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着一字写尽征人怨苦之情

2017-03-13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金河黑山白雪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赏析】

唐朝诗人柳中庸的这首《征人怨》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本诗写了一个戍守边塞的战士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就时记事: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即马鞭;“刀环”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且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很典型,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是“岁岁”与“朝朝”相对,“金河”与“玉关”、“马策”与“刀环”并举,用“復”“与”两字加以强调,给人以困苦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后两句写边塞的气候特点与山川形势: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是“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洒向昭君之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战士们就转战跋涉于这相隔甚远的地方。“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唯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这两句写景,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蕴含其中的怨情足以使人荡气回肠。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在“岁岁”“朝朝”的征战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渗透战士的怨情,读者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愁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情之无处不有,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写尽征人的怨怼之情。

猜你喜欢

金河黑山白雪
红山蚁的仆人
红山蚁的伏击战
黑山蚁的装死术
白雪彤 黄子棋 顾皓哲
剑齿虎②
The Ways of Creat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一念成魔,豪门梦碎
家庭教师梦碎豪门
一念成魔,女大学生豪门梦碎掐死准继女
乔装家教进驻男友家,可豪门梦还是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