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语言得体”考点解析

2017-03-16李凤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场合语言表达考查

李凤玲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中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近几年的高考对“语言得体”这个考点的考查频率非常高,因此对语言得体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全国各省市的命题情况来看,课标区考卷对“得体”的考查一般都会单独设题考查,主要题型有语言修改和语境补写两种,另外,把它放在一个综合的语言情景中与其他考点,如连贯、生动等一起考查。有时,成语题考查中也会涉及到在特定语境中对含敬谦意思的成语的正确使用。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要符合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既要考查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单就“得体”这方面来说,这不仅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得体”的具体内涵很多,在复习和训练中,对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只要指出即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放在具体的训练操作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感悟种种差异,把握何为语言的“得体”。

而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且为数不少的学生是在学习了本民族的语言之后才接触汉语,有的学生在上学前都没使用过汉语。一些学生甚至来自完全使用民族语言的家庭,家庭成员间只用民族语言交流,平时生活中缺少使用汉语的环境,因此,部分学生没有养成用汉语交谈的习惯,除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外,几乎不使用汉语。

在缺少必要的口头交流训练的同时,学生的书面阅读量也较少,不少学生平时都没有阅读的习惯,一些学生家中除了教科书外,再没有任何课外读物。作为语言学科而言,学生平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吸收不够,理解思考不够,提升空间就非常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欠缺,汉语敏感度较低,语言领晤感受理解能力较弱,平时连一篇通顺的作文都很难完成,至多能达到表达中的简明、连贯,对于语言得体这样既需要积累又需要语感的题目,少数民族学生就备感头疼,做题时无从下手,考试时失分严重。

根据考纲要求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點,我认为学生做题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用语要注意对象

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民族、信仰、禁忌等等。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第二、用语要看场合

所谓看场合,是指辨清说话的场所、时间、环境气氛、听话者的情况。交际的场合各式各样,有喜庆、庄重、轻松之别。在这种隋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的就是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即使是同样的话,因场合不同,用语当不同。

例如:(2007·浙江卷)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解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祝贺老师”“70岁寿辰”,A中“花甲”,D中的“执掌教坛垂七十载”不符合“70岁”的要求,C中的“音容宛在”“手泽犹存”适合于挽联,所以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是B。

第三、用语要考虑目的

根据说话、写文章的不同目的(如宣传、沟通、说服、教育、批评、勉励、抒情、讽刺、辩驳、警策、告诫等),语言表达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交际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

例如: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若干名,假如你打算应聘,请你按照不同的目的各写一句话,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句话不超过25个字。

这道题同样是应聘,但是由于应聘的岗位不同,介绍自己优势的角度也应该有所不同,题目考查说话要注意目的。

第四、用语要把握语体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大致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书面语一般较简洁庄重,而口头语则通俗易懂。

例如: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在解答这题时要注意,因为是广播稿,“之巨”最好换个更通俗易懂的词,括号最好去掉,把括号里的内容变为正文,“赈灾”“震灾”应该直接说成“救灾”和“地震灾害”,这样改了之后听众才能听得清楚明白。

第五、掌握敬谦

敬谦称,多从古汉语中流传下来,对学生来说,接触使用的机会少,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就更显生僻了。所以,对于敬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突破。

首先要明确,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有人把敬谦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一句话。

其次,识记表敬谦的词语。学生对敬谦难以判断,最主要源于对表敬谦词感到陌生,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学生识记常见的表敬谦的词。比如,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尊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问别人年龄,则用“贵庚”,称对方的作品,则曰“大作”等。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自己的家是“寒舍”,自己的意见是“拙见”,自己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等。

再次,辨析区别。“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例如:1994年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第六、看清题目要求

语言表达得体题在命制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在题目或正文中出现显性要求或隐性暗示,考生们在解答的过程中一定注意这些要求限制。如果题目借助一定的表达载体来考查,如介绍词、感谢信、赠言、解说词等,作答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

例如:2013年天津卷: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3分)××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弟××

2013年6月6日

题目中说“四处不合规范”,这个提法要引起足够的注意,意思是不仅有词语不恰当的错误,还有格式方面的问题。在解答时,除了要把不恰当的词语找出来外,还需注意书信的格式。在做题时,同时关注到显性和隐性的要求,所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对学生语言得体能力的培养,除了上述讲的几点方法技巧外,更重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去积累感悟。

猜你喜欢

场合语言表达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