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曲》与 《西游记》天堂观念的比较

2017-03-12杨戴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吴承恩但丁天庭

杨戴君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广州 510006)

《神曲》与 《西游记》天堂观念的比较

杨戴君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广州 510006)

《神曲》与《西游记》是两部表现朝圣历程的幻想作品,它们的内在结构有很多共同点。然而由于社会、时代背景及作者本身经历的不同,这两部作品中的天堂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很多差异。《神曲》借天堂表达了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美好的新时代的期盼;而《西游记》的天堂则是现实社会的虚幻投映,具有鲜明的讽刺性,但是却缺乏批判的力度,也没有前者乐观向上。

《神曲》;《西游记》;天堂观念;比较研究

《神曲》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描绘了诗人但丁在维吉尔和贝阿特丽采的引领下,见到上帝光辉形象的经历。《西游记》则是吴承恩的代表作,描述了唐僧师徒西行天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求得真经的故事。台湾学者余国藩先生认为《西游记》与《神曲》分别表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中不同的朝圣历程。[1]两者在时代背景上也有着共同点。《神曲》是意大利资产阶级逐渐壮大的时代产物,《西游记》则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的明朝中晚期,两书基本处于同一个历史阶段。然而,细究两部作品所透露的作品主旨、作者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却可以看到所处两个社会的种种不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后数百年间,西方社会的勃兴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持续衰弱,都在两部作品中初见端倪。

一、《神曲》与《西游记》的天堂比较

(一)《神曲》的天堂——虚幻神圣的宗教隐喻

在《神曲》中,水晶天以外是无穷不动的天府,这是上帝和其他精灵的居地。与曾经详细描写所见景象的地狱、炼狱不同,但丁所见的天堂形象是虚幻、朦胧的,往往只是诗人个人的感觉,如但丁从地上乐园升入月轮天时:

我已看到它向四周射出火光,好像通红的铁水从炉子里流出……我仿佛觉得一朵云彩裹住我们,如一块被强烈的阳光照耀的钻石。[2]6

从升天到进入月轮天,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从侧面朦胧地描绘了天堂。在这些诗句中,读者很难得出一个具体可感的天堂形象,所能留下的只是模糊、虚幻的片段。不仅如此,各层中的灵魂们也是模糊、虚幻的:在月轮天中,庇加达等众精灵就像“透明洁亮光滑无比的玻璃”[2]19,以致于但丁误认为它们是真人的幻象;在火星天,伟大的所罗门显现为 “那小光环的最神圣的光芒”里的“一个谦恭的声音”[2]111。在读者看来,反而对诗人游历天堂时遇见的众多灵魂在圣母之下组成蔷薇等宏大壮观的景象印象更为深刻。

另一方面,天堂也是神圣、宏大的,仅仅是最底层的月轮天就犹如钻石一般。而圣母和众多有功的灵魂居住的天府则是:

我看到那些有幸回到天堂的人,在那片光明之上,围成一圈又一圈,射下成千上万的宝座的倒影。[2]242

在这里,不同时代的灵魂组成了壮丽的白蔷薇形象。光辉灿烂的天府中,无数的灵魂为表现伟大上帝之爱而聚集、欢庆,表达着热烈的赞美。这些复杂、充满隐喻性的种种动作和行为,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宏大壮观,还充满了宗教上的神圣性。可见在《神曲》中,天堂明显具有神圣、虚幻的特性,而其深刻的宗教意蕴又往往暗含在其各种隐喻中。在这里,宗教贯穿着天堂的一切。这是由作者但丁的宗教观所决定的。

(二)《西游记》的天堂——壮丽恢弘的世俗投映

《西游记》的天堂则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是现实的投映。《西游记》的天堂有两个,一个是玉皇大帝所统治的天宫,另一个是普救世人的西天。然而,从《西游记》中对这两个天堂的描写来看,它们缺少宗教的神圣性而弥漫着世俗封建皇权的气息。在第四回,齐天大圣第一次随太白金星上天时,就对天庭有了相当多的描写: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3]23

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天庭不仅金碧辉煌、穷极奢靡,而且宫阙重重、等级森严,各路神仙也像世俗封建王朝的臣子们朝见皇帝一样朝见玉皇大帝,就如正常的人类王朝宫廷一样运行,皇威十足,活脱脱就是一个现实的封建王朝宫廷。而《西游记》的另一个天堂——西天大雷音寺,虽然没有天庭这么明显的封建王朝宫廷气息,但其奢靡华丽也跃然纸上,与其说是一个圣洁的宗教圣地,倒不如说是另一个稍微含蓄一些的封建宫廷: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3]475

