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3-11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写作学应用文考核

姚 璇

(郑州财经学院 学报编辑部,郑州 450044)

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姚 璇

(郑州财经学院 学报编辑部,郑州 450044)

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化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教育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技能。本文从职业化人才培养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在课程定位、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改善应用文教学困境提供借鉴。

应用文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应用文写作能力、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是现代职场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应用文写作能力在高校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应用文写作课程一直作为边缘性的学科存在。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既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生活中文字表达的需要,文不对题、逻辑性差、字词使用错误等现象屡见不鲜。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应用型高校和高职院人才培养能力结构中的一个短板。如何提升语言文字素养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应用文写作课程面临的挑战,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面临的难题。

一、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应用文写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一共识已经得到教育界的高度认可。无论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还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将应用文写作课纳入公共必修课程体系中。但目前而言,应用文写作课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课程定位、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及学生认识等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边缘化

应用文写作综合了写作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特定的写作程式,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的学科,但目前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定位与其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性严重不符,在课程体系中长期处在边缘化的位置。

一方面高校普遍不重视应用文写作课,没有将应用文写作本当作与计算机和英语同等重要的课程。表现在课时常常得不到保障,将应用文写作课看作可有可无的机动课程。开不开写作课,每周开多少写作课,并不是由课程本身决定,而是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英语和计算机课等课程之外还富余多少课时。据了解,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的课时为每周2学时。在这么少的课时里,即便是非常专业的教师,也不能充分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和素养,因而很容易出现学而不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理念中能力培养的初衷和目标。部分理工类院系,更是为了多开专业方面的课程,而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

另一方面,则要从应用文写作课程本身的学科属性来看。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两次调整,50年代的调整可分为“院校调整”“系科专业调整”和“学校布局调整”,有研究者认为,这次调整是变“通才”教育为“专才”教育,工科得到长足发展,人文学科受到抑制。有学者认为,90年代的高等教育调整是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的调整。但是,无论是50年代还是90年代的高等教育调整,应用文写作都处在被忽视的境遇中,写作学在当时的学科布局中,既没有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存在,也没有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存在,从而失去了在学科体系中的制度保障。这就导致写作学既不能作为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又没有设立研究方向独立招收研究生,最终导致现今应用文写作即缺乏学科定位与专业师资队伍,在学术上又被遗忘在圈子之外,最终沦为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二)师资队伍多元化

应用文写作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不但要具有写作学的专业素养,同时要通晓法律、经济、财经、会计、科技等等方面的知识,但是此类在应用文写作学上足够“专”,同时在相关知识领域足够“通”的教师,按照我国目前的学科体系,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科体系,专门培养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专门人才的并不多见。这就直接导致了应用文写作缺乏专业教师。目前,高校中从事应用文写作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为中文专业背景,此外还有新闻、公共管理、英语、法律等专业背景的教师。专业背景不一,在科研上,教师多以自己的专业作为研究方向,鲜有以应用文写作作为研究方向的教师,导致应用文写作无法形成相应的科研队伍,学科方面基本性的研究也少。由于这种被动地位,不能给教师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远的发展方向,没有更大的向心力将教学、科研及教师发展凝聚在一起,教师对应用文写作研究与教学也就失去兴趣,多数情况下,教师担任应用文写作课实属无奈的选择,教学和科研的精力自然而然也就不在此处。

(三)教材建设适应性差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对象自身属性,运用统计方法根据某种差异性和相似性,得到对象间的相似性关系,按照相似性关系对对象进行分组聚类,可能提供多个分析结果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主观判断和后续的分析。

因为应用文写作学在学科体系、培养目标缺乏严密的学科界限,学科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明晰,加之学术研究后天不良,导致了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所需相互脱节。

目前,就内容而言,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大多数以党政机关公文或公务文书为主要内容,辅以事务性文书、经济类文书、财经类文书、商务类文书、礼仪类文书、规约性文书、法规文书、传播类文书、科技类文书、学术性文书等等不一而足,收录文种的依据很少按照学习者的专业进行分类。很多高校将应用文写作课设为公共必修课,选用教材时并不区分学生的专业,统一选用一本教材,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技术型、操作型的理工学生而言,党政公文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而法律类、传播类、财经类等文书的专业性又比较强,教师若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很难讲得透彻,比如经济合同和诉讼书,老师年年讲,但事实上并不一定能真正操笔写作,而学生若不具备相关知识,听起来也是似懂非懂,不能得其要领。就体例而言,有按照文书属性进行分类编排的,还有按照学生大学学习、求职、就业的时间顺序编排的,在文种的筛选上,同样存在与学生专业之间的隔阂。

