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课文披上最美的“嫁衣”

2017-03-11王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嫁衣赏析笔者

王倩

(江苏省天一中学少年部,江苏无锡 214101)

2005年,陈凯歌的电影《无极》公映。在为影片做宣传时,对于这部自己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的电影,陈凯歌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兴奋之情:“《无极》就像我的儿子一样。”而我们教师对一篇文章呕心沥血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像我们的孩子呢?“吾家有女初长成”,我们多么希望当自己的孩子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是最美丽的新娘,穿着最美丽的嫁衣啊!而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漂亮、出挑,设计合宜的教学目标是前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根本,教师的课堂智慧是保障。

近期,笔者分别参加了无锡市锡山区片区和区级赛课,上课内容分别是贾平凹的《奕人》和马宝山的《道行》,笔者对这两堂课的教学设计可谓是反复斟酌,几易其稿,最终给这两篇文章披上了最美的嫁衣,课堂效果很棒,最终获得了锡山区评优课一等奖。下面就三个方面谈谈上课后的收获和启发。

1 得体的款式——合宜的教学目标是前提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什么样才叫漂亮,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最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然而笔者遗憾地发现,由于同一本教材使用多年,许多教师失去了探索和尝试不同教学设计的激情,往往几届学生教下来,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教案、同一个幻灯片。这样的“轻松”教学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教材只是一个个例子,对于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可谓是百家争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意地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教学,教材处理得是否得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正因如此,郑桂华先生在他的《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文中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

笔者坚定地认为,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有它相对而言最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个“相对而言”是指相对于受教者(即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于施教者的教学侧重点的设定(即在该位教师的教学循环中,这篇课文的作用主要是想让学生学到什么?)。而以上两个因素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同样是初二的学生,由于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方式也定然有所区别。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尝试,多创新,常教常新,以便设计出当时当景下最为适宜的教学目标。而事实证明,一个制定合宜的教学目标能使教材利用率最大化,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贾平凹的《奕人》为例:人在闲暇之余总要找出消磨时间的方式,而下棋是很多国人的选择。贾平凹在这篇文章中以诙谐、调侃的笔调给我们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对弈者和观奕者的众生百态,让人在哑然失笑之余,又不禁掩卷深思。文章讽刺了国人的“象棋心态”,指出其对民族、对人性的危害。

笔者认为,本文的主题很明显是带有讽刺、警示世人意味的,应该属于寻根文学的范畴,但是“寻根”内涵的理解对初二学生而言太深,所以在最初设计时,笔者降低了理解难度,将文章主题解读为对中国“闲”文化的解剖,探讨“闲”文化背后折射的国民性。但是在具体设计的时候,笔者发现,想要讲透“闲”文化,不仅耗时长,而且很难把握好这个“度”。在遇到瓶颈处,笔者干脆抛开一切想法,回归备课的原点——裸读。

在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品读后,笔者发现该篇文章最吸引人的还是贾平凹幽默风趣又暗含讽刺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刻画出来的弈人栩栩如生,简直快从书本上立起来了。基于此点,再结合学情,笔者决定以语言的赏析和应用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设定为:品读文本,带领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贾平凹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在当堂习作中借鉴应用。经过课堂的实践,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果显著,深受评委好评。评委谢老师认为这篇文章教学设计大胆创新,敢于舍弃,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一课一得,在六堂同课异构课堂中脱颖而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 合适的材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根本

想要飘逸凉爽,就选择雪纺面料,想要妩媚婉约,就选择蕾丝面料。由此可见,合宜的教学目标确定好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

2.1 每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

笔者认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首要原则就是课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就像写作文要仅仅围绕中心一样。以《奕人》的教学设计为例,最初笔者在备课时,准备用3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赏析语言特点(完成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用10分钟左右时间来探讨“闲”文化背后折射的国民性,后来经过再三斟酌,感觉与其花10分钟时间浅尝辄止地讲主旨,不如干脆舍弃对主题的探究,教学目标明确,只讲语言,而且要讲透,一课一得。至此,最终方案确定下来了,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设计,但是,后来的课堂教学效果证明,这也是合宜的设计。可见,教学目标明确后,只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各个环节,就能让课堂思路清晰,主线明确,而且目标达成效果好。