在这一段描写中,吴承恩突出西天大雷音寺的豪华壮丽,不仅有着各种珍禽异兽,而且其中的建筑尽是“蕊宫珠阙”“宝阁珍楼”。值得注意的是,当唐僧师徒来到西天面见如来时,如来还特意召集各路佛陀、菩萨“两行排列”并传下“佛旨”[3]475,命唐僧等人入见,俨然又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朝廷。显然作者也把西天作为一个封建朝廷,把如来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封建统治者来描写。

在《西游记》中,无论是天宫还是西天都有着明显的封建宫廷气息,与《神曲》中但丁笔下的天堂相比,它们缺少宗教的神圣性,更多的是世俗宫廷的威严、奢靡。可以说,天庭和西天并不是吴承恩心目中的宗教圣地,而是世俗皇权在虚幻世界的投映、照影。

二、《神曲》与《西游记》天堂人物的比较

(一)《神曲》的天堂人物——殊途同归的各异灵魂

《神曲》中天堂的人物形象具有一种共性:都是模糊、虚幻的。到了更高层的天堂之后,大多是以光团、火焰的形态出现,没有了具象化的的形象。例如在水星天中出现的查士丁尼皇帝,在这里他和众多的灵魂一起出现:

我看见千万个光辉灿烂的形影,每一个精灵向我们走来的时候,因自身发出的灿烂光芒,都显得充满着无限的喜悦。[2]38

在但丁眼里,这位皇帝是虚幻、模糊的,看不出形态,而且查士丁尼的灵魂在对但丁介绍自己时也是谦卑、恭谨的,看不出这位皇帝有任何特别之处。那么,中世纪的教士又是怎样的呢?不妨以耶稣的门徒之一、罗马的第一任主教圣彼得为例。在《神曲》中,圣彼得出现在水晶天中:

那四支火炬立在我眼前燃烧,先前接近我的那一支,开始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辉。[2]40

在这里,圣彼得同样没有明显的外貌,他是“四支火炬”之一,发出“灿烂的光辉”,虽然更加引人注目,但总体来说,和之前的查士丁尼皇帝并无太大的不同。

所以,无论是代表帝王、皇权的查士丁尼大帝,还是代表教会、神权的圣彼得,或许现实中的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在《神曲》的天堂中,他们都殊途同归,脱离了世俗的人性,成为了圣洁善良的神灵,谦和恭敬,光辉灿烂。

(二)《西游记》的天堂人物——人为世俗化的神灵体系

在《西游记》中,天庭、西天的神仙带有明显的世俗性。首先,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在天庭中的地位就有着意味深长的内涵。在正统的道教神话中,道教至高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而在《西游记》中,作为三清辅佐者、四御之一的玉皇大帝反而成了天庭至高无上的君王,作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成为了玉皇大帝的臣仆,尊卑次序完全被颠倒过来了。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凌驾于神权之上这一社会现实在虚幻世界的投映。朱熹曾经愤愤不平地指斥道教:“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4]主张皇权至高无上的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是绝不能接受神权高于皇权的,而受儒家教育成长的吴承恩自然也难以例外。

其次,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等在性格上都具有鲜明的世俗性。玉皇大帝虽然是天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但他显然不是一位全知全能的神王。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束手无策,狼狈不堪。请来如来救援之后,设“安天大会”答谢如来,面对如来的推辞恭维,这位刚刚焦头烂额的神王却是十分受用,与部下一起“同受佛恩”,毫不脸红。这些表现,与其说是一位全知全能的神王,倒不如说是一个颛颟无能、傲慢自大的封建帝王。

最后,不仅仅是天宫诸神,佛教诸神也有着类似的特点:文殊菩萨对因没有认出他而慢待了的乌鸡国王怀恨在心,竟然要“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观音一听到红孩儿曾经伪装成她的样子便勃然大怒,“唬得那行者毛骨悚然”;进了大雷音寺,还要被阿叶、迦难勒索钱财……尤其是后者,如来竟然还视之为理所当然,公然支持,简直就是黑白不分。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的天堂人物有着强烈的世俗特征,甚至在神仙谱系上也并非按照宗教神话,而是依照世俗皇权的取向进行了人为改动,整体上渗透着浓厚的封建世俗气息。

三、两种不同天堂观念产生的原因

(一)勃兴的资产阶级理想之地

《神曲》中的天堂是但丁心目中的理想国,其中的人物也因像上帝一般至善至美而失去了常人的形象,变得模糊、虚幻;《西游记》中的天庭与西天则是世俗的王朝宫廷在虚幻世界的一个投映,其中的人物也如封建帝王、官僚般,具有凡人的性格特点,有着明显的具象性。

