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本质的再探讨
——基于三段教育案例的思考

2017-03-12刘云聪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本质案例教育

刘 畅, 刘云聪

(1.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2.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伦敦 WCIE 6BT)

教育本质的再探讨
——基于三段教育案例的思考

刘 畅1, 刘云聪2

(1.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2.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伦敦 WCIE 6BT)

教育本质问题是研究教育现象、 揭示教育规律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 决定了不同时期的教育体制、 教育发展方向, 影响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 随着发展, 现行教育体制弊端逐渐显现, 因此重新认识教育本质、 转变教育观念是必要的, 更是急需的。 从三个教育案例探讨其背后的教育本质得出: 教育本质的标准不是唯一的, 是变化的历史唯物的;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助于理解教育本质; 研究教育本质发展的量变轨迹意义重大; 设置教育目的本身即含功利性。

教育; 教育本质; 教育目的; 教育模式; 教育案例

教育的本质问题涉及对教育的根本认识, 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本质是事物的规定性, 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规定性。

教育的本质所要回答的就是“教育是什么”。

教育本质听起来很抽象、 遥远, 但每个现象背后均受其所持的教育本质观点影响。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影响到教育政策、 教育方针的制定, 从而影响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 一个个体的教育。 只有树立正确的、 符合发展规律的教育本质观, 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思潮。 一个人的教育观无疑是他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是支配人的教育行为的直接因素。 因此, 从具体教育案例探讨教育本质问题是可行的。

一、 教育案例及所指引的教育本质问题

(一)教育案例一: 沉溺网吧的高材生

靳爱兵, 1984年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 高中时是一个因学习好而很出名的好孩子, 2003年, 他拿到一般本科的录取通知书, 决定复读。 2004年高考647分, 他考上了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 上大学前只进过一次网吧的他, 看不懂别人打的游戏, 转一圈就出去了。 他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是整个靳家的荣耀。 大学一年级, 他规规矩矩地上课, 偶尔上上网, 第一年的成绩不好不坏。 2005年“五一”放假玩“魔兽世界”游戏。 从此在大学缺乏管束的他开始了游戏生涯。[1]

本案例所指引的教育本质就是求得一所好大学, 是这一案例中教育成功的直接结果体现。 从古代考科举求取功名到现代考上好大学, 教育的功利性一面一直延续。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好生活、 好面子等。

(二)教育案例二: 自信膨胀的神童博士

张炘炀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关注, 缘于他的“中国最年轻的博士”身份。 张炘炀父母的眼中只有孩子, 一直以张炘炀为中心, 没有自我, 导致渐渐长大的张炘炀也只有自我, 目无他人。 因为是“最优秀的”, 张炘炀自视甚高, 刚进大学, 就嫌宿舍条件差, 认为自己必须住在高档的地方, 否则就不满意。 央视在专访他时,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他, 竟对着镜头说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为他买房。 张炘炀说他想当王者, 王者主宰命运, 王者就是自信。[2]

本案例所指引的教育本质是张父眼中的成功教育是希望儿子不再如自己一样一辈子平平凡凡, 张父希望儿子是一件值得所有人称赞的精品, 将培养出一个令人称羡的儿子作为自己的事业。 因此, 张父眼中的成功即是他对教育目的的认定标准。

(三)教育案例三: 应试教育的叛逆者

郑渊洁是享誉中外的“童话大王”, 但他却是一名应试教育的叛逆者。 他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也更加“离经叛道”。 郑亚旗四年级时自动退学, 之后郑渊洁自己辅导儿子自学。 他为儿子的家庭式教育编了十部教材。 他儿子18岁时独立创业, 最终开办了公司, 事业成功。 而他的女儿却喜欢学校, 是正规学校教育, 他认为“既然女儿喜欢学校, 就应该让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3]。

本案例所指引的教育本质即本案例所产出的受教育者虽没有走正常的教育途径, 却是具有较正常、 完善的人格的人。 教育方式: 自主式, 尊重个人发展规律。 其两个子女所受的教育方式均体现了这一点, 与前两个案例所不同的是, 本案例中的受教育者在教育成长过程中, 孩子快乐与否在本案例的教育中占取比例较大。

二、 案例所指引的教育本质问题分析

(一)国内外关于教育本质认识的变化

1.国外关于教育本质认识的观点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 认为早期教育应该从德育开始。[4]夸美纽斯肯定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 培养有学问、 德行和虔信的人。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 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四段教学法。 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马克思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 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可以看出: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与其所处时代密切相关; 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变化、 趋于完善; 变化轨迹从侧重物质到侧重精神。

2.国内关于教育本质及其目的的认识

首先, 先秦时期关于人性论的观点。 孔子开创人性论探讨的先河, 提出性相近, 习相远, 认为人性本善。 到孟子继承性善论, 提出明人兽之别。 性善论说明了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 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 其次, 汉唐时期, 占统治地位的是“性三品说”观点。 再次, 宋明时期, 糅合了佛道思想的哲理化新儒学——理学, 其代表是性二元论、 一元论和天理、 人欲之分的人性论。[5]总之, 中国古代关于教育思想的探讨首先是从“人性论”开始的, 对人性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关于教育本质认识的关键所在。 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教育的本质, 可以说是我国取得成功教育成就的关键, 做到了从根源上认识问题。

(二)案例所指引的教育本质问题分析

讨论教育是什么, 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其他方面的设计, 比如: 师生、 课程、 教学、 学校管理等。 界定一定时期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活动是否符合时代发展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是否需要变革, 在何时变革?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关乎并牵动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对案例的界定

