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考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

2017-03-12王杨

林区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艺考源流政策

王杨

艺考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

王杨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近年来,艺考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艺考人群的不断增多使这一社会现象呈现出大众化趋势,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高考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艺考政策的分析,运用多源流政策,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利弊,找出真正适合艺考生的路径。

艺考政策;多源流政策;变迁启示

2017年的艺术生考试政策发生了变动,在基础性考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考核。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到了艺考群体中。每到年初,各大新闻媒体便对各地艺术类院校的艺考加大关注力度,在这一过程中,明星效应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高考是社会大众关注的重要部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在入学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对于艺考政策从多源流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的却较少。因此,本文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解读艺考政策的变化。

一、多源流理论下的艺考政策概述

进入21世纪,高招艺术类考生热潮(简称“艺考热”)持续升温,考生队伍数量逐年增多。伴随着“艺考热”、高校专业设置的“艺术热”、考生考前强化专业培训的“考前班热”,围绕艺术考生市场炒作的“艺术文化热”以及受“艺考”和艺术市场炒作的“艺术文化热”等现象相继出现。

多源流理论最早出现在1984年金登出版的《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一书中。他的“多源流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某些问题的议程受到决策者的注意,而另外一些却被忽略了”。通过将艺考政策置于该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多源流理论的相关内容来分析艺考政策的变化,挖掘艺考政策反映的社会现象本质以及与艺考政策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多源流理论突出了政策议程设置的复杂性,注重分析政策制定过程而非政策制定的变化;通过对政策结果的反馈,将其作为政策新议程的起点;通过将政策过程梳解为三大源流,有效厘清了影响政策议程的各种离散因素。分析艺考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从而发现多源流政策下艺考政策的重要性。而在此模式下进行分析有其合理性,可通过表面现象挖掘深层现象,然后再将深层次的内容与现实情况相联系,找到艺考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

二、艺考政策改革的多源流分析

随着艺考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考热”呈现出的问题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然而对于艺考政策改革的相关内容人们却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因此,借助多源流理论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艺考政策进行分析,从微观视角切入,帮助我们理解政策设置的内在机理,从而提升艺考的科学化水平尤为重要。

(一)问题源流:传统思维模式与创新思维模式的碰撞

1.高考形式的多样化

金登认为,问题能够引起重视,首先在于指标,正是指标表明这些事情的重大意义。几十年来,高考政策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此方式来实现自身价值。对于那些期望能够借此机会完成梦想的人来说,更是始终坚持的事情。然而纯粹依靠高考这样一种途径来实现人生价值,会面临许多风险。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供需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社会个体的存在也使高考形式趋于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擅长,能够按照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认真学习文化课内容,最终突破高考重围,找到人生的方向,这也是许多人都期望达到的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模式,面对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学生采取分流培养,使更多的人能够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为分流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将学生按照不同程度进行划分,摆脱固定模式,从根本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其未来的课程安排、学业指导和个人发展上都能够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一套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模式。艺考政策的出台,为广大爱好文艺的学生铺设了更多适合其身心发展的道路,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其潜力的最大化。

2.经济利益驱使

社会经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好坏,在一些情况下,仅仅通过高考选择的工作酬劳与之前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不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政策实施的反馈信息特别是意外的负面后果也推动了问题再次进入政策议程[5]。因此,艺考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首先考虑到经济利益问题,而更多学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将该内容作为艺考过程中参考政策的核心部分。

(二)政策源流:各利益主体竞相关注

问题的发现受到各个环节的关注,政策方面的推动是问题得以解决的有利条件。金登提出了一个由办事人员、学者、利益集团的分析人员等组成的“政策共同体”概念,并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意见和主张是由共同体中的专家提出。政策各方的立场观点不同,各自都有坚持的观点和看法,而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艺考生涉及到的群体就有学生、家长、政府、地方院校等。地方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修订学校关于艺考政策的实施方案,然后将这些政策与往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综合对比,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出路。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方案调整自己学校的艺考政策,每年学校各个专业的设置都是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进行调整,然后根据最新发布数据,观察报名人数、选择专业和供需平衡等问题,最终调整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的课程类型、模块分布、学分占比等关键性内容。从各方意见综合来看,对艺考政策的改革提出各种有建设性的方案,也突出了艺考政策是近年来各地方院校都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对此类问题仍然需要作更多关注,通过宏观政策来维护艺考政策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学校需要根据本学院的定位来系统分析该学校的战略部署,需要将各个问题统筹规划,全面衡量各类政策方案。

