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遵循

2017-03-12牟广东谢敏振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

牟广东+谢敏振

[摘 要]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锻炼、教育、培养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熔炉和平台,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则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十二个方面基本要求,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方针。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重大意义;基本遵循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1-0004-06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熏总结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基本法规,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基本遵循,必将对全面从严治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重视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证明,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活是塑造和锻炼党员干部的有效方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得以健康成长,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

建党之初,我们党通过贯彻马列主义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原则,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取得较好成效,党员干部权利获得基本保障。但大革命后期,“家长制”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在此环境下,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主观武断等不良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党员干部自身成长。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探索。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同志当时为古田会议决议起草了第一部分内容,第一次提出“党内的生活要政治化、科学化”[1]这一命题,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指明了方向。1935年的遵义会议恢复集体决策、集体讨论与集体领导新局面,为党员干部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上世纪4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开展的延安整风,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内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为党员干部自身成长提供了具体实践形式和合理价值取向。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决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使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不断成长起来,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政治生活健康运行,形成了有利于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团结奋进的外部气氛。但是1957年反右扩大化、1959年庐山会议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好传统由于缺乏有效制度来维持,党内政治生活受到了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政治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开始迈入规范化的良性运行轨道。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2]在这种背景下,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拨乱反正、恢复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突出要求全黨同志坚持党性,根绝派性,有力地保障了党内政治生活走向制度化,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要继续坚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开始把党内政治生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提出“我们的党内生活,一定要发扬民主、扩大民主。如果忽视民主,搞一言堂,势必造成党内生活不正常。但是不能忘记,共产党不但要发扬民主,尤其要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也是民主本身的要求”。[3]针对党内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等问题,他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把党内政治生活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4]还提出从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把严肃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内政治生活在理论、实践及制度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2016年6月28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抓好了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同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再次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真正热起来”。[5]这些论述,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

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

那么,新形势下为什么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的极端重要性,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并要求扩大活动成果,“使党内政治生活在全党严肃认真开展起来”。[6]大量事实一再证明,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作风、干部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

但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相比,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7]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只有强化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全面从严治才具备坚实基础。

1.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组织上入了党就代表党性强了,它是在长期的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质量互变、螺旋上升、久久为功的过程。我们把党内政治生活比喻为“熔炉”,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对党员教育、改造、管理和监督,百炼成钢,党性就会强起来。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就炼不出好钢来。《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如果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长期不生火,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坚强的党性就锻炼不出来。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使管党治党的“大熔炉”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有的尽管有党内政治生活,但是炉温不够、火候不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党员在党性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作风形象不好,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更有甚者,贪污腐败,滥用权力,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很多腐败分子在忏悔时,都把缺乏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性滑坡的教训来总结。有很多腐败分子出事以后反思,一方面痛哭流涕;另一方面认为为什么“平时不管我,一管就把我关起来”,如果当时组织上提醒我、规劝我,我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无数反腐败的经验证明,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实际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爱护。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机制,为广大党员提供尺子、标线、镜子,让大家经常对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量一量、测一测、照一照,天长日久,必将使广大党员在政治觉悟、思想观念、党性作风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2.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纠正党内存在问题的利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作为一个由众多党员组成的有着共同目标的政党,内部也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怎么样看待这些党内矛盾和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解决好这些矛盾和問题,决定着管党治党的效果,甚至成败。我们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通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党内矛盾、纠正党内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子,成为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一大法宝,一直作为我们解决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利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以准则的形式进行规范,让大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解决党内矛盾、纠正存在问题指明方向、提供基本遵循,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把权力管住、把思想管住,把行为管住。应该说,这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利器的升级改进。我们相信,以制度的形式把党内政治生活这柄利器打磨好、使用好,一定会更好地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问题,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打牢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

3.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触及人思想灵魂,故能激发创造力;在思想交流中实现团结,故能增强凝聚力;在政治生活中强化党性观念、纪律观念,故能提高战斗力。一个党组织,一个班子,如果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基础,就会一盘散沙,各行其是,不会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持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固本培元,正本清源,把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这源头活水养护好。当前,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任务极其艰巨,必然遇到各种严峻考验和挑战,特别是“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这些都对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

三、必须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基本遵循

当前,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二个方面基本要求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首先要明确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就是《准则》指出的,“一个根本遵循”、“一个坚持”、“四个着力”,即,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8]之所以提出这个总方针,是因为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的位阶仅次于党章,是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作出的基本规定。《准则》突出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着力把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具体化,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出台的重要文件和党内法规中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切实把党章和《准则》等党内法规的学习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以知导行、以知促行,持续发力、常态长效推进,才能始终保持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促进党员干部健康成长。

2.加強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思想指引、组织保障和根本方法。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它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行动的方向,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证。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在本质上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思想路线是认识路线,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展实践活动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原则。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其内容主要包括干部政策、干部制度、干部路线、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党员标准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使党的干部工作、组织工作能够促进和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党的建设、干部工作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它是正确处理党和群众关系的根本思路和原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在本质要求上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是突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的总要求。

3.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遵循“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一是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坚持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时代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党必须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必须既善于总结经验,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对领导班子来说,原则性是基本要求。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理所当然要把坚持原则、增强原则性摆在突出位置。我们党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严明党的纪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是我们党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和体现,必须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必须严于自我剖析、认真整改,必须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碰硬、激浊扬清,必须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二是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实践证明,增强“四自”能力是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战略选择。党的纯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不断增强“四自”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这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增强“四自”能力,要求我们在从严要求中自我净化,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善于学习中自我革新,在勇于实践中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公仆意识、先锋意识、廉洁意识、自律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三是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党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教训,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其核心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最大气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廉洁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四是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营造党内政治生态,维护党的形象,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动作用。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基石。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8800多万名党员和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去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而只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才能锻造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同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与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加强党的核心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把握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和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这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只有把这重点和关键抓好了,才能够为全党作出表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住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牢牢牵住了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牛鼻子”。要始终盯住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批评、纠正、处理;不掩盖问题、护短遮丑,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更要清醒认识自己岗位的特殊重要性,树立和增強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以对党的绝对忠诚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带头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准则》既是约束党员干部用权履职的“金箍”,也是党员干部成长道路上的“安全阀”。《准则》中,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划定了“底线”、“红线”,尺度更严、标准更高。既是约束也是激励,是约束与激励的辩证统一。《准则》规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这对于那些坚持原则、敢讲真话的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保护和鼓励;《准则》中既提出对党员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明确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这些举措,为充分调动党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创造了良好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

[2]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4.

[3]江泽民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7.

[4]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7-1(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1).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2).

[7]《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

责任编辑 董瑞军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
大历史观视域下“新四史”教育的逻辑向度、重大意义与优化路径
浅议科技赋能教育的重大意义
浅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宋扬: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新时期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试论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及战略举措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浅谈维护国家木材和生态安全战略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