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口述档案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2017-03-11王越超

兰台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档案学发文论文

王越超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昆明 65009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口述档案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王越超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昆明 650091)

文章以中国学术期刊

中国 口述档案 研究论文 计量分析

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准确性,笔者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处理,剔除一稿多投、简讯、简介、文摘等,最终确定统计结果为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论文189篇。

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经过反复筛选与仔细核对,笔者从年度、作者、期刊、主题四个维度得出统计数据如下。

1.年度分布。某一领域或专业在一定时间内的论文成果,能够大致反映该时间段的研究水平和进展情况。本次检索共获得我国档案界关于口述档案的研究论文189篇,其中第一篇口述档案研究论文出现在1986年——吕明军《口述档案及其兴起》,从这一年算起至2014年,口述档案主题的年均发文量为6.52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口述档案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沉寂期,时间是1979—1992年。这一时期发文量为1篇。口述档案的提出源于1980年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肯尼亚档案工作者梅那·卡哥姆贝做了关于口述档案方面的报告。此后几届国际档案大会对口述档案持续关注。我国档案界受国际档案界研究热潮影响,1986年在《档案》杂志上出现了第一篇口述档案研究论文,即吕明军撰写的《口述档案及其兴起》。此后的1987—1992年,国内再无以口述档案为主题的论文发表。作为新生事物,口述档案被我国档案界广泛接受需要一定时间。

第二阶段为起步期,时间是1993—2005年。这一时期发文总量为41篇,占全部论文的21.69%,平均每年发文3.15篇。其中2000年为7篇,单年发文数最高。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发文数量不高,年份分布较为均衡,表明我国已经有一部分档案学者开始关注口述档案并对其进行早期探索性研究。

第三阶段为发展期,时间为2006—2014年。这一时期发文总量为147篇,占全部论文的77.78%。这一时期口述档案的研究论文数量呈螺旋式上升,平均每年发文16.33篇,较前两个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2012年之后,年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上。据此推测,口述档案研究已形成专门研究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今后口述档案研究论文数量势必快速增长。

2.论文作者分布。研究文献信息作者分布是信息计量学的重要研究范畴。通过对科学论文作者结构的统计和计量分析,可以了解科学活动的特点,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预测学科发展趋势的前景,从而合理地组织科研队伍,加快科学发展的速度[1]200。笔者从核心作者、合作情况、作者地区、作者工作单位四个子维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全面反映口述档案作者分布全貌。

(1)核心作者分布。核心作者群是推动某一学科或领域研究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普赖斯定律指出了某一领域高产学者同这一领域全体学者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用于估算该领域核心作者的规模及其著述能力。本研究检索到的口述档案研究论文共有145位作者(按第一作者统计)。普赖斯定律指出,核心作者的发文下限应为:N=0.749×(ηmax)1/2,其中“ηmax”表示该领域发文最多的作者发文数量。该领域发文最多的作者发文量为5篇,由此计算出N=1.67。根据取整原则,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口述档案研究领域共有19位作者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占作者总数的13.10%。核心作者发文量为57篇,占发文总量的31.16%,超过信息计量学中核心作者发文数应占发文总量的20%的下限。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口述档案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

(2)合作情况。合作率、合作度是研究合作情况的重要计量指标,它反映了一种期刊论文作者合作智能发挥程度,数值越高,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1]191。合作率是指某类期刊在一定时间内合作论文数占这一时期论文总数的比例。本次统计的189篇论文中,单一作者的有143篇,占论文总数的75.66%;二人合作的有36篇,占论文总数的19.05%;三人合作的有9篇,占论文总数的4.76%;四人合作的有1篇,占论文总数的0.53%。可见在口述档案研究领域中,仍以单一作者发文为主,论文合作程度偏低。合作度是期刊论文作者合作研究另一重要指标。即在确定的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作者平均数。从数据统计测算,我国口述档案研究领域作者平均合作度为1.30,仍以单人发文为主,说明我国口述档案领域作者群体智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作者地区分布。统计过程中,除去6篇论文作者地址不详,其余183篇论文第一作者分布于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笔者根据区域行政区划,将作者地区分布分为7个部分。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作者集中在华东和西南两个区域,华东和西南地区口述档案研究论文占发文总量的55.56%。一是因为一个地区的学术研究水平跟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密切联系。华东地区社会经济发达,学术思想活跃,科研机构和人才集中,我国口述档案研究在华东地区已经形成气候,学术成果显著。二是因为口述档案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意义重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抢救工作迫在眉睫,再加上西南地区高等院校档案学专业实力雄厚。客观需要和主体实力使西南地区成为这一领域作者集中地区。总体来看,口述档案研究地区差异较大。华南和西北两个区域研究论文仅占发文总量的7.94%,该领域研究有待加强。