学术问题在人才培养上需要达到通才的程度,不能将学术发展和艺术发展分割来看,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应紧密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开展。2015年艺考政策方案规定了文化课提档线应大幅提升,省统考地位的提升也需重视,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2016年,继续扩大了统考范围,文化课所占比重加大,转变艺术类专业考试形式和艺考考场规范,艺考作弊将影响高考成绩。在政策变化中,对文化课的重视尤为关键,将文化课的比重提高了一个层次,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自我修养。各地方院校结合本地区的发展,为提升该院校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将学生人数、招生模式等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发展形式多元的测评模式。艺考政策严格依照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类型的考试,包括统考、校考、联考等形式,最终需要参加6月份的高考,但在分数上会有相应的优惠条件。作为各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而符合才艺条件的学生会选择这样一种形式来实现人生梦想。如最近网上热议的某童星参加某著名高校的艺考就备受关注。在更多人看来,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无可厚非,因此,受明星效应影响,原本是普通的招考,由于有备受关注的人物参与,便将这件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近年来,部分地方院校选择取消艺考,其他学校也将艺考政策收紧,各个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手段来保障选拔的公平公开,也是为了保障考试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此规定与近年来不断被曝光的违规加分现象有关。教育专家纪大海提出,取消加分后,真正符合条件的艺体生如何脱颖而出,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政治源流:国民情绪以及地方差异

金登认为政治源流主要由政府的更迭、国民情绪的变化、有组织的政治力量以及选举的结果或意识形态在国会的分布情况等因素构成,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组织内部的一些政策调整。艺考政策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多种形式的表达,在政策规定上也会遇到不同问题。艺考政策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因素,受经济因素影响,艺考问题得以被关注和提倡,同时,艺考花费比普通高考要多,但若能通过艺考的平台使自己脱颖而出,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也会更加顺利。物质决定意识,“艺术热”和“艺考热”都是在经济生活得到飞速发展之后出现的。大量的资金投入给经济不平稳的家庭势必带来过多的复杂问题,平民化道路会越走越窄。艺术生的花费不仅仅是指考试所需的花销,还包括考前辅导、高考前的强化辅导以及大学期间的花费,每年的食宿、资料和学习材料费用在5 000-10 000元。一个学生要完整地经历这三个学习阶段,大多要10-12年,经济投入在10万元以上。而城市和农村显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家庭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在孩子的艺术追求上,为了家庭生计,农村家庭会将更多资金放到维持生活上。艺考的考前培训班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许多人看到了商机,根据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考生提供服务。然而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食宿条件较低廉、考前培训班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办学条件差,都会对艺术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民情绪是一种存在于民众之间共同的思想或舆论倾向,它对政策议程设置,甚至政策结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决策者对国民情绪的认知。明星效应带来的“艺考热”使更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选择从事艺术行业,并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追求艺术。正是由于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使得艺考队伍越来越壮大,考生们为了争取到珍贵的名额,也需要父母朋友来支持自身的发展。而且政策制定者发现该政策受到群众关注后,在各个政策环节的制定过程中,也会更加谨慎、周到,参考各大学章程中对艺术类专业的规定以及各省份出台的高考相关文件。艺考不同于异地高考,艺考政策更加细化,也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进行比较的同时地方高校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学校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政治源流是通过各个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而彼此关联的,因此,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还需要参考各方意见,综合评定。

三、三流汇合与政策之窗的开启

2017年1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对外公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就特殊类型招生考试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对艺考生影响最大的是文化课录取要求的逐步提高,并且规定各地高校不得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降低艺考生的文化课录取标准,这一政策的颁布可以作为“政策之窗”的开启标志。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之窗打开之前,尽管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都已成熟,但政策之窗之所以开启是由三条源流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最终才能汇聚在一起。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国就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艺考在不断改革中丰富了高考的形式,给众多高考学子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考核机会,为他们铺就了艺术道路。在国家高考政策的宏观调控下,艺考政策也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相应改革,但总体方向并没有改变,只是随着地方院校和专业设置情况的不同而作出相应改动。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在多源流政策下解释艺考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策之窗开启,人们会越来越关注这一政策的发展。当艺术源流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术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原本的被国家人员关注到如今的被学生、家长等人关注,是一种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变,国家的执政力度干涉不强,而国民情绪的发酵、高校的一些政策家对备选议案的长期推动,都是加速艺考政策被大多数人重视的关键原因。

艺考政策在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艺考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同时,艺考制度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更多地受到地方院校的影响,地方院校的政策实施者和学生是直接利益的关系者,在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前提下,相对成型的政策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1]刘根禾.“艺考热”有关社会问题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6):216.

[2]陈敏,李瑾.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课程改革过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0):168.

[3]张振宇.高校教学改革政策的多源流分析:议程、方案与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37-38.

[4]曾令发.政策溪流:议程设立的多源流分析—约翰· W·金登的政策理论评述[J].理论探讨,2007,(3):137-138.

[5]景安磊,周海涛,李虔.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的异地高考政策议程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3):109.

Multi Flow Analysis of Art Examination Policy Change

WANG Ya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Bohai University,Jinzhou121000,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art exams have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of concern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with the arts population increasing,the social phenomenon has demonstrated popularization tendency now,to some extent,which refl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Based on the art examination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use of multi flow policy,the paper ha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from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policy origin,political origin and so on,and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as to find the right path really suitable for the arts candidates.

art examination policy;multi flow policy;change enlightenment

G649

A

1008-6714(2017)08-0120-03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54

2017-04-28

王杨(1992—),女(满族),山东费县人,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艺考源流政策
政策
政策
《源流》前进
我的艺考之路:播音,想说爱你不容易
助企政策
政策
Creative Cram
水痘源流考
“啸”的源流
“干” 字源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