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稻共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中稻施肥技术研究

2017-03-16王关林苏章锋刘东孙玉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稻施肥技术土壤养分

王关林++苏章锋++刘东++孙玉海++丁亨虎++付勇++白淑萍+++潘久四

摘要 白鹭湖农场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以速效磷变异最大;土壤中氮磷钾养分都表现不同程度肥料残存效应。结果表明:潴育型水稻土水稻目标产量8 250~9 750 kg/hm2,应根据虾稻共作年限分类推荐水稻施肥量。虾稻共作1年田块推荐氮磷钾(9.5-3.5-4.5)用量262.5 kg/hm2,虾稻共作2年田推荐氮磷钾(9-3.5-4)用量247.5 kg/hm2,虾稻共作3年田推荐氮磷钾(8.5-3.5-4)用量240 kg/hm2,虾稻共作4年以上田块推荐氮磷钾(8-3.5-4)用量232.5 kg/hm2。

关键词 虾稻共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中稻;施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58;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60-03

湖北省白鹭湖农场位于潜江市西南,海拔26~28 m,境内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是潜江市优质水产养殖基地。虾稻共作模式是近几年本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种新型高效模式,也是一种集约耕地种植模式,能更好地保护耕地质量,利用现有耕地[1]。白鹭湖农场从2012年开始推广虾稻共作种养模式,至2016年面积达1 868 hm2,占水田面积的64.66%。

虾稻共作模式中水稻秸秆实行全量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且共作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然而,施肥模式与常规种植区别很大,必须推广减量施肥模式,才能确保水稻稳产,若施肥不当则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虾繁殖率降低、产量下降,效益减少。白鹭湖农场通过实践,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结合水稻秸秆还田、配方施肥、配方补微等不同模式达到虾稻共作共赢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及数据采集

土壤样品、植株样品养分采集,从潜江市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2007—2015年)获得。土壤分类从《潜江市土壤志》(1982年)获得。水稻施肥数据以近3年白鹭湖农场虾稻共作水稻施肥大区示范数据为基础,分析近年来潜江市潴育型水稻土水稻施肥及“虾稻共作”施肥数据得出。

1.2 样品测试方法

1.2.1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pH值测定采用水土比,pH计法;有机质测定用重铬酸钾容量法;速效磷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提取原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测定采用乙酸铵提取原火焰光度计法;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土壤团聚体采用干筛法。

1.2.2 植株样品分析方法。全氮采用H2SO4-H2O2蒸馏法;全磷采用H2SO4-H2O2钼锑抗比色法;全钾采用H2SO4-H2O2火焰光度法。

1.3 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软件和Excel 2003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鹭湖农场土壤养分状况

2.1.1 土壤分类。据《潜江市土壤志》记载,第二次土壤普查白鹭湖农场土壤资源面积4 380.2 hm2,其中水稻土面积3 284.8 hm2,占74.99%;潮土面积1 095.4 hm2,占25.01%。水稻土主要有4类,即淹育型水稻、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沼泽型水稻土,其中淹育型面积1 59.64 hm2,占水稻土的4.86%;潴育型面积1 832.93 hm2,占水稻土的55.80%;潜育型面积1 143.35 hm2,占水稻土的34.81%;沼泽型面积148.89 hm2,占4.53%。据初步研究,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型水稻均适宜“虾稻共作”模式,因而白鹭湖农场有90%以上的水稻田适合虾稻种植模式。截至2015年,白鹭湖农场耕地面积3 200 hm2,其中水田2 887 hm2,适宜虾稻种植模式。

2.1.2 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土壤养分分级指标,依据土壤测定结果、作物产量水平及施肥水平,参考丁亨虎等[2]的方法而制定(表1)。将土壤养分分为5个级别,每个级别冠以名称,并且全部带有“缺乏”,即无论土壤测定结果多高,不施肥均无法达到目前产量水平。土壤酸碱度的划分虽有一定的标准,由于土壤类型、自然环境、种植结构差异,导致适宜作物正常生长的范围不一样,本文参照白鹭湖农场土壤养分分级指标五级划分法将pH值划分为5级(表1)。

2.1.3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2007—2015年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进行取样,全场累计采集耕层土壤样品525个,每个样品平均代表面积为5.33~6.67 hm2。检测分析常规5项,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

对白鹭湖农场土壤养分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3],统计分析结果(表2)。统计中,为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的偏移程度,引用了偏移度(P)的概念,是指中值偏斜程度。同时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其变异系数C.V,了解其变异程度。

