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丽丝·莱辛非洲小说中的人物身份研究

2017-03-12蔡开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首饰盒多丽丝莱辛

蔡开祺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外语系, 福建 福州 350018)

多丽丝·莱辛非洲小说中的人物身份研究

蔡开祺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外语系, 福建 福州 350018)

多丽丝·莱辛的早期小说《首饰盒》中的人物身份具有多重性, 叙事节奏具有语音节奏和叙事节奏双重节奏, 首次提出叙事人物的多重性、 叙事节奏中的身份考问以及叙事文本中隐含着的身份本质。 传递出浓厚的神秘主义和人世沧桑感, 熔铸着作家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对边缘人的书写, 体现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和理解、 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社会的反省和思考, 表现出了她对人类整体生存状态的一种认知和思考, 传达出了她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叙事; 身份; 边缘人物

多丽丝·莱辛的《非洲小说故事集》(1981)收录了莱辛创作的32篇小说。 这部小说集是莱辛整个写作生涯的衔接, 包含了她所喜爱的早期短篇小说作品。 在这些短篇小说中, 莱辛细腻地刻画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由和奉献的精神等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世界。 哈罗德·布鲁姆接受采访时说: “莱辛在早期的写作生涯中具有一些令人仰慕的品质。” 莱辛的早期作品值得研究。 通过文本细读, 笔者选用其中一篇短篇小说——《首饰盒》(TheTrinketBox)予以分析。 这部作品是莱辛最早写的短篇小说之一,在她看来, 这篇小说“具有穿透力, 情节周密、 自我意识强烈并且有礼有节”[1] 8。

《首饰盒》叙述的是一个老妇人神秘且富有传奇故事的一生, 文本中弥漫着一种整体意蕴的神秘感。 在小说中, 女主人公摩德姑妈在临终前受到亲戚们前所未有的关心和照顾, 她去世后留下一个首饰盒, 里面承载着她对生活的关爱和牵挂,但摩德姑妈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深层自我随着她的消逝演变成一个未解的人生之谜, 这使整篇文本在一个个悬念的预设下弥漫着一种浓郁的神秘主义气氛。 基于现代主义批评强调的是作家作品在形式结构和艺术方面的成就, 笔者试图采用叙事学和神秘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 跳出从多丽丝·莱辛自身经历与小说的关系、 女性主义等方面进行研究的窠臼, 通过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的分析, 挖掘出潜藏于多丽丝·莱辛的早期小说《首饰盒》表层结构下的叙事手法和艺术, 揭示出叙事人物的多重性身份、 叙事节奏中的身份考问以及叙事文本中隐含的身份本质。 弥补以往有关多丽丝·莱辛早期非洲小说的叙事研究的不足, 拓宽国内对多丽丝·莱辛及其非洲小说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一、 叙事人物的多重性身份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 身份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定位, 是在交际中通过话语建构形成的。[2] 2因此身份具有情景性和多重性, 可能因时因地显现出不同的样态。 只有那些反复使用并得到认可的身份, 才有可能逐渐趋于稳定。 身份不是客观和静止不变的, 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身份既可以主动地, 也可以被动地建构, 建构时当事人既可能发乎自觉, 也可能不知不觉。

从小说的表层结构来看, 女主人公摩德姑妈的身份不像传统作品中的人物那样清晰确定, 而像阴影一样, 躲着阳光, 让我们看不到她的真面目。 摩德姑妈能产生神秘的氛围是因为她的身上带有常人没有的不确定性。 例如, 摩德姑妈崇尚素食主义, 但她自己不是素食主义者, 因为这会给在厨房做饭的人增添不便。 居里夫人是她的偶像, 每当摩德姑妈说起她时, 总是慷慨激昂。 在摩德姑妈微小干枯的身躯里, 到底隐藏着多少英雄豪杰, 真是不得而知。 不管亲戚们怎样想方设法地询问她, 她都闭口不谈。 在这种充满焦灼的询问中, 摩德姑妈讳莫如深的回答沾染了神秘的身份气质。