(四)实践教学匮乏

虽然近年来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在相关研究中,教学法的探讨占了很大比重,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写作教学的探索也比较成熟。但是,作为能力培养课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应用文写作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而言严重匮乏,教学过度依赖课堂教学,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结合起来,缺乏真实工作环境中写作的历练,加上经验及阅历的有限,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应用文写作的任务。

(五)考核形式单一

应用文写作的考核评价侧重点是测评学生是否养成了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是否掌握了应用文写作这项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往往沿用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部分高校将应用文写作定为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更随意,甚至可以简化到让学生交一篇作业、根据作业给分的地步。这类评价体系不但不能检测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甚至连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相关理论都不能有效评价,从而使考核流于形

对教师的考核存在简单化,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督导评价的三级评教体系,但针对应用文写作课这种尴尬的处境和地位,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科研不能得到充分尊重,培训和进修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仅仅靠评教考核难以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六)学生基础薄弱

部分高职院校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存在语文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对应用文写作不够重视的问题,也是制约和影响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应用文写作是一个综合的写作过程,需要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大量的知识储备,对于写作者的要求较高。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适应教学要求,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绩效低。

二、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对策

(一)提升学科地位

站在职业化的视角下,既然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英语、计算机是高校毕业生必备的三大基本技能,那么,应用文写作就应由其相应的学科地位。可借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赋予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美国高校有123个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有26所招收应用文写作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美国还开展了“全国写作训练计划”,利用每年暑假在加利福尼亚大学集训全国大学写作课教师,以加强高校写作教学。德国的应用文教学非常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对社会生活信息的收集、调查、访问与践行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则在高考时考察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我国既要站在职业需求的基础上,在全社会提倡重视应用文写作能力,又要从应用文写作的学科地位着手,提高应用文写作在现有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培养既能胜任教学又能胜任岗位需求的专门人才,同时为应用文写作教师提供专业提升的通道,也为应用文写作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二)开展跨学科合作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课程,从教师角度而言,仅具备写作学知识并不能写好应用文、讲好应用文;从学生角度而言,不具备相关知识,仅凭写作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应广泛开展学科之间的协作。对应用文写作教师的培训,重点不仅仅要放在写作学本身,更应该全面开展“应用文+”的培训,主要有“应用文+法律”“应用文+经济”“应用文+现代企业管理”“应用文+就业”“应用文+礼仪”等的培训,以拓宽教师知识广度、加深教师知识深度。同样,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首先要实现学生听得懂的目标,若学生根本不具备相关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听讲也会变得如瞎子摸象。因此,大学生通识教育对于高校而言就是必不可少的了,通识教育赋予学生法律、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素养,为向更深、更综合的学科迈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职业实训与课堂教学并行

目前,高校的应用文写作的授课模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讲解,虽有一定比例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动笔写作,但因学生多,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一一指导,学生难以把握住应用文写作课的职业技能属性,也就不能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任务。比如,公文的处理,包括公文的起草、修改、定稿、付印、加红头、文件的行文方向和范围、文件发放和收档等等,很难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各个环节的知识要点和职业能力要素。因此,应打破这种静态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将职业实训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安排学生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中实习实践,将学生放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状态下,让他们通过见习文秘、参与及组织会议或者活动等方式,提高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课堂,注重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等教学法的综合灵活运用,以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在技能说基础上的应用文写作课,既然是基础能力培养课程,考核的最终目的应是检测学生是否具备了应用文写作这项技能。为了达到技能考核和评价的目的,全面检测教学的效果,应建立起完善的、综合的、过程性的、立体的考核评价体系。除了继续完善传统的笔试外,还要注重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完成和实践的考核,同时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任

务完成度、参与积极性方面的表现,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比如教师创设一种职场情景,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找出写作重点、整理出写作思路、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记一次成绩。此种“三维”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课堂的枯燥性,还能动态地、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掌握情况。对教师的考核应将实践性培训、顶岗锻炼、跨学科学习、科研成果等纳入考评体系,综合衡量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1] 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51-53.

[2] 杨洁.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3] 王云峰,吴晓蓉. 反思我国20 世纪50 年代高校院系调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9,(1):56.

[4] 陈善巧.如何融人文素质教育于应用文写作课堂[J].新教育时代,2016,(9):5.

[5] 火兴彩.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

(责任编辑:刘学伟)

2017-04-23

姚璇(1982-),女,河南周口人,郑州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硕士。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3.022

G642.0

B

1009-2080(2017)03-0100-04

猜你喜欢

写作学应用文考核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全媒体视野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的新构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