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文本解读的几十问题

2017-03-16时俊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意义文本教材

时俊华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动作,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这里我想谈谈与文本解读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全盘把握和驾驭教材

要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教材,首先要读教材,包括通读教材和读透教材。

通读教材,指通读一本教材,一个年级的教材,甚至一个学段的教材。作為教师,要全面理解、掌握一本书的编写说明、单元要求、课后练习、教学参考和辅助练习,这些都要烂熟于心;而读透教材,是要掌握具体文本的重点、难点,明白学生理解文本的质疑点、易误点。除此之外,还要跳出文本,走进作者,了解文本背景、作者情感,如此,课堂上方能驾轻就熟。比如:某老师在上《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有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在这么冷的天到湖心亭看雪,有什么特殊含义吗?为什么“强饮三大白”就走了?这两个问题答案都在文本之外,都直指作者的性情爱好和心路历程,都考验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材理解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对教材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加以处理和利用,教师要有活用教材的习惯和能力。比如:围绕“听、说、读、写”分类处理教材,围绕语文的“识记、理解、鉴赏、运用”等各能力层级活用教材,根据不同主题分类利用教材。

二、文本解读以什么为起点进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活动,掌握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获得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有两个:当前是要理解文本,最终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就要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

既然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就应该是按学生自己的“自然阅读”去展开。但现实的阅读教学往往不是这样。学生带着编者、教师设定的“阅读提示”“预习要求”去阅读,或者依照学案到文本中去找答案。

下面我举几种预习之后的教学情况:1.从文本的重点、难点入手,前后延展;2.以文本的某种写作手法为抓手、让学生寻找运用这种手法的地方,再去作分析,谈作用;3.从学生预习之后提出的问题中挑出一些来,让大家从文本中寻找答案;4.依照学案一一讲解或讨论,学生仅仅是对答案;5.介绍某种解读结论或者见解,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依据来印证。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了文本的重要的字词句段和表现手法,知道了文本结构和文脉,也清楚了文本内容,但是违背了阅读的正常程序,不能重构文本的统一语境,难以完整地把握文本结构及文脉,也难以真正进入和理解文本的内容。

所以,学生预习时的阅读,应该是直面文本的“原生态”的阅读,充分体现个体阅读的自由和个性。许多时候预习时的各种要求,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这种“原生态”。阅读教学的起点不应是教师主观预设和既定的结果,而是源自于学生对某个具体文本的体验、困惑和发现,具有鲜明的“生成性”。

三、如何适度解读文本。准确把握主题

近些年来,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倡导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个性化解读,但因学生解读能力的差异,就出现了解读文本的不少误区:

如(1)迷信权威,缺失自我。一味以教参为准绳,原样照搬,缺乏自我思考。(2)主观解读,曲解原意。(3)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表现在解读时对文本的阅读粗浅,挖掘不足,缺乏深层思考。(4)架空分析,盲目拔高。解读时没有契合作者的思想实际、文本的写作背景,“拔高”作品的思想价值、作者的思想境界。

那么,如何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呢?

(一)认真处理“因情造文”与“披文人情”的关系,避免“望文生义”。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这必然反映在字里行间,这即是“因情造文”。每个读者解读文本时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应“披文人情”,从准确理解每一处词句入手,去还原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认识,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认真摆好“整体把握“与”局部解读“的关系,避免“以偏概全”。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我们解读课文,就是要理解、引申或有创意地拓展这个意义。课文意义的整体性,当然是由各处局部构成的。局部存在于课文的整体意义之中,只是表达整体意义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价值不可能游离了课文的整体意义。

(三)认真关注“确指信息”与“模糊信息”的关系,避免“走马观花”。

有些文本中常常有一些模糊信息,教师对这些模糊信息所蕴含的暗示,若不细心品读赏析,就很容易一带而过,造成信息的失落。这不仅会无意中放弃了应当开掘的教学资源,更严重的会因此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解读。

(四)认真平衡“价值引导”和“个性解读”的关系,避免“千篇一律”。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在解读课文和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学生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教材的客观性、前提性和规定性。解读是读者与作者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是模糊不定、没有结论。教师应当努力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意义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有意义的一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