从小说的深层结构来看, 摩德姑妈的身份具有多重性, 这表现在她是一个仆人、 教师、 女权主义者以及社会主义者。 摩德姑妈的多重性身份和谜一样的神秘人生让我们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她的性格特征。 根据E.M.福斯特的观点, 摩德姑妈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其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这样的圆形人物能更真实、 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 丰富, 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摩德姑妈给我们一种多维侧面、 立体可感的形象, 带来心灵的震动, 尤其是当她在弥留时仅仅留下一个首饰盒而不愿和她的亲戚们分享她的人生秘密的时候。 其实, “首饰盒”不仅仅是摩德姑妈遗留给孩子们的一个物品, 同时也像一面镜子, 映射出人生不可知的神秘主义的影子。

二、 叙事节奏中的身份考问

小说有两重节奏:语音节奏和叙事节奏。 由于语音变化而产生了语音节奏, 由于叙事的变化而有叙事节奏。 小说节奏的形成有两个因素:内在的因素是作者的感情, 外在的因素是和作者对小说的时空处理有关。 这种处理直接受到作者时空观的支配, 作者时空观的形成和一定的社会相联系。[3] 119它不像模式似的存在于文本中, 而是以它那美妙的此起彼伏, 使我们心里充满了惊讶、 新鲜和憧憬等感觉。 小说的节奏载负着我们在小说中前进、 穿行。 它把小说的表面安排稳当, 把分散着的那些叙述都收集在同一张网里, 使它们凝聚在一起, 像一颗行星似的, 在文本的天空里循着一定的轨道运转。[4] 415

小说《首饰盒》的节奏以叙述者感情的起伏变化为基础。 这些感情的起伏变化像绳索一样拧在一起形成一种张力, 引起亲戚们对摩德姑妈身份的考问和思考。 在小说中, 当摩德姑妈即将去世的消息变得清晰明了时, 人们才问一些本该问的问题。 摩德姑妈在波尔战争(1899—1902)前离开家里, 从此漂流在这个世界上, 一生未婚。 其实, 她原本打算和一个叫老约翰·乔丹的人结婚。 他幽默风趣, 但不幸逝世。 后来摩德姑妈的父亲生病, 她就留在父亲身边照顾他, 从此没有结婚。 在她临终前, 她的亲戚们还喋喋不休地问她一生未婚的原因。 亲戚们坐在摩德姑妈床边, 看着摩德姑妈, 思考着如何碰触到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 即使在她生命垂危时, 亲戚们也抓住这短暂的时间进行询问。 如果亲戚们想到一些让摩德姑妈感兴趣的事, 他们会得到什么答案呢?奇怪的是, 年老的摩德姑妈居然会对一些个人问题反应强烈。 其实, 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还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小说采用的叙述方式也是欧美文学中常用的以人物的回忆构建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样书中所有的内容都是以第一人称的面貌出现的, 带着这种叙述本身特有的真实感。 在故事行进的过程中, 会不断插入人物的讲述和回忆, 使得故事逐步丰满, 事实的真相逐步清晰。 这样的叙述方式, 尽管会给读者造成全面整理故事线索的些许困难, 但能在阅读层面上, 调节读者的神经, 也引发读者对于小说情节发展的好奇。 小说也由此带着读者一起追寻: 追寻故事的结局, 追寻人物的命运和追寻阅读兴趣的渐次加强。 在小说《首饰盒》发展的情节中, 摩德姑妈的去世犹如一片枯叶缓缓地落在地上, 平静且安详。 其实, 摩德姑妈的去世是一个分水岭。 在她去世前后, 亲戚们对她的感情态度截然不同。 叙述者是摩德姑妈的一个亲戚, 也是她的部分人生的旁观者, 他对摩德姑妈的认识似乎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 缺乏真正的了解。 根据《首饰盒》的叙事内容, 叙述者对摩德姑妈的感情态度可以划分为几个相互牵引的叙事节奏:好奇(curiosity)、 感激(gratitude)、 怀恨(resentment)、 痛苦(pain)、 愤慨(rage)、 自豪(pride)。