恩格斯评价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5]。但丁属于代表工商业者和市民阶层的贵尔弗党,他的思想无疑是属于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要求统一国家,所以但丁在《神曲》中借查士丁尼皇帝之口,重述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坚信意大利必将重新统一;资产阶级不甘于教会的压迫,抨击教会的腐败专横,要求实现政教分离,所以但丁借圣彼得之口,怒斥教会的腐败堕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神曲》表达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治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但丁把统一意大利的希望放在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七世身上,这固然和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缺少强有力政权的现实情况有关,但也是出于但丁希望建立一个基督教普世帝国的梦想;第二,但丁反对基督教会的腐败堕落,但依然拥护基督教,因此但丁虽然一再抨击教会的腐败,却把教会的圣贤们置于天堂中,歌颂他们的功绩。从这一点来说,但丁对教会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也正是由于但丁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在设计《神曲》的天堂乃至于整个三界时,都始终遵循了宗教原则。所以,《神曲》中的天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但也体现了以但丁为代表的最初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尚未完全摆脱中世纪旧有的观念。

(二)失意的封建文人现实投映

吴承恩虽然比但丁晚出生了两百多年,但他生活的却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败的明朝,一个特务横行、政治日益腐败的时代。与四分五裂的意大利不同,吴承恩生活的明王朝虽然属于封建社会的衰败期,但中央集权极其强大、皇权空前加强,再加上明朝特有的特务政治以及严刑峻法,此时的封建专制统治可是说是极为严密的。然而,这种严密阴森的封建统治束缚的只能是人的精神世界,却阻止不了吏治的腐败和贪官污吏的横行。虽然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明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传统的“重农抑商”理念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日益严密的封建统治下难以再进一步。因而,虽然吴承恩与但丁一样是处于一个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年代,但却只是一个传统的封建文人。《西游记》中的天堂并不是吴承恩理想中的天国,而是现实中的封建统治集团在虚幻世界的投映。严密、无孔不入的封建统治秩序不仅仅控制了现实社会,还渗透到了文人虚构的幻想世界中,牢牢地操纵着大小权柄。

生活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间的但丁,尽管一生漂泊,屡屡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甚至于他自己也把拯救人世、重振乾坤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封建皇帝身上,但他毕竟已经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因而,但丁始终是乐观向上的,正如他在《神曲》中从地狱逐渐升入天堂一样,他坚信未来是美好的。从主题上来说,《神曲》是积极入世、具有强烈政治意味的。而吴承恩却是生活在一个日益衰颓的封建社会,他找不到新的出路,也不能摆脱这个旧时代,因而现实中的封建势力原封不动地投映到了《西游记》这个幻想世界中,甚至于因为吴承恩自己的阶级局限,虽然他讽刺、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无能、残暴、黑暗,但依然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承认了封建势力的统治地位,使他们即使在虚幻世界中,也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神佛,统治着这个虚幻世界。现实的腐败堕落、贪婪暴虐在虚幻世界中一应俱全,吴承恩却只是简单地将“修成正果”视为摆脱痛苦的手段,幻想以个人的忍耐、克制和道德上的自我升华求得人生的解脱。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游记》是消极避世的。

综上所述,《神曲》中的天堂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天国,表达着他们的理想抱负,预示着资产阶级的方兴未艾;而《西游记》中的天堂是当时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虚幻投影,暴露了封建势力的黑暗、无能,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日益衰败。

四、结语

《神曲》和《西游记》毕竟是诞生于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中的,虽然同样有着朝圣历程这一主要线索,在思想内容上也表达了对现实罪恶的讽刺和批判,但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内容、政治主张以及作者各自寻找的现实出路却是大相径庭的。两部名著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社会,两个此消彼长的阶级,也从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他们未来不同的命运。

[1]余国藩.余国藩西游记论集[M].台北:经联出版社,1989:161.

[2]但丁.神曲·天堂篇[M].朱维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吴承恩.西游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7:23.

[4]黎靖德.朱子语类[M].长沙:岳麓书社,1997:2112.

[5]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9.

Abstract:Divine Comedy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pilgrimage journey fantasy.Both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common in the work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they are also depicted their paradise.However,they are in paradis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ocial,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have a lot of differences.Divine Comedy by the reality of heaven expressed strong dissatisfaction and criticism and wishes for the new era,and Journey to the West is illusory paradise projecting the real world,with distinct irony,but the lack of critical dynamics nor former optimistic.

Key words:Divine Comedy;Journey to the West;paradise concept;Compare research

Comparethe Paradise Concept between Divine Comedy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YANG Dai-jun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I242.4

A

1671-1084(2017)04-0101-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4.023

2017-03-18

杨戴君,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吴承恩但丁天庭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年老的画家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吴承恩剿匪
The Watcher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守望中的妈妈
打扫“天庭”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