P(%)=(X-M)÷X×100(1)

式(1)中,X表示平均值,M表示中值。P值的5%为临界值,>5%为偏斜,<5%为不偏斜。

C.V(%)=(S÷X)×100(2)

式(2)中,S表示标准差,X表示平均值。C.V大小不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響。C.V值越大表示数据离散程越高,正态分布型差。

统计结果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为不偏斜养分,速效磷为偏斜养分。

土壤中养分按变异强度划分[3],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为低等或中等变异养分,其中以速效磷变异最大,最大养分是最小养分的50倍。说明土壤中磷肥易被土壤吸附固定,且不易淋失,具有残存效应,这与杨 力等[3]的观点一致。将土壤养分5项指标进行频率统计得图1~5。

从图1~5可以看出,除pH值呈正态分布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非正态分布,其中速效磷、有机质呈横反“S”形分布,速效钾、碱解氮呈上“梯”分布,且表现为正偏峰分布特征。由此说明,近几年虾稻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大。虾稻共作增加了秸秆还田量,也就是补充了土壤养分。由于水稻施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加之虾稻共作田肥水淋失较少,致使土壤中氮、磷、钾残存明显,因而近几年土壤检测养分含量均偏高。

有机质50.66%处于“潜在缺乏”水平以上,速效钾80.21%处于“潜在缺乏”水平以上,速效磷48.19%处于“潜在缺乏”水平以上,碱解氮70.10%处于“潜在缺乏”水平以上。

2.2 “虾稻共作”水稻施肥技术

2.2.1 水稻常规种植施肥指标。有研究[2,4]将潜江市水稻常规种植施肥指标分5级,见表3。

据研究[4],目标产量为7 500~11 250 kg/hm2,推荐N的最佳施肥量150~210 kg/hm2,P2O5的最佳施肥量60~90 kg/hm2,K2O的最佳施肥量75~105 kg/hm2。

据检测,白鹭湖农场土壤碱解氮90.85%处在“缺乏”以上水平,速效磷76.20%处在“缺乏”水平以上,速效钾94.29%处在“缺乏”水平以上,有机质79.05%处在“缺乏”水平以上。2015—2016年全面推进了农作物小麦、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常年还田小麦秸秆3 750~4 500 kg/hm2、还田水稻秸秆7 500~9 000 kg/hm2。据检测[5-7],小麦秸秆养分含量为纯N 0.75%、P2O5 0.09%、K2O 1.32%,水稻秸秆养分含量纯N 0.85%、P2O5 0.249%、K2O 3.92%;还田小麦秸秆含纯N 28.125~33.750 kg/hm2、P2O5 2.70~4.05 kg/hm2、K2O 49.5~59.4 kg/hm2,还田水稻秸秆含纯N 63.75~76.50 kg/hm2、P2O5 18.675~22.410 kg/hm2、K2O 294.0~352.8 kg/hm2。有研究认为,秸秆还田钾素可以替代20%~50%的钾肥,氮、磷可调节作物后期肥料不足。

据此推荐,农作物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常规种植,目标产量7 500~11 250 kg/hm2,推荐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20~150、45~60、60~75 kg/hm2。

2.2.2 “虾稻共作”推荐水稻施肥量。“虾稻共作”田为一季水稻秸秆还田,还田水稻秸秆养分为纯N 63.75~76.50 kg/hm2、P2O5 18.675~22.410 kg/hm2、K2O 294.0~352.8 kg/hm2。由于虾稻共作田具有肥料不淋失或少流失特点,其施肥量应根据虾稻共作时间逐渐减少;根据秸秆后期补肥作用及水稻收获后需及时上水种养结合的特点,后期必须控施穗肥。

水稻目标产量8 250~9 750 kg/hm2,应根据虾稻共作年限分类推荐施肥量。虾稻共作1年田块推荐氮磷钾(9.5-3.5-4.5)用量262.5 kg/hm2、虾稻共作2年田推荐氮磷钾(9-3.5-4)用量247.5 kg/hm2、虾稻共作3年田推荐氮磷钾(8.5-3.5-4)用量240 kg/hm2、共作4年以上田块推荐氮磷钾(8-3.5-4)用量232.5 kg/hm2。

2.2.3 “虾稻共作”施肥技术路径。还田水稻秸秆7 500~9 000 kg/hm2,至水稻移栽前整地施基肥[5],基施锌肥1.8 kg/hm2。配方施肥选用42%(21-9-12)配方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钾肥75%以上作基肥、25%作追肥;追施氮肥在分蘖期(主)、孕穗期(次)各一次性施入,钾肥在孕穗期施1次;硅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8-11]。由于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硅,据检测,SiO2含量为6.75%、pH值中性以上田块施硅效果不明显,不推荐基施硅肥;于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施用3次归欣甲[10]。