案例讲述的是个体故事, 却传达了共同、 普遍的话题: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以当前社会主流媒体眼光看, 人们会认为前两个是失败的教育, 而后者则是一种成功, 起码是个体教育成功的典型。

2.社会观点

人们批判张炘炀要求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 认为这是高智商、 低情商的教育失败案例, 而不去反思为什么他心中会升起这样自私、 世俗的想法。 相对来讲, 对于郑渊洁, 人们认可他的教育成功, 这本身就同样包含、 也说明了功利性的教育评价标准, 即郑亚旗经济独立, 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收益。

3.教育本质的量变轨迹

教育目的的制定取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 而教育价值产生于教育功能对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 人们在批判一种教育模式失败时, 忽视了之所以这种模式存在且被运用, 是因为它符合人们所生活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选择。 人们反思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教育现象, 总是对已经发生的现象直到有了不满意的结果或结果不是所想、 所需时, 指责教育模式、 批判教育目的。 靳爱兵和张炘炀二人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和想法的产生, 正是由他们生活的社会所主导的主流价值观所引导, 代表了社会意识中所追逐价值的极端体现。

当我们反思某种教育模式, 以我们的价值标准判断是否成功的时候, 是人们在考虑: 所处的社会对教育本质及目的是不是应该有质的变化了的量变阶段。 每个不同的阶段或者时期, 或者大到一个阶级社会中, 人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是变化的、 是不同的, 是一个历史概念范畴。 同一时代不同的人、 不同时代的人所持的教育本质观点是不断变化的。

三、 正确认识教育本质问题的建议

其一, 正确界定教育的概念, 是正确认识教育本质问题的前提。 对教育概念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教育本质观, 不同的教育概念对应不同的教育本质观。 如果认为教育就是指学校学习, 或者教育是提升人的一切活动等, 这两种对教育概念的不同认识, 导致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发生很大差异。

其二, 认识教育本质问题, 要运用发展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基础上, 认识教育本质问题。 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 受经济基础决定, 所以不同时期的教育的本质必定是不同的; 而在不同的领域内, 教育也有不同的范围, 应全面、 普遍地认识。

其三,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有助于理解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受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教育的本质。 古代教育思想家, 在谈及教育时, 首先分析人, 从人的本质入手, 这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 因此研究人的本质对研究教育本质意义重大。

其四, 教育本质的标准不是唯一的, 是变化的, 是历史概念。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是只有唯一标准, 教育不应如工业化社会生产产品一样, 讲究量化和标准化。 班级授课制对教育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 然而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 教育不应用统一的、 标准化的方式。 社会化大生产为教育带来极大发展的同时, 也将教育引向了工业社会追求标准与量的道路。 人们制定为达到该阶段社会目的的教育标准, 按照标准进行教育、 量化生产教育产品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其五, 占统治地位的教育模式被质疑时, 是教育本质发生变化的开端。 人类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阶级的不同而变化的。 教育目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社会形态、 不同时代、 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工业化社会, 受教育对象的无限扩大和普及, 人们对物质、 财富的需求越来越多, 像工厂一样量化、 标准化生产受教育的大众。

教育功利化模式的失败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却是被批判的这一教育模式, 在形成设置之初, 此教育模式支持并满足了很长一段时间社会需求, 直到成为不适应社会的旧教育模式, 其缺陷逐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显露出来, 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被越来越多地质疑, 小范围的修补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 而是急需探索、 改革, 促成新的教育模式产生。 因此, 当原本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一种教育模式被质疑时, 就是教育本质发生变化的开端。

其六, 为教育设置目的本身即带功利性。 对教育赋予为达到某一种状态的标签, 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传达了人性的自私和功利性, 等到一种教育模式变得不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求时, 再批判这种功利性, 然而不正是当初的人们为达到某一目的、 某一状态, 编制的教育目的吗?

[1] 冷暖人生.我在网吧住四年[EB/OL].[2016-11-15].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310/038db596-3a4a-48ac-a144-73a10b03240a.shtml.

[2] 长大要成人:“神童”张炘炀访谈 [Z/OL].[2016-11-16].http://tv.cntv.cn/video/C29837/c2dfb5d 081924dc7b43d5f9d7f5ab6da.

[3] 郑渊洁“变态”教育经培养儿子成CEO [Z/OL].[2016-11-16].http://tv.sohu.com/20110502/n306717233.shtml?

[4] 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6.

[5] 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

[责任编辑尹番]

Abstract: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is a key issue in studying various education phenomena and discovering the laws and rule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decides the system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ducation and influences mainstream ideology.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exhibits its weaknesses, and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and important to further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to upgrade education concepts. Based on three education case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at: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is not monotonous but evolving and historically materialistic;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ity facilit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s nature; the study of the quantitative track of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the definition of education’s purposes per se is utilitarian.

KeyWords: educatio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education pattern; education case

Re-DiscussionontheNatureofEducation—BasedonThreeEducationCases

LIU Chang1, LIU Yun-cong2

(1.FacultyofEdu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2.UniversityCollegeLondon,LondonWC1E6BT,theUK)

G40-011

A

1009-4970(2017)09-0088-03

2017-07-12

刘畅(1996—), 男, 河南开封人, 学生; 刘云聪(1993—), 女, 甘肃天水人, 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本质案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回归本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童年的本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