(4)作者单位系统分布。本研究涉及的189篇论文中,有6篇论文作者的单位不详。以明确标注作者单位的183篇论文为作者单位系统分布的统计对象,可知高校教学单位发文91篇,占发文总量的48.15%,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公共档案馆发文41篇,占发文总量的21.69%。这是因为高校教学科研机构拥有众多学术工作者,学术敏感度高,科学理论创新能力很强,往往是一个领域研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公共档案馆近年来普遍重视口述档案,在各级档案局的支持领导下,积极展开口述档案实际工作,加强对口述档案的研究。例如2010年3月,国家档案局批准将云南作为开展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口述档案试点地区。同年7月,“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培训班”在昆明开班[2]。2014年10月,国家档案局专门在南宁举办抢救保护广西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班[3]。因此高校教学单位和公共档案馆成为口述档案研究领域的主要阵地。

3.期刊分布。研究口述档案论文的来源期刊,能够把握口述档案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特点,从而指导读者对口述档案研究动态的利用和把握。1979—2014年口述档案研究的189篇论文分布在39种学术刊物上,其中包括18种档案类期刊。档案类期刊共载文168篇,占发文总量的88.89%(其中档案学9种核心期刊[4]33-34载文118篇,占发文总量的62.43%);其他期刊载文21篇,占发文总量的11.11%。可见在口述档案这一研究领域内,各期刊载文具有不平衡性,档案学核心期刊关注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云南档案》在口述档案研究领域发文量位列第三,主要原因是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工作;口述档案在抢救少数民族无文字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可发挥特殊的优势和作用;而且云南大学档案学专业实力雄厚。口述档案研究工作在云南地区已成气候。

4.主题分布。根据档案学研究内容的特点,经过反复调整分类维度,笔者将本研究中的189篇论文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与实践研究、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研究、国外研究概况及其他六大部分。

我国口述档案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占35.45%,应用理论与实践研究占38.10%,两者差距不大,体现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说明我国口述档案研究领域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方面,对口述档案的概念、价值、意义等基本问题的探讨是学界持续关注点,说明口述档案自身理论不断修正和完善。目前,学界对口述档案的价值、意义等基本达成普遍共识,认为口述档案在保存社会记忆,抢救历史文化遗产,补充档案馆藏等方面具有极高价值。并对口述档案的证据价值、司法价值等深入挖掘。应用理论方面,目前,我国口述档案管理研究,既有宏观整体管理的研究,又有收集、整理、编研、开发利用等管理环节细化研究。我国在转变档案馆意识、拓宽档案馆工作思路方面呼吁较高,并提出一些对策。

此外,口述档案领域目前可分出三个主题分支: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研究;国外研究概况。这三个主题使口述档案研究领域研究空间扩大,丰富了口述档案研究的主题构成。三个主题分支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口述档案研究比例相对较小,档案学界应给与更多关注。针对口述档案国外研究概况的研究有11篇,占发文总数的5.82%,说明在口述档案领域我国和国际档案界保持一定的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三、结语

本文仅对期刊论文进行研究,未涉及专著、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等数据,未能反映我国口述档案研究全貌,存在一定不足。但是通过科学的信息计量分析可以发现,近30年来我国档案界对口述档案研究关注度处于较低的状态。作者粗略检索档案学热点——“电子文件”,仅2014年期刊发文量就达到423篇。由此可见口述档案尚属档案学研究中的边缘领域。但是依据科学发展的规律,口述档案从萌芽到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较为科学,尤其是2012年之后,口述档案论文的作者群体扩大,主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学界对口述档案价值认识的统一,核心作者已经形成,口述档案的研究势必会在日后继续加强。

[1]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18、200、191.

[2]杜青,殷俊燕.中新两国合力打造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新模式[N].中国档案报,2010-07-29(001).

[3]冯华,陆旭安.抢救保护广西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班在南宁成功举办[EB/OL].(2014-10-22)[2014-12-06].http://gxda.gxi. gov.cn/bgltkx/201410/t20141022_569731.htm.

[4]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on Oral Archives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and Opening Policy

Wang Yuechao

(History and Archives School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This paper conduc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apers on oral archiv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ith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s a source of data. Statistical process uses information metrological method, analyz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shing years, authors, journals, subjects and so on, and reveal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n oral archives in Chinese archives field.

China; oral archives; research papers; quantitative analysis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6.04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平台,限定“档案学、档案事业”为学科范围,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口述档案”涵盖各个词形(口述历史档案、口述历史、口碑资料、口述资料、口述史料、口碑档案、口头证据等)为检索词,时间截至为2014年。

王越超,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2013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事业与档案管理。

总库为数据来源,对档案学研究领域内收录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口述档案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过程设定档案学、档案事业学科领域,采用信息计量学方法,分别从年度、作者、期刊、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我国档案界对口述档案领域的研究情况。

G207

A

2016-11-29

口述档案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国际史学界对口述历史的研究。我国档案学界对口述档案的研究论文最早出现在1986年。在近30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内容是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来分析和处理信息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信息的动态特性,并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1]18。本文对我国近30年来口述档案研究论文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对口述档案发展历程和结构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日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档案学发文论文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
学术批评语境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