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7-03-11

岭南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义特色理念

周 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周 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会在西方普遍主义发展逻辑的缺损中,不断展现自己强大的理论感召力和实践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 ; 发展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种新历史方位的判断,既是对过去5年我们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历史交汇期的直接展望。

新的历史方位的判断和表达,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基础上,做出的科学总结。其中,最根本的,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造性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结果。

一、牢牢把握“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部经典小文中,列宁批判性地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是“对立面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充分考虑了“对立面的统一”这一事物辩证发展的观点,将发展主义适时地进行了转型,转向于更加完整的新发展理念。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基本上都以“发展主义”——将自由与经济增长视为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的意识形态——作为本国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但这一思想,其本质不过是崇尚自由至上的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改头换面。因为,这种政策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向世界体系的“中心”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加强“外围”国家相互贸易的政策,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要发挥国家的力量,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达到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有限资金;等等。在这种话语体系下,自由与经济增长被作为首要目标;自由的制度安排为经济增长提供合法性;制度和权力则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力,权力(而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依赖于这种发展主义策略,拉丁美洲和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这种发展终究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利益生产。正如沃勒斯坦曾说,在20世纪50年代那些所谓“发展了”的国家,其实只是独享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扩张的经济成果,而这种享占,也不是个别国家的政策所导致的,而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剩余积累从中心溶化开来的历史效果。资本主义的发展主义转向,不过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国家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和落后世界地区的“物”、“人”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物”与“人”的发展需求,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发展。

1978年以来,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当然也受到、或者说充分利用了发展主义理念。事实上,作为一个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于一身的后发型国家,中国若想取得自己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的优势地位,采纳发展主义是必然的选择,这符合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如何利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双方的对立面来实现自己未来的成长,因为,要解决贫穷、摆脱贫困,利用制度与权力的联姻,主动向发达国家靠拢,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主义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其之初的20多年里,保持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国民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世界经济体量的比重不断攀升。

但是,发展主义的过度实践,也导致了巨大后果。那就是在注重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地域均衡、产业协调、生态保护、人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的统筹推进,结果导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这样,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根本内容的新发展理念的出台,完全可以被合理地理解为是对过去长期依赖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校正。五大发展理念,批判那种把经济增长、工业化、效率至上作为理所当然的意识形态,它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更加追求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追求区域的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发展内容。

所以,经济新常态的转型,按对立统一的观点,正是发展理念的自我率先转变。因为,事物的发展的两方面总是存在着“向对立面的转化”,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发展主义的内在缺陷必然转向于新发展理念。而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表达的新社会矛盾观,更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对社会矛盾观方面表现出来的新型对立统一关系的创新提炼。

二、深刻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不只是生产过程中的工具。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摆脱人的异化和受压迫状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毕生追求。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理念,不断构建着人民幸福生活的现代化未来。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状况下造成的人的异化的现实,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完整统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因为变成统治工人的手段(但只是作为资本本身统治的手段)的商品,实际上只是生产过程的结果,是生产过程的产物。这是物质生产中,现实社会生活过程的结果,是生产过程的产物。这是物质生产中,现实社会生活过程(因为它就是生产过程)中与意识形态领域内表现于宗教中的那种关系完全同样的关系,即把主体颠倒为客体以及反过来的情形”[1]48-49。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使工人生产的产品成为资本家手中统治工人的一种异己的物质力量,这就是死劳动支配活劳动、物统治劳动者。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支配物,让活劳动支配死劳动,建立“使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状况不可能发生”[2]122的自由社会。只有这样的社会里,人才能作为真正自由的主体而存在,不再是受到各种奴役和压迫的阶级性存在。

但不幸的是,过去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主义理念,在以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时,人自然成为经济增长中的“物件”,在发展进程中遭受普遍的“物化”,人成为发展的工具。而片面地向以“资本”和“市场”为核心的发展方式的靠拢,更是导致资本对劳动、权力、知识的侵蚀,完全再现了马克思曾经批判过的“物”对人的支配。

以“共享”为标志的新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台,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自身谋求更新的辩证进程,也是对以强调“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当代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批判。因为,将“共享”作为发展的落脚点,鲜明地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我反省与革新,已经不再把经济增长作为唯一性的发展诉求,而是将发展方式的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和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内容,使全体人民能够在共享目标的建设中不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团结。这样的共享方式,可以而且能够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发展,因为,在这种共享目标建设的过程中,人的自主活动就会与自己的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个过程“是同各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

这样的发展理念,当然要远远地超出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狭隘、自私与贪婪。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学理念的根本坚持,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和“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自觉实践。

三、始终坚持发展逻辑的创新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而言,绝对不会有固定的模式去遵循,而一定是在坚持基本道路和基本路线之上的,不断的改革与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充分吸取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心体系的发展经验,一方面充分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体系所看不起的边缘国家之间的关系。正是在充分利用中心与边缘的双重关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拥有了自己在国际上不断崛起的大国地位。

近40年来的锐意进取和不断学习,尤其是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摸索与建设,确立起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本质表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使命理想,又在现实性根本否定了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崩溃论、霸权论等错误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为结合的完整发展体系,正在被西方世界当作一种提供全球创新动力的“中国模式”。

曾经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西方道路,在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其自诩的普遍逻辑最终被自己打败。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西方普遍主义发展逻辑缺损的情况下,中国道路的崛起不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似乎总会以某种普遍性规律来推动自己向前发展,但是,西方的普遍性并不必然意味着历史本身的普遍性追求。

当然,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一直在反思其历史发展的脚步。从古典现代化、现代化、后现代化、自省式现代化、风险社会、大数据社会、甚至智能社会等一系列的理论演变,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在其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互动式重构。每一种重构,都或多或少推动了资本主义对其发展难题与危机的解答。不过,新自由主义危机的继续,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又在同时夹击,使得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难以呈现出更具价值普遍性的趋向。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D033

A

1003-7462(2017)06-0010-04

10.13977/j.cnki.lnxk.2017.06.002

猜你喜欢

主义特色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写意主义
中医的特色
近光灯主义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完美的特色党建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