亲戚们好奇的是摩德姑妈在一生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身份。 当叙述者浅显地认识到摩德姑妈是一个仆人时, 内心充满感激, 这时的叙事节奏缓慢有力, 但摩德姑妈突然发现众多亲戚聚集在她的身旁, 向她嘘寒问暖, 饶有兴趣地打听一些无足轻重的问题。 他们进进出出, 打扰到她休息, 她不堪其扰。 或许她只是想躺在床上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 同时, 她对亲戚们的问题避而不谈, 讳莫如深, 又让他们怀恨在心和痛苦不堪。 所幸的是, 在小说的结局, 摩德姑妈的亲戚们最终认识到了她牺牲自我、 奉献他人的价值。 这时, 亲戚们对摩德姑妈的付出感到自豪, 此时, 叙事节奏变得欢快起来。 其实, 在这样多变的叙事节奏中, 隐藏着一个又一个对摩德姑妈身份的考问: 摩德姑妈的身份究竟是什么?难道她仅仅是一个仆人、 女权主义者、 社会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这样的身份考问为引出下文对追寻其身份本质的问题埋下伏笔。

三、 叙事文本中隐含的身份本质

在莱辛的小说中, 年老的、 身体虚弱的摩德姑妈总是兴高采烈地跋山涉水去照看几个亲戚家的孩子或生病的亲戚, 有时甚至会不期而至。 她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 是一个和蔼可亲又不求报酬的仆人。 她认为一个人应有所付出, 不能成为累赘。 亲戚们送她一些衣物作为回报。 在她完成使命离开亲戚家之后, 她总会留下一些稍微昂贵的礼物, 这让亲戚们有点微妙的怨恨, 毕竟她的所得来源于亲戚们的资助。 然而, 在摩德姑妈将要去世时, 她被众多亲戚所包围, 感觉如芒在背。 她对亲戚的问题讳莫如深, 这使得他们有点恼火。 莱辛在小说中隐含深层不露的寓意。 《首饰盒》的寓意, 像一股潜流, 和文本中的情节发展并行不悖。 摩德姑妈的一生像不可知论似的是一个谜团, 我们无法知晓她为什么一生不结婚, 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在亲戚家里做仆人, 为什么也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她生命的结束在她一个个人生谜团的笼罩下似乎隐含着神秘主义的寓意, 她的死亡是 “天人合一”, 在“合一”的直觉中, 她似乎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感受到无限美好和永恒闪耀的光辉, 这折射出神秘主义的预言。

其实, 无家可归的摩德姑妈在自我身份和社会认同的双重包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边缘人格。 边缘人是游离于社会主流文化圈或者被社会忽视的群体和个人, 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他们身上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意识, 对自我身份感到迷惘, 并迫切想要获得一种自我认同, 找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这些分裂和苦痛的边缘经验中, 也显现出了这些边缘个体生命对于不合理的、 不道德的、 非人性化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反抗。 同时, 边缘人在不断地迁徙与流放过程中超越、 离开、 摆脱了生命中的各种限制,其终极目的仍然是寻求内心的安定。

由此可见, 摩德姑妈活在世间, 但不属于它。 她在社会群体中是一个边缘人和流浪者。 摩德姑妈是一个无根漂泊者。 边缘化的社会处境与“无根”的社会心理塑造了她隐忍和神秘的性格特征。 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流亡色彩, 那种不安分的追寻者与流亡者的姿态, 总是感到处在矛盾与冲突中的边缘心理, 也是莱辛本人生命活动的写照, 而总在寻求与追索的精神状态也是莱辛个人精神姿态的象征。 莱辛从非洲流亡,这既是身体意义上的,同时也成为她生活中的其他多次迁徙的一个隐喻。 她也是一个自愿的流亡者,一个内心和外在生活的流亡者。 她的生活在经历着不停地迁徙, 也许是为了缓和减轻无家可归的苦痛。[5] 127“流亡”生活中的迁徙和漂泊不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住所,也是在寻找一个与自我认知相契合的文化环境、 精神环境,一个可以安顿精神与思想的理想栖居地。 亚当·史密斯曾使用“自我强迫的放逐者”(the self-imposed exile)这一概念来形容莱辛这种被生活环境的局限性所“驱使”的持续写作状态,并认为这恰好为她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有更好的可能性出现的前景。[6] 151