(1)施足基肥。耕整前,对42%复合肥(21-9-12)525~675 kg/hm2、25%大粒鋅4.5~7.5 kg/hm2、20%大粒硅60 kg/hm2,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

(2)早施蘖肥。栽插后5~7 d施尿素45~75 kg/hm2,严重缺锌田块补施25%大粒锌2.25 kg/hm2;7 d后对长势差的田块补施1次平衡肥,施尿素30~45 kg/hm2。

(3)控施穗肥。晒田复水后,对色泽落黄的田块施尿素45~75 kg/hm2、氯化钾45~75 kg/hm2。

(4)根外喷肥。齐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或归欣甲2~3次,提高千粒重。

2.3 “虾稻共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3.1 减少化肥施用。秸秆还田比常规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共作年限越长用量减少越多,4年以上田块节约化肥30%以上。

2.3.2 提高土壤肥力。水稻秸秆还田2年以上田块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数据表明,有机质增加0.89 g/kg,增幅8.68%;碱解氮增加3.01 mg/kg,增幅2.79%;有效磷增加1.23 mg/kg,增幅6.97%;速效钾增加6.87 mg/kg,增幅7.05%。

2.3.3 改善土壤性状。水稻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变土壤团聚体,<10 mm团聚体为27.79~38.12 g/kg,增幅8.25%~11.33%。土壤容重明显下降,1~2年容重为1.137 g/cm3,3~5年容重为1.080 g/cm3,6~9年容重为1.054 g/cm3,10年以上容重为1.007 g/cm3,分别比非虾稻田下降4.66%、9.24%、11.42%、15.38%。

3 结论与讨论

(1)白鹭湖农场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常规5项(pH值、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以速效磷变异最大,土壤中氮、磷、钾肥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残存效应。常规5项除pH值呈正态分布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非正态分布,其中速效磷、有机质呈横反“S”形分布,速效钾、碱解氮呈上“梯”分布,且表现为正偏峰分布特征。

(2)潴育型水稻土水稻目标产量8 250~9 750 kg/hm2,应根据虾稻共作年限分类推荐水稻施肥量。虾稻共作1年田块推荐氮磷钾(9.5-3.5-4.5)用量262.5 kg/hm2,虾稻共作2年田推荐氮磷钾(9-3.5-4)用量247.5 kg/hm2,虾稻共作3年田推荐氮磷钾(8.5-3.5-4)用量240 kg/hm2,虾稻共作4年以上田块推荐氮磷钾(8-3.5-4)用量232.5 kg/hm2。

(3)水稻秸秆还田2年以上田块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数据表明,有机质增加0.89 g/kg,增幅8.68%;碱解氮增加3.01 mg/kg,增幅2.79%;有效磷增加1.23 mg/kg,增幅6.97%;速效鉀增加6.87 mg/kg,增幅7.05%。

4 参考文献

[1] 吴家琼,丁亨虎.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科学施肥与管水技术[J].种子科技,2014(6):50.

[2] 丁亨虎,艾天成,苏运河,等.运粮湖农场土壤肥力及施肥技术的演变[J].湖北农业科学,2009(9):2090-2094.

[3] 杨力,夏贤格,范先鹏,等.湖北省主要农区耕地土壤质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3):5683-5687.

[4] 吴家琼,丁亨虎,刘克芝,等.潜江市水稻氮磷钾施肥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9-11.

[5] 李书锋,丁亨虎,吴家琼,等.潜江市潴育型水稻土水稻锌肥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242.

[6 ] 刘克芝,吴家琼,黄维华,等.潜江市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3(6):224-226.

[7] 丁亨虎,吴家琼,刘克芝,等.小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233-236.

[8] 丁亨虎,吴家琼,刘克芝,等.潜江市水稻有效硅的分布特征[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204-205.

[9] 丁亨虎,吴家琼,代士杰,等.潜江市低湿平地水稻基施硅肥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17-19.

[10] 程艳,万国华,丁亨虎,等.叶面喷施归欣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1-34.

[11] 贺立源,王忠良.江汉平原石灰性水稻土硅营养状况研究[J].土壤肥料,1998(3):22-25.

猜你喜欢

中稻施肥技术土壤养分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在商丘市的应用研究
浅析烟草栽培的技术要点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通川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