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赋的审美取向

2017-03-11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辞赋句式手法

侯 萍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文史论苑】

茶赋的审美取向

侯 萍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茶赋呈现出与宫殿赋、天象赋、昆虫赋、农桑赋等其他类别赋不同的文学特征,其在写作构造和遣词造句上也有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本文将结合赋的理论知识,从“骈四骊六”“骚体手法”“骈散结合”三个角度对茶赋的审美取向进行赏析式分析与研究。

茶赋;审美取向;骈四骊六;骚体手法;骈散结合

茶赋是在赋的沃土上孕育成长,其在吸收赋这种文体养分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将从“骈四骊六”“骚体手法”“骈散结合”三个角度对茶赋的审美取向进行提炼、概括,以使茶赋这一审美取向清晰地展现出来。

一、“骈四骊六”

骈偶句的结合与大量运用是赋体文学语言的一大特点。茶赋作为赋的一个支流,自然也讲究“骈四骊六”的句式美。

杜育的《荈赋》篇幅短小,全篇四字句和六字句间错成文,章节轻重协调,整齐中又含参差错落。赋的“骈四骊六”句式美与文学上的骈丽之风有关,“骈四骊六”句式将赋不歌而诵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1]《荈赋》字句对仗工整,“骈四骊六”的句式使《荈赋》形式上看起来更像是诗。赋这种文体在产生之初就与诗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与赋的相互影响是文学史的正常现象,赋的铺陈、夸张的手法丰富了诗的表现,赋也在诗的意境与情致中汲取养分。[2]西晋的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制形式多样,是六朝中赋最繁荣、最具代表性的时期,《荈赋》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荈赋》既存在创作的偶然性,也是历史发展必然的产物,《荈赋》是后世茶文学的鼻祖,茶文学的繁荣与《荈赋》密切相关。

此外,南宋王十朋《会稽风俗赋并序》节选的《会稽风俗赋·茶赋》,“日铸雪芽,卧龙瑞草。瀑岭称仙,茗山斗好。顾渚争先,建溪同蚤。碾尘飞玉,瓯涛翻皓。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也采用了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句式,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通篇押韵,是茶赋中“骈四骊六”格式美的又一代表作。

二、“骚体手法”

骚与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样式。[3]赋体文学对骚体文学的学习主要体现在“骚体手法”在赋中的运用。“骚体手法”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就是“兮”字的使用。[4]“兮”字是个表音的虚词,许慎《说文解字》曰:“兮,语所稽也”。赋中的“兮”字与骚体中“兮”字的使用是有区别的,赋中“兮”字的使用比较随意,而骚体则要求每句或隔句必用“兮”。

顾况的《茶赋》受楚辞的影响,形成了韵散相间的句式,即“兮”字用在各句之中。《茶赋》以一连串的“兮”字句式开篇,杂糅了“……”和“……兮……”的句式,体现出“骚体手法”的句式美,如:“稽天地之不平兮,兰何为兮早秀?菊何为兮迟荣?皇天既孕此灵物兮,厚地复糅之而萌。”[5]梅尧臣的《南有嘉茗赋》赋中采用了上句用“兮”字、下句用韵的句式类型,如:“土膏脉动兮,雷始发声。万木之气未通兮,此已吐乎纤萌。”“兮”字源出南国骚客屈原,文人在表达自己与屈原有相似的情操时多使用“骚体手法”,这就使《南有嘉茗赋》本身就涌动着一股屈原式的爱国情怀。“骚体手法”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成为了高尚情操的代言人。《南有嘉茗赋》中,用《诗经·七月》“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的手法,借古诗以讽今之人君,这种通过借古之句式而讽喻今之时事的手法,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为民请愿的态度,炙热而深沉地表达出来。清代全望祖《十二雷茶灶赋》的句式类型是模拟九歌句式,把语气词“兮”放在每一句的中间,给人以活泼灵动、摇曳飘逸的美感,如“四明四面兮俱神宫,就中翠谒兮尤清空”“百七日兮寒食过,廿四番兮花信终。……插珑松兮篁竿,缠缨珞兮萝阙。”[6]其中,“兮”字的运用突破了四六句式,且加长了字数,使意境更加诗化。

茶赋中的“兮”字保持了句子的平衡性和节奏的稳定性,起到了连接句子、调节韵律的作用。此外,用带有“兮”字的语句还可以产生咏叹的效果,形成意味深长的感慨,或情意连绵的意境。这种带有“兮”字的“骚体手法”是茶赋句式审美的重要表征。

三、“骈散结合”

随着赋体文学的发展,赋采用的句式可以有多种变式,但骈散结合的句式是一定的,这也是评定赋介于骈文和散文之间的关键。

梅尧臣《南有嘉茗赋》句式比较杂糅,篇首用“兮”字句式,之后有骈句和散句,体现出骈散结合的句式美。梅尧臣受古文运动的影响,将散文手法运用到辞赋中,突破了赋中骈偶对仗的限制,使赋中的散句大量增加,骈散结合行文更加自由,形成了参差错落的句式。吴淑的《茶赋》受到宋代文赋的影响,通篇以散文笔法入赋,运散文之气,夹散文之句,顿挫转折,一气贯注,畅达而富于美感。宋代文赋中,黄庭坚的《煎茶赋》与方岳的《茶僧赋》这两篇茶赋都是将骈散结合的句式隐含在对话中进行描述、铺陈和列举。

[1][2]郭建勋.辞赋文体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56.57.

[3][4]孙晶.汉代辞赋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121.122.

[5]孙海洋.明代辞赋述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7.214.

[6]赵逵夫.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2010.78.

【责任编辑:周 丹】

I207.22

A

1673-7725(2017)07-0214-02

2017-05-10

侯萍(198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茶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辞赋句式手法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层递手法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突破学术窠臼 逼近历史真实——刘培《两宋辞赋史》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