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实效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03-16乔露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乔露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有2/3的城市陷入了“垃圾围城”的窘境。基于对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访谈,获取不同居民的人口基本特征、垃圾分类认知等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有待提高,缺乏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政策,亟须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的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垃圾分类意愿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117-02

自2014年起,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环境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政府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2016年的全国两会党中央强调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循环经济观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城市管理当中,要求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长效管理重点突出为在收集转运环节中,进行有效的细化分类,进行源头减量,这也是建立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概述

现如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正在以8%~10%的速度持续增长,然而我国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仍普遍采用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该种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也存在着环境二次污染问题。早在2000 年,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成为我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并且其他城市也陆续试图探索适宜的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模式,但十几年过去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并不理想。从图1中可以看到,2014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到了17 860.18万吨,同比增长3.61%,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减量和有效处置迫在眉睫。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笔者在2015—2016年,通过行为观察法及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的结果。本文力图通过了解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分析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一)认知与行动之间存在偏差

现如今,社区家庭平均每一天要投放一次生活垃圾。其中,有53.64%的居民十分清楚生活垃圾的不正當处理对自身乃至社会存在着巨大危害。积极参与垃圾细化分类的大多是年青、文化水平较高、收入水平在中等以上的人群,约占32.5%的居民相对清楚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但超过半数居民由于长期以来进行的是混合收集,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短期内还较难改变。通过对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及正确投放率的调查,得知垃圾分类知晓率(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为58.2%,其中非常了解的只占到了11.6%;平均正确投放率为23.84%。

(二)缺乏完善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对垃圾分类的划分标准是否合理,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是影响垃圾分类回收成效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仍有20.53%的居民称小区内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另外,有63.6%的居民对于现居住地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不满意,认为现在社区内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箱对垃圾分类回收起到的作用很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的居民对有毒有害垃圾会进行单独分类投放,最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处理,小区内更是没有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箱。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性和强制性措施

马斯洛的需求曲线告知人们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垃圾分类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短期内缺乏利益驱动,造成垃圾分类不能有效施行。经笔者实地调查发现,有47.1%的居民积极支持市场化运作,主张建立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缺乏强有力的法规与政策,城市生活过垃圾分类回收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改变居民长久以来的混合收集的生活习惯,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四)教育和宣传不到位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是相关知识普及不到位。根据某小区实地调查发现,社区内从来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的人数高达39%,经常主动接受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只有9%。通过调查人口特征得知,在对家庭成员中的老人与儿童进行宣传教育效果更为明显,对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不仅需要对宣传内容、方法做出改变,同时应当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范围,加强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度。

(五)缺乏垃圾分类回收长效管理机制

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多个方面,然而目前许多部门相对独立,没有一个协调机构来协调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及实施细则,建设各个环节的配套工程,才能保障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现。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现如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存在若干问题,同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城市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的首要工作,是要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的同时提升参与度;其次,改变居民长久以来的混合收集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培养垃圾分类意识,深化环保理念;再次,垃圾分类回收是项系统工程,需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性措施相结合;最后,要推动垃圾分类回收的市场化运作,依靠思维创新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Do Valle P.O.,Reis E.,Menezes J.,et al.Behavioral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Recycling Participation[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4,(4):505-540.

[2] Márquez M.Y.,Ojeda S.,Hidalgo H.Identification of behavior patterns in household solid waste generation in Mexicali's city:Study case[J].

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8,(11):1299-1306.

[3] 曲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J].管理评论,2009,(9):108-113.

[4] 周晓萃,徐琳瑜,杨志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优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2):498-505.

[5] 陈绍军,李如春,马永斌.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9):168-176.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猜你喜欢

城市生活垃圾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RDF技术的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相关问题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相关问题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和填埋气的资源化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再利用方案设计
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