在小说中, 摩德姑妈似乎有“为人类服务”的潜能, 但她的潜能和本质是在处于边缘的分裂状态中得到完满的发挥和实现的。 莱辛让外在的力量冲击她的意识, 然后让她逐渐转向自我内心, 试图去理解和超越她的边缘状态。 或许作者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无法理解和超越于此, 最终只好求助于“与神的结合”——摩德姑妈安详地去世来达到在神秘主义层面上的完满。 其实, 个人和超现实之间的妥协将不会通过个人服从和自我否定来完成, 而是通过内在分裂后达到个人潜力的全面发展来完成。 作为一个边缘人物, 摩德姑妈的身份本质或许就是建构“牺牲自己, 奉献他人”的价值。 摩德姑妈似乎是这种真实、 完满的人, 通过践行“为人类服务”的原则实现牺牲自我、 奉献他人的价值。 这种价值是世人眼中普遍的价值, 但她的自我肯定价值是否实现, 或者她对自己的定位是否真的清晰却值得进一步思考。

四、 结语

边缘人越来越多地成为世界文学关注的对象, 成了一些作家的独特视角。 莱辛的《首饰盒》这篇小说传递出浓厚的神秘主义和人世沧桑感。 神秘主义因其不可言说性, 多用寓言或象征化写作, 这种寓言和象征熔铸着作家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也给作品平添了许多生命悲怆和历史沧桑感。

莱辛对边缘人的书写, 不仅体现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和理解、 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社会的反省和思考, 而且也表现出了她对人类整体生存状态的一种认知和思考, 传达出了她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她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来真实反映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 来呼吁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和关注, 呼吁社会的公平公正。 莱辛不谋求与主流秩序的投合, 她对于社会的思考最终指向了人的存在、 认可以及归属问题, 充分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思想。

[1] LESSING D.AfricanStories:WithTwoStoriesIncludedfortheFirstTimeinThisCollection[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 Building,1981.

[2] DE FINA A,SCHIFFRI D,BAMBERG M.Discourse and Ident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3] 温玉林.小说节奏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1):117-119.

[4]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朱乃长,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 KLEIN C:Doris Lessing:A Biography[M].London:Gerald Duckworth,2000:Prologue.

[6] 卢静.多丽丝·莱辛的文化身份与小说创作[J].南京社会科学,2010(5):150-156.

[责任编辑湛贵成]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up for the study of character identity of Doris Lessing’s early novel titledTheTrinketBox. It first proposes the multiple identities of the narrative character, the torture for the identity in the narrative rhythm and the implicit essence hidden in the narrative text. Through the progressive and interlocking analysis on the above aspec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their organic relations. It not only makes up for the narrative research on Doris Lessing’s early African novels but also broadens the domestic study on Doris Lessing and her African novels.

KeyWords: narrative; identity; marginalized character

AStudyoftheCharacterinDorisLessing’sAfricanNovel

CAI Kai-qi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FuzhouAnglo-ChineseCollege,Fuzhou350018,China)

I561

A

1009-4970(2017)09-0060-04

2017-03-26

蔡开祺(1978—), 女, 福建闽侯人, 硕士, 讲师。

猜你喜欢

首饰盒多丽丝莱辛
新“买椟还珠”
高贵的“伪证”
失散53年美国姐妹因疫情团聚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名贵的首饰盒
妈妈也想妈妈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名贵的首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