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易混易误辨析

2017-03-13杨富丁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7年2期
关键词:行政区域核心内容经济特区

杨富丁

1.混淆过渡时期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是以“四大家族”为代表,靠内战和买办起家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態度是直接没收,没收垄断资本归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民族资本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进步的经济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团结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将私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混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土地改革

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彻底废除了中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奠定了初步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2)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

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严重超越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农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4)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核心内容: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结果: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误认为1988年国家把海南省全部行政区域都设定为经济特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2015年7月第3版)第91页中写道:“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很多人误认为国家在1988年把海南省全部行政区域都设定为经济特区,事实并非如此。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决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由此可见,1988年,国家划定海南省的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并非把海南省的所有行政区域都设定为经济特区。

4.误认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是对外开放而非改革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就是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中央制定的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谋划和政策。依据基本国策的概念并结合史实,改革开放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猜你喜欢

行政区域核心内容经济特区
行政区域微界线的精细与割裂
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学术与政治:民初中国地学会的行政区域研究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文化经济之我见
寻找教学的交集点
浅谈季羡林的文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
詹金逊“证据神圣观”理论价值再认识
试论朝鲜对外经济关系现状及其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