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改”形势下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思考

2017-03-14夏文明姚佳新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军队医疗医院

夏文明,秦 峰,鄢 晶,姚佳新

·医院管理·

“两改”形势下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思考

夏文明1,秦 峰2,鄢 晶3,姚佳新1

文章从国家医改和国防军队改革的方向目标入手,客观分析了新形势下的军队医院建设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结合“两改”的趋势和方向,对如何提升军队医院保障能力,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了军队医院在新形势下需要准确定位、加快融合、优化管理、抓住关键等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改革;军队医院;发展;思考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防军队改革的推进,军队医院的建设发展在“两改”形势下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准确把握改革方向,结合军队医院当前形势,进一步提升军队卫勤保障水平,持续保持特色优势,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创新军队医院管理模式,是当前军队医院管理的新命题。

1 “两改”形势和方向

1.1国家医改的趋势 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三医”联动改革探索出多种模式,并向纵深推进。医改的总目标是: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医联体协作更加紧密,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卫生人员待遇逐渐改善[1]。医药卫生行业的新局面可能是:①格局更优: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逐步回归,社会资本办医比例不断增加,医疗、养老和保险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建立并完善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②效率提高:药品流通和价格机制有重大调整,药品、耗材流通环节更加合理;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管理更加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医生执业更加自由。③患者受益: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医保水平逐渐均等化或差距缩小,多样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形成,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有效保证。

1.2军队医院改革方向 军队改革政策、编制、体制的重大调整,其途径是优化军事力量体系,组织形态更加现代化,实现强军兴军目标[2];后勤改革的要点是实现改革强军和保障打赢,途径之一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①结构规模更加合理:军队医院结构规模更加合理,军队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区域保障衔接更加顺畅,官兵和家属医疗保障更加便捷。②保障职能更加突出:编制力量调整更加注重保障职能的发挥,军队医院作为后勤保障部队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服务部队、服务战场、维护官兵健康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的职责和宗旨更加突出。 ③运营管理更加规范: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政策背景下,军队医院既要主动融入推动军民融合,又需转变运营理念,效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更加规范。

2 “两改”形势下的SWOT分析

2.1优势 军队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在管理机制、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3]。管理执行力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具有优势,部分特色专科弥补了国内乃至国际空白,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医学人才,部分医疗设备配置效率优于地方医院。十几年来,军队医院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及地方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美誉度[4]。

2.2劣势 国家医药卫生改革政策持续冲击,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药品零差率和医保政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地方保护性政策的影响下,军队医院逐渐被边缘化,出现了医疗市场萎缩、收益空间缩减、人才来源受限,少数医院因地域经济特点或卫生资源配置等多重影响,医院运营压力骤增,人才不断流失,学科建设迟缓。

2.3机会 军队医院纳入地方属地化管理,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实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医师多点执业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部分利好政策,部分军队医院承担着国家和省级医学救援任务,社会卫生资源紧缺和患者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军队医院规模结构优化和资源再配置。在不同视角上看,以上政策和形势可能为军队医院会带来发展空间。2.4威胁 有关“两改”政策,如军队停止有偿服务、实行收支两条线、军队医院绩效津贴政策;又如地方分级诊疗、医药分开等政策,势必给军队医院带来管理和运营方面矛盾问题,倒逼军队医院改革运营机制,少数军队医院可能因政策和机制影响,导致人员积极性受挫,人才流失风险增加,医院建设发展受阻。

3 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思考

3.1准确定位 全面推进军队医院建设发展,首先是突出服务保障部队官兵这个根本职能,始终树牢姓军为兵这个建院宗旨,一切定位须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能打赢、保打赢”这个目标[5]。再次是要准确定位,明确军队各级医院在平战时基本职能任务,如在区分教学培训、科研攻关、基地保障、训练保障、应急支援、专项支援等任务;最后,将战略地位、保障数量、保障需求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参考因素,优化队属医院、中心医院、区域总医院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同时,须明确区域内军队医院层级帮带关系,注重区域内特色差异化发展;总的说来,军队卫生系统建设要从机构编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形成点面一体建设保障格局和功能互补的一体化保障基础。

3.2加快融合 习主席将军民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军队医院建设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6]。如何依托地方优质平台,发挥优质资源效应,将军队医院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成为军队卫生系统重点思考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可借助地方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台,加快通用型医学人才培养[7];建强军队卫勤专业的在职培训力量,强化卫勤专业的在职教育;在管理层面上,军队医院要实行属地化管理,融入地方医疗保障政策制度,享受到地方卫生政策的同等待遇,防止逐渐被边缘化和孤立化,失去医疗市场和病源;在体系建设上,注重和地方卫生系统建立紧密型关系,逐步固化双赢的协作局面,促进军队医院科学持续发展。

3.3优化管理 面临广大官兵老干部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医院科学管理是关键,质量内涵建设是基础,优质周到服务是保证。如何提高精细化化管理水平,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如何紧贴现代医院管理新理念,优化质量绩效管理;如何更加方便军队患者就医,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军队医院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关注的问题。在精细管理方面,要推行全成本核算,强化全员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在质量内涵方面,要注重全程质量管控,创新质量考核模式;在服务保障方面,树立精品服务和全程服务理念,挖掘医疗大数据功能,加快建立慢病管理和健康信息平台,为广大官兵和患者提供精准化医疗服务[8],培育忠实患者群,拓展医疗市场。

3.4抓住关键 当今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不断革新,信息技术应用,对传统医学思维、诊治手段、就诊流程带来新的变化。如何树立新的医学理念,紧跟医学发展前沿,占领技术制高点,更新配置医疗设备,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这是推动医院持续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健全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的管理机制,在职称考评、薪酬体系方面与地方接轨,目的是增强技术骨干的归属感,建强稳定的人才梯队[9]。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方面要保留传统特色优势,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中创新,在战创伤救治等新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彰显军事医学拳头力量。在设备更新配置方面,紧紧围绕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在微创外科、内科介入及诊断技术方面,须突破传统思维,采取区域技术协作、军民融合发展等模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瞄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在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流程再造等方面满足患者需求。

[1] 郭连增, 孙 梅, 励晓红. 医改方案有序推进的前提:解决问题求得突破[J]. 中国卫生资源 , 2011,14(1):41-43.

[2] 何晓键.基于强军目标要求的军队医院发展问题[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8):603-604.

[3] 任国荃.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策略与思考——在全军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卫生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 [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1):991-997.

[4] 姚蓉琛,陈金未.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发展策略的SWOT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3):293-295.

[5] 游永刚, 陈建明, 庄 颖,等. 加强军队医院战时职能作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 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254-1256.

[6] 刘留宾,孙 鹏,胡 珂,等.军队医院军民融合式发展实践[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33-34.

[7] 陈 竺,蔡文伯,王 杉,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1):88-90.

[8] 姚 远,刘丽华.军队慢性疾病诊疗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研究综述[J]. 中国医院,2014(9):74-76.

[9] 颜小润,王鸿泰,陈志锋,等.某军队医院聘用制人才队伍建设[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3)228-230.

R197

A

1672-271X(2017)05-0545-02

10.3969/j.issn.1672-271X.2017.05.027

2017-05-26;

2017-07-15)

(本文编辑:刘玉巧)

210002 南京,解放军第81医院,1. 医务处,2. 院部;3. 363000 漳州,解放军第175医院医务处

秦 峰,E-mail:qf201609@163.com

夏文明,秦 峰,鄢 晶,等.“两改”形势下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7,19(5):545-546.

猜你喜欢

军队医疗医院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