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根力多发展:调整产品结构 化肥减量提效

2017-03-13王淑平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编辑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化肥有机肥

文|王淑平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杨阳

浅谈根力多发展:调整产品结构 化肥减量提效

文|王淑平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杨阳

导 语:在生物有机肥料发展的企业,只有保证产品的品质,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提高在使用者中的公信力,让企业的腰杆挺直。

王淑平

近年来,由于农业源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做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时,农业部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

针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的特点,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农资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肥料行业在完成“至2020年化肥零增长”任务的同时,面临着产业链转型的巨大挑战。

“一控两减三基本”强调,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必然要求肥料企业从单一的化肥生产转向新型肥料研制生产的大方向。

我国肥料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国内产能6000万吨(折纯),氮肥、磷肥产品自给有余,氮肥产能过剩40%、磷肥产能过剩60%、钾肥自给率显著提高,这些问题不仅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加重了生态的损害。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肥料行业应调整产业结构,“减肥”的同时将目光瞄准新型肥料。

目前,我国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比例逐年提高,包括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品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其中生物肥料产业快速发展,俨然成为新型肥料中的佼佼者。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驱动

变革离不开创新支撑。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肥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以微生物为核心,走向做纯发酵生物有机肥的道路。生物有机肥发展需要企业的自身改革创新,需要企业不拘于泥已有的生产链,真正将产业链体系纵深拓宽。

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快慢取决于肥料本身,质量为根本、创新是关键。先知先觉的肥料企业目前都在朝向一个方向发展——减少化肥比例、增施生物有机肥含量。顺应趋势,找准目标后,如何保障新型生物肥企长远发展?这需要肥料本身发力:一方面,生物有机肥料应保证产品品质,让使用者获得好的收益;另一方面,研发出的产品应是真正可以让农民接受和认可的,操作简单、施用放心,是“傻瓜式”的,才利于新型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为此,企业从产品的研发理念上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在施用生物有机肥上,从生产期、棚果期和收获期等各个阶段企业都要及时跟进、田间地头进行全程农技服务。这就要求生物肥企构架出优质产业链体系,将各个环节融合起来,创新产品和服务,让使用者省工省力。

企业要走出符合行业发展的路,还需有企业自己的标准,在执行标准上有所创新。在现有的复合肥标准里,总含量标注以氮磷钾居多,做生物有机肥不能是只有有益微生物菌和有机质,而是结合氮磷钾做效果最佳的复合肥,例如根力多生物蛋白复合肥“369”系列产品,将有机、无机和微生物完美结合,达到一肥四效之功效,深受百姓喜爱。生物有机肥在肥料行业里,要有更高一层的管理检测标准,避免让土壤接收垃圾肥料的同时,保证施用的生物有机肥经过腐熟发酵,使得土地可持续种植。

企业还应将服务创新作为发展目标。创新服务是肥料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在服务创新中练就优良的服务团队和模式,为广大客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农耕农技方案,方可使得企业收获口碑,夯实市场基础。生物有机肥料,本是施用在原有的保护地、蔬菜大棚等小型地域,但在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下,生物有机肥料走向大田和经济作物区,成为大势所趋,这便需要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将生物有机肥料推广出去。目前,在有机肥企业良莠不齐、生物有机加无机结合的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企业想要突出重围,便需自身的服务体系、服务意识、服务手段得到创新和发展,完善服务方案。

科技是企业发展的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肥料行业产能过剩、亟待转型的背景下,肥料企业的发展,必然要依靠科技作为支撑。

面对中小型企业科研政策扶持少、发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将科研院校的相关研究成果企业化?这必然要求科研成果走出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我国的科研力量集中在各大院校和研究所,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要从产品研发与各大院校院展开合作,为产品注入科技力量。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不仅仅是将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推广,更应在生产工艺、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积极参与。我国科研院校专家的科研方式都是以课题为主线,做完一个课题以后还要进行其他的课题,针对其中某个方面做不到科研成果的转化,无法形成产业链,这就需要企业参与进来。尤其是生产企业,在科研转化和生产链建设上应积累经验,引入先进的大型机械设施、厂房等,是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主要生产要素。企业沿着生产线和产业链体系,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科研成果的品质,使之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将科技真正转化成生产力。

目前,国内传统化肥销量在5500万吨~6500万吨左右,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和水溶肥总销量在1000万吨左右,生产企业近1200余家,未来生物肥料将与传统化肥平分秋色,根力多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具有巨大整合成长空间。

当下,我国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存在“怪现象”。企业寻合作往往是面向国外,在世界范畴内寻找科研合作对象,却忽视了我国国内的优秀科研成果和科研力量。这除了企业便于销售宣传时的“崇洋媚外”,更多的是缺少国家相关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扶持。近年来,在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下,科研院校的学者专家逐渐走出实验室,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交流,企业也应在与国内农口专家、教授、院所等相关的合作方面抱有积极态度。只有科技作支撑,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生物有机肥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生物有机肥料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生物有机肥料将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主方向。但根据肥料产业已有的发展经验,生物有机肥料需要走较为漫长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企业发展生物有机肥料要有足够的信心和不可或缺的诚信。生物肥企,要保证产品的品质,提高在使用者中的公信力,开创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和道路。这需要企业真正去“做”生物有机肥料,在科技的支撑下将肥料中的化肥含量降下来,提高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只有研发生产出真正的生物有机肥料,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改良土壤环境,方可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2017年是生物有机肥发力的一年,同时生物肥企也将面临巨大挑战。当下国内有机肥标准衡量有待完善,生物有机肥想要长足发展存在很多阻力,只有通过提升企业自身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理念与模式,在国家政策导向下顺势而为,生物有机肥才可成为业界翘楚,引领和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关注生物有机肥,做真正的生物有机肥,推广生物有机肥,让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有机结合,让我国的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让国内的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是生物肥企的最大夙愿。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化肥有机肥
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科研成果转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有机肥菌剂处理及生物碳处理可提高苹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