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科学

2017-03-11乔治奥威尔

领导月读 2017年1期
关键词:奥威尔希特勒乔治

[英]乔治·奥威尔

什么是科学

[英]乔治·奥威尔

科学一般被定义为:甲,精确科学,如化学、物理等等;乙,一种通过逻辑推理从观察到的事实得出可验证的结论的思维方式。

你去问任何一个科学家或是几乎任何一个受教育的人:“什么是科学?”你很可能得到一个与乙相近的答案。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科学指的都是甲:科学是发生在实验室里的事。这个词叫人想起图表、试管、天平、本生灯、显微镜。生物学家、天文学家也许还有心理学家或数学家都可以说是“科学工作者”,但没有人会想到把这个称呼用在政治家、诗人、报人乃至于哲学家身上。有人告诉我们说:年轻人必须得到科学方面的教育,但他们不外乎是说年轻人应该多知道一点辐射、恒星或是人体的生理机能,而并非指应该教年轻人学会更严密地思考。

这种意义上的含混,部分是出于故意,其中包含着极大的危险。加强科学教育的呼吁暗示了一种信念,即如果得到了科学的训练,人们对于所有学科的认识会比没有经过这种训练时要来得明智。但是,在狭义上,一个“科学家”真的会比其他人较有可能客观地考虑科学以外的问题吗?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充分的理由。作为一个整体,德国的科学界没有对希特勒作出任何抵抗。希特勒可能破坏了德国科学的长期繁荣,但始终有许多才俊之士在对合成油料、喷气式飞机、火箭和原子弹之类作必要的研究。没有了他们,德国的战争机器可能永远造不起来。

但这是不是说普通大众不应该得到更多的科学教育?恰恰相反!这只是在说,科学教育如果简单地归结为更多的物理、更多的化学、更多的生物,而忽略了文学、历史,就会不但无益反有大害。

很清楚,科学教育应当是指培养一种理性的、怀疑的、实验的思维习惯。它应当是指学会一种方法──可以用在遇到任何问题上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大量的事实。科学教育最后往往还意味着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

百年前,查尔斯·金斯利把科学描绘成“在实验室里制造臭气”。一二年前,一个年轻的工业化学师很得意地告诉我说,他“看不出诗歌有什么用”。人们的态度就像钟摆在来回晃动。目前,科学占了上风,于是我们就听到了这种很正常的说法,即大众需要科学教育。我们听不到应该有的反面意见,即科学家自己可以从一些教育中得益。

(摘自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奥威尔文集》)

猜你喜欢

奥威尔希特勒乔治
吓人的成绩单
游乐场(上)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特型”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之路
乔治和他的斧子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
娱乐至死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