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沿海地区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及绿色统防技术集成

2017-03-16孙龙彩沈田辉王风良张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孙龙彩++沈田辉++王风良++张玉++朱展飞++卞康亚

摘要 大丰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小麦5万hm2。分析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提出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从根本上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对江苏省及周边省份小麦白粉病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绿色统防技术;苏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98-01

小麦是大丰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常年小麦种植面积5万hm2。自2013年以来,小麦白粉病连年重发,对全区小麦产量及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危害,笔者经过4年的研究与探索,总结出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及绿色统防技术。

1 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

1.1 秸秆还田面积增加,提高白粉病田间菌源总量

2013年之前,秸秆还田主要集中在家庭农场,从2013年开始,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推广面积近100%,秸秆还田时病株秸秆更有利于田间菌源总量的累积,导致本地白粉病重发面积由2013年之前的20%提高到2016年的80%以上。

1.2 病害发生期提早

2013年之前,常年发病期在4月上旬。2013年后,发病期提早到3月上中旬,发病期早,给整个小麦生长期白粉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防治次数由原来的1~2次增加到现在的3~4次,防治成本也明显增加[1]。

1.3 小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增加,加大了小麦白粉病重发风险

近年来,土地流传速度快,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已成为一支新型的种植大军。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由于种植面积多,为防止成熟期遇多降雨而引发穗芽现象,大面积种植宁麦13等红麦品种,这些品种大多属感病品种,加上一家一户大面积种植的郑麦9023、西农979等感病品种,据统计,全区种植的小麦品种85%属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种植比例提高近40个百分点[2]。

1.4 发生程度加重

2013年之前,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总体为中等偏轻发生。2013年后自然发生程度均为大发生,重发田块病菌侵染至穗部,最终形成“霉塘”,对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1.5 防治不及时

不能及时进行防治,待病害严重时才进行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部位相对隐蔽,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根部或叶片背面而不易查见,大部分农户是不见病不防治,加上发病初期不用药,大多数与小麦赤霉病一起防治,而此期小麦白粉病已到了病情高峰期,防治为时过晚,用药已不能有效控制其发展势头。

1.6 小麦播期迟,播种量大,大量偏施氮肥

2013年以前本地小麦播期基本在10月下旬至11月10日。近年来,由于直播水稻种植面积仍较多,大面积稻田让茬晚,小麦播期已渐渐推迟到11月20日前后,甚至推迟到12月播种。小麦播期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小麦出苗差、长势弱。为改变这一现象,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为增加小麦基本苗,将小麦播种量由原来的150~225 kg/hm2提高到如今的300 kg/hm2。此外,为提高产量,大量施用氮肥,导致田间植株群体过密、郁闭度增加,加之田间小气候环境适宜,导致小麦白粉病连年重发。

1.7 不良气象因素

小麦返青后,降水量多,雾霾天气偏多,田间小气候适宜,加重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在品种布局和栽培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气象条件是影响该病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根据研究报道,小麦白粉病在0 ℃左右不发病,4~6 ℃病情发生缓慢,15~20 ℃病情扩展加快,而春季降雨,相对湿度较高,则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和病情扩展。近年来,年均雾霾天气偏多,导致田间湿度偏大,满足了白粉病大流行的气象因素[3]。

2 绿色统防技术集成

2.1 农业防控技术

一是加强与栽培、土肥等部门的配合,提高有机肥施用量,多施磷肥、钾肥,少施氮肥。二是试验、示范、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大力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从根本上降低白粉病的发生。三是推广精量播种技术,科学安排种植密度,减轻适宜白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四是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减少白粉病初侵染源。

2.2 化学防控技术

白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一种常发性重大病害,小麦被白粉病菌侵染后,光合效能大大下降,而呼吸和蒸腾作用又大为增强,致使病株成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大大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小麦生长期间天气多过程性降水,土壤湿度大,加之发病期阶段气温快速上升,使得一些易感白粉病的小麦品种白粉病发生、发展加快,危害严重。因此,小麦白粉病必须坚持全程药控,加快小麦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绿色统防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4]。

2.2.1 把握发病初期,适期施药预防。根据4年的调查研究,本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在3月下旬,此期可与小麦纹枯病、蚜虫同时进行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期以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450 g/hm2等药剂为主,预防效果好,成本低,同时可兼治小麦纹枯病。

2.2.2 发病高峰期,要及时用药治疗。根据4年的调查试验,本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病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期可与小麦赤霉病、蚜虫、粘虫同时进行防治,此期可用醚菌酯+戊唑醇组合,用30%醚菌酯45 g/hm2+43%戊唑醇悬浮剂300 g/hm2,治疗效果好,成本高,但同时可兼治小麦赤霉病。

2.3 绿色统防技术

由于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不仅难以控制病虫害,而且很容易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食品安全,故要改变传统的施药方式,大力发展以企业、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户为依托的多元化植保服务组织,充分利用植保合作社的优势,大面积推广绿色统防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小麥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建立小麦病虫害防控样板田,尤其在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组织种田大户现场观摩,展示统防统治效果,提高农民绿色统防意识,引导农民大面积开展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种田大户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新理念,从而促进绿色统防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保护环境安全,保障人民健康[5]。

3 参考文献

[1] 于基成,刘秋,朱桂清,等.不同生物源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4):512-517.

[2] 高海峰,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李广阔,等.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新疆农业科学,2013(7):1260-1264.

[3]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等.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1(8):153-155.

[4] 郭小山,周长勇,熊战之,等.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6-157.

[5]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08(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