫”

1.清政府腐朽的文人政策。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最能暴露问题的就是知识分子政策,不但守着弊端丛生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而且大兴文字狱,禁锢文人儒士的思想,大大地僵化了士人思想。文人儒士在清政府的怀柔和镇压下苦不堪言,作者要表现这样一个黑暗腐朽、呆滞卑琐的时代,唯有假托描写明代故事,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将文人儒士真实的生活现状反映出来,来揭露18世纪中叶清朝社会的种种弊病。

2.科举制下文人追功逐利的风气盛行。在一个科举盛行的时代,文人们被科举左右着命运,他们在科举制度钳制下经历着理想的破灭,“童心”的丧失,真情的消亡,道德的泯灭。

文人将功名富贵作为毕生追求,李汉秋说“功名富贵的核心是做官,有官就有权势和钱财,就又富有贵。”马二是个厚道的老实人,但是他把做官当作人生的唯一价值,所以他成了应试教育的“鼓吹手”,思想被戕害;范进一辈子参加科举考试,54岁中举人却“发疯”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志士的目标是功利、功名,而不是学问真理,这样的社会风气使文化变味,整个社会的精神也出现偏差。《儒林外史》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试图唤醒沉沦的士人,唤回文化的真谛,如迟衡山说:“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

二、讽刺艺术新成就的具体表现

(一)讽刺对象的真实

《儒林外史》以普普通通的文人非常平凡的日常生活为主要的描写题材,通过描写文人儒士在生活中的浮沉变化、境遇的起起伏伏、功名利禄的得与失以及理想的实现和幻灭,反映出生活在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真实生存状况和生活情景。

《儒林外史》涉及的社会生活层面虽然较为广泛,但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儒林文士,所写的人物贴近真实面貌,许多人物可在清朝社会找到原型。《儒林外史》将一个时代的众多文士儒生作为描写对象,集中展示他们在科举制度中的世俗生活表现,细腻描写了他们真切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它通过刻画各种类型封建士人的形象,揭露了他们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精神面貌,暴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与黑暗,并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作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儒林外史》是第一部真正的文人讽刺小说,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部活的灵魂史。通过真实生活的描写,揭示儒士在那段历史中的真实生活画面,以引起读者注意。例如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虚“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未尽,一个小厮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不一,揭示严贡生的欺诈无赖行为。

第一回写时知县的内心世界,先是在危素面前夸下海口,心想做官的要见百姓何难,王冕退回请帖时,他猜测可以吓他一吓,又怕对方不敢来了,便想下乡去,内心闪过一个念头,认为一个堂堂知县下乡拜乡民怕是笑话,后又想到三顾茅庐佳话“当下定了主意”,各种复杂的心理不断变化,让人看到其心深处的灵魂。总之,作品在描写讽刺对象的时候能够将讽刺对象的生活全部本质写实性地融入到人物的行为和性格里面。

(二)讽刺描写的真实性

《儒林外史》从平淡和寻常的生活现象中显示讽刺锋芒的写实艺术,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锋利的讽刺。“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也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在意思的”。比如范进“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作者没有作任何主观的评价,只是把他行为、神态如实地描绘出来,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内在生命的慢慢萎缩,社会支柱的缓缓倒塌。在《儒林外史》中有些写实性的讽刺看似夸张,但有现实生活依据,从生活中提炼出来,是现实的概括与集中,不但没有不实感觉,反而像一面放大镜,使人一目了然,是一种艺术的写实,运用写实而又圆融的笔法使讽刺艺术显现多元化、多侧面的层次。第五回“严监生疾终正寝”一段,是最富有讽刺意味的一段,但并不是夸张,据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五载吴敬梓长子吴烺之言,这是当时扬州商人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遽公孙婚宴上钉鞋投席一事在《南史》卷七《刘敬宣传》里有记载。吴敬梓对它们加工、提炼、移植到自己小说中,由于作者能够把握深刻的真实和真实地深刻,所以使这平常的生活现象,一进入讽刺的特写、立即掸去表层的杂质,实现了深刻的内涵。

三、讽刺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为18 世纪中叶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的《儒林外史》,曾被鲁迅先生称为“伟大”且“唯一”的古代讽刺小说,它在中国文学史发展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儒林外史》对现实社会的自觉清醒的批判和讽刺精神浇灌着一代又一代的进步作家,现代文学中的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优秀作家深受其影响。

鲁迅自己的小说创作深受《儒林外史》的影响。《呐喊》、《彷徨》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较深的讽刺意蕴,和《儒林外史》一样,以冷隽、辛辣的讽刺笔刀,撕破华丽的伪装,剖析社会的溃疡,表现出深广的忧愤。鲁迅先生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如《孔乙己》、《高老夫人》等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儒林外传》的续篇,里面像孔乙己这样的人物,也几乎是《儒林外史》主人公的后代了。由于时代的不同,鲁迅的时代较吴敬梓有所前进,所以鲁迅不仅思想境界超越了吴敬梓,而且还汲取了西方小说艺术的营养,他第一次将我国的古典小说与西方的小说艺术相融合,将中国古典小说推向世界,《儒林外史》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承接中国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重要的一环。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中国小说史的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将中国讽刺小说升华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吴敬梓(清).儒林外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李漢秋.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吴敬梓儒林外史
吴敬梓暖足
20世纪以来吴敬梓诗文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论《儒林外史》序跋的批评价值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