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负载模式下光伏并网系统无功控制

2017-03-17陈拉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相坐标系波形

陈拉拉, 王 蔚

(长春工业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0 引 言

目前大多数设备不仅消耗有功功率,还消耗无功功率,如果光伏并网系统在并网发电的同时,还可以对本地负载进行无功补偿,这样就可以减轻电网的负担,提高电网稳定性。并网逆变器拓扑多为电压型结构,与静止无功补偿器有相似之处[6],因此,可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使其既可以并网发电,也兼备无功补偿的功能。

1 系统控制原理

2 dq坐标系下的电流解耦

大容量逆变器多是三相三线制,环路设计时,可将系统从三相自然坐标转换到两相静止坐标下,此时,三相逆变器可转为两个单相逆变器控制;也可转换到两相旋转坐标系下[10],此时可直接控制逆变器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方便逆变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采用PI调节可实现并网电流基波无静差控制,故采用dq坐标系。

dq坐标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如下:

(1)

可见d轴中存在iq,而q轴中存在id,即两者耦合,这会加大设计电流调节器难度,因此要对两者解耦,把式(1)变形为:

(2)

(3)

将式(3)代入式(2):

(4)

为什么我要向各位推荐这本《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不仅因为作者都是我熟悉的同仁、各自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而且因为这是一本优秀的学术普及著作。我还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为学术普及性著作说几句话。

(5)

式中: Δud,Δuq----PI调节器d轴和q轴分量的输出;

τpi----积分时间常数;

可得控制变量ud和uq的控制方程为:

(6)

通过推导,借助引入电流状态反馈,解除dq耦合,可独立控制,简化环路设计。Simulink模块库搭建的仿真图如图1所示。

3 两种负载模式下仿真

通过Simulink模块库搭建光伏并网系统模型,光伏系统容量100 KVA,网侧电压220 V,频率50 Hz。

光伏阵列输出电压370 V,经Boost电路升压至700 V供逆变桥;滤波电感L=3 mH,R=0.01 Ω;调制方式为SVPWM[11]。

光伏并网系统模型搭建如图2所示。

图1dq解耦控制仿真搭建

图2 光伏并网系统模型搭建

3.1 光伏系统输出满足本地负载后余电并网

图3 A相电网电压和并网电流波形(未补偿)

图4 逆变器A相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补偿后)

图5 A相电网电压和并网电流波形(补偿后)

从图3~图5可以看出,当系统以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系统向负载和电网送有功,而负载所需无功则由电网供给(见图3);当系统并网发电和本地负载无功补偿同时进行时(见图4),网侧电压和并网电流同相位(见图5),电网从系统吸收有功,负载有功和无功从光伏系统获得,系统多余有功馈送到电网。

3.2 电网向负载供电

图6 A相电网电压和并网电流波形(未补偿)

图7 逆变器A相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补偿后)

图8 A相电网电压和并网电流波形(补偿后)

由图6~图8可知,由于本地负载增大,系统输出已不能满足负载需求,当系统单位功率因数运行时,系统全部向负载提供有功,而余下不足的有功和全部无功由电网供给(见图6),此时电网向负载既送有功也送无功;当系统并网发电和本地负载无功补偿同时进行(见图7),系统向负载提供部分有功和全部无功,余下有功由电网向负载供给(见图8),电网电压和电流完全反相,电网只向负载送有功。

4 结 语

在dq两相旋转坐标下,通过分别控制逆变器有功和无功电流分量,实现逆变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使系统并网发电的同时兼备对本地负载无功补偿的功能,减轻网侧输电线路的有功损耗,增加电网的稳定性。最后借助Simulink元件库搭建仿真模型,验证系统在两种工作模式下,均可较好实现并网发电和对本地负载的无功补偿。

[1] 张兴,曹仁贤.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曾正,赵荣祥,汤胜清,等.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用先进并网逆变器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24):1-12.

[3] Zhengming Zhao, Lu Yin, Xiaoying Sun, et al. Rencen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market of grid connected PV system in Chin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ICEMS),2010:1-6.

[4] 许洪华.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研究[J].电网技术,2007,31(20):77-81.

[5] Oman H. Space solar power development[J]. IEEE AES Systems Magazine,2000,152:3-8.

[6] 王晓,罗安,邓才波,等.基于光伏并网的电能质量控制系统[J].电网技术,2012,36(4):68-73.

[7] Wang Haining, Su Jianhui. Zhang Guorong, et al. Unitive control of PV grid connected generation and reactive compensation[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05,20(9):114-118.

[8] 汪海宁,苏建徽,丁明,等.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2):75-79.

[9] Wang Haining, Su Jianhui, Zhang Guorong, et al. Study on PV grid connected power conditioner with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nd harmonic restrain[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2006,27(6):540-544.

[10] 阮新波,王学华.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1] 郁琰.基于SVPWM的交流调速系统仿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6):667-671.

猜你喜欢

三相坐标系波形
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解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保护电路在停车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设计
基于LFM波形的灵巧干扰效能分析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解密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坐标系背后的故事
基于重心坐标系的平面几何证明的探讨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双丝双正弦电流脉冲波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