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3-13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西医颈椎针灸

俞 强

作者单位:成都骨伤医院 骨关节科 610031

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分析

俞 强

作者单位:成都骨伤医院 骨关节科 610031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组(54例)和中医针灸组(7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结果 中医针灸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西医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与西医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针灸组患者临床功能和症状评分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患者疼痛感。

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 中医针灸 颈椎牵引 临床效果

颈椎是脊椎中小关节多、体积小以及活动高频率的节段,大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不当活动、不良姿势和过度负重以及外伤等导致颈椎受到多种外力,从而出现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小关节错缝主要是指机体颈椎的小关节远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使得关节面之间发生微小错位,即中医所言的“筋出槽、骨错缝”[1]。古代中医书籍中均有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描述,如“骨缝裂开”、“骨缝参差”、“骨缝开错”等;现代医学将颈椎小关节错缝归于“脊椎小关节半脱位”、“脊椎小关节错缝”等范畴[2]。颈椎小关节错缝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人群,其临床症状多为疼痛,少数患者无痛感。对于颈椎小关节错缝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或不当将引起病情迁延不愈,进展到一定时间后可能导致双肩不平,最后演变为颈椎病。临床研究报道[3],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且疾病复发率高,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虽然目前微创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稳定,同时存在植入物不融合和脱落等缺陷。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70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现将相关研究内容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组(54例)和中医针灸组(7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耳鸣、眩晕、肩部疼痛、颈部僵硬、碰触后疼痛加剧。中医针灸组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0.1±1.6岁,病程时长为10~25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18.1±2.0个月;西医组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52~80岁,平均年龄为59.4±1.7岁,病程时长为9~25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17.5±1.8个月。两者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2008年全国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5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相关颈椎病诊断标准,病程时长均<3年,治疗前14天未采取其他治疗和干预方法。②排除标准:患有骨折疏松、骨结核、椎体融合、先天畸形和肿瘤;颈部皮肤损伤严重者;患有严重心肝肺肾脏器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疾病;中风、癫痫、神经系统疾病;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晕针;无法配合治疗和护理者。

1.3 方法 西医组患者采取西医综合治疗,如局部制动、理疗、颈椎牵引和药物治疗等。中医针灸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穴位选取:主穴主要包括曲池、大椎、颈夹脊、足三里、肩;配穴主要为阳陵泉、肾俞、中渚、环跳、身柱、阳池、肩井等;②温针灸:待进针得气后实施平泻平补法,针柄套为1~2cm长艾条,予以温针灸,针灸穴位选取3~4个主穴以及2~3个配穴,针灸每天1次,7~10次为1个疗程,共针灸2~3个疗程。②温灸器针灸穴位主要为风池、颈夹背,若患者感手指麻木则加灸合谷,若患者感头痛和头晕则加灸太阳、后溪和百会,若患者多汗则加灸复溜和肺俞。针灸方法为选取艾条,点燃后置入湿灸器内,外层温度以50~60℃为宜,每穴位针灸时间为3~5分钟,结束后实施推拿法以便整复椎体。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根据《脊椎病中医外治法》[5]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要求进行制定,包括:①痊愈: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反射、感觉和肌力均全部恢复正常,可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关节功能和症状提高90%以上;②显效:患者疼痛感显著消失,反射、感觉和肌力均显著好转,可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但过度劳累后仍有轻度不适感,关节功能和症状提高70%~90%;③有效;患者疼痛、反射、感觉和肌力均较前改善,仅能参加一般工作和劳动,关节功能和症状提高30%~70%;④无效: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未见改善或较前恶化,无法正常工作和劳动。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即选取1条约10cm的长直线,直线两头分别为无痛以及剧烈疼痛,患者从中选取代表疼痛程度的分值。患者临床功能和症状评分采用田中靖久提出的功能和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20分,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中医针灸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14例,显效25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与西医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2%)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5,P=0.0409)。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 中医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1±1.5分,西医组为3.9±1.1分,中医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与西医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112,P=0.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 治疗前,中医针灸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功能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中医针灸组和西医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

注:与西医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颈椎小关节错缝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高发人群多见于青壮年,该病具有多种诱发因素,如工作中长久维持一种体位、睡软床以及颈部屈伸等均会引起颈椎小关节错缝[6]。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症状不无全一样,主要为疼痛,少数患者未有疼痛感,一旦患有颈椎小关节错缝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将引起病情延误,可能造成双肩不平,或者导致颈椎疾病。临床上对颈椎小关节错缝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牵引、手术和针灸等治疗。

中医针灸疗法是我国中医的传统手法,通过刺激穴位发挥疏通经络,进而提高治疗疾病的作用,该治疗方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临床研究报道[7],中医针灸治疗原理包括:①针灸可限制颈椎活动,有助于消退组织充血和水肿;②通过针灸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椎间盘压力;③针灸能增加椎间孔间隙,消除压迫神经根造成的刺激,解除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粘连;④中医针灸可缓冲椎间盘组织与邻近组织的压力,对向外突出的组织具有消肿作用。对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时可根据下列情况选取穴位:①颈部和肩膀疼痛麻木:临床上对上肢、颈部、肩膀、腰背疼痛患者针灸时以病变部位穴位为主,如曲池、肩井、外关、风府、合谷、风池、手三里等。②头痛:头痛患者针灸穴位主要为风府、天柱、风池、后顶、昆仑等,偏头痛患者可选取丘墟、太阴、头维、率谷等[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针灸治疗组治疗后临床功能和症状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西医治疗组。综上所述,临床对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患者疼痛感。

1 苏现伟,徐远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效果初步观察及分析[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5,7(12):199-199.

2 伦旭.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临床应用效果初评[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3):60-61.

3 吴军高.针刺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9):154-15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5-67.

5 徐三文,徐立刚,汪劲生.脊柱病中医外治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08:95-113.

6 张云鹏.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10):128-129.

7 陈艳萍.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46-47.

8 王增.针灸治疗3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0):62.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senile cervical facet joint dislocation

(YUQiang.

Chengduorthopedicshospi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Chengdu610031,China.)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ervical facet joint dislocation.Methods The January 2013 ~2014 year in December 124 cases of senile cervical facet joint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54 cases) and acupuncture group (70 cases),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pain score and clinical symptoms and functional score.Results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clinical total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upuncture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in score and the score difference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0.05);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 score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0.05),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s Clin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mall joint disloc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senile cervical facet joint disloc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ervical traction, clinical effect

俞强,大专学历,研究方向:中医治疗颈腰椎病及四肢关节损伤。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1.008

2016-12-12

猜你喜欢

西医颈椎针灸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