2.2 要忍痛舍弃“热闹”的素材

以《道行》为例:我国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民间艺术,而这些让人惊叹的民间艺术背后站着一群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民间艺人,马宝山的《道行》就描绘了两位民间皮影艺人,尤其是里面的“皮先生”,可谓德艺双馨,让人佩服。因为文章涉及到了皮影这项民间艺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最初的设想是在课上播放一段皮影戏,或者拿一些皮影道具让学生操作演出,体会演皮影的难度。皮影视频下好了,道具也借来了,但是到了最后,还是忍痛舍弃了这一环节。原因就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赏析语言特点并当堂模仿练习,而在赏析过程中,学生关注的应是文字本身,如果在赏析过程中播放视频,势必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赏析过程就不会那么纯粹、专一。课堂实践再次证明,没有直观的视频刺激,学生反而想象力更丰富,赏析语言特点时挖掘得更深,这种在想象中品味语言的语文能力在如今多媒体充斥课堂的现状中显得多么可贵,而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味更浓了。

2.3 给教学环节“瘦身”

课堂时间短暂而珍贵,尤其是在公开课中,夸张点讲,我们要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此时,教学的每个环节要目标明确,轻装上阵。比如在上《奕人》时,起初笔者的导入环节是出示华君武的一张漫画 (由四幅图组成),讲述的是两个人在下棋,后来来了两个观棋者,这两人本该观棋不语,可是却指手画脚,唾沫星四溅,最后把最初下棋的两人给挤走了。在出示漫画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漫画内容任选一幅图描述漫画内容。后来,反复对比修改后,决定删去其余的三幅图,只选择其中的第三幅让学生进行口头描绘。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就集中在这一幅的画面上,这样学生思考的重心就是如何把这一幅图生动地描绘出来,而如果四幅图同时出示,那么,学生就会首先关注四幅图的情节和漫画表现的主题,这样思维就会发散。而只选择一幅,不仅目标更明确,还自然地引入到课文中第三段的内容,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也和最后的想象仿写环节呼应。

当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老师们往往觉得大局已定,很容易忽略细节,公开课如此,家常课上此种现象更为严重,殊不知,很多时候,是这些细节影响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要想落实教学目标,必须关注细节,让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正如余映潮在《练“优化细节”的本领》一文中所说:从课堂教学来看,“细节”不大可能决定成败,但却往往可以显现出教师之间的“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

3 高超的剪裁——教师的课堂智慧是保障

做工讲究,是一件高品质服装的保障。殊不见,多少人得意于自己的鞋服包包来自于 “意大利制造”或“德国制造”,还不是信任甚至崇拜匠人的高超手艺。上课也是如此,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班级,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智慧。

3.1 教师的引导要巧妙

可以说,上公开课最大的挑战就是当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预设不同时,教师如何不着痕迹的,顺畅自然地引导到自己的结论上来。以《弈人》为例。笔者在少年部试上时,在分析贾平凹的语言特点时,学生很轻松就回答出了“使用短句”。而在赛课时,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而这一个特点很重要,是笔者认为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的,于是,笔者急中生智,做了以下调整。(以下根据课堂实录整理)

生:文中说“最后变脸失色,口出秽言,大打出手。”这里情节夸张,有幽默效果。

师:是啊,夸张让行文读起来特别幽默。我发现啊,“口出秽言、大打出手”只是故事的结局啊,那么为什么会大打出手呢,前文还做了情节铺垫呢,从哪开始?自然引导学生找出“红口白牙……大打出手”这一段内容。

师:我告诉你们哦,这里不仅情节好玩,语言也很好玩呢,不信你们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段文字读起来感觉怎样?

生:朗朗上口。

师:非常好,你的感悟能力很棒。那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啊?

生:句子比较短小。

师:对了,我们称这种句子叫“短句”。短句就是指结构简单、形体短小的句子。短句因其短小精悍,有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语速要略快。

找学生个别读。

师:大家看看啊,这里短句连用,又由于语速较快,就像一幕幕故事纷至沓来,让我们目不暇接,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读出层次感来,就好像潮水一波波涌来,后浪拍打前浪的感觉。

找学生再读。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语速、语气,还要注意情感。文中的一些表达情感的夸张处也要重读。(此处指点一二)全班齐读。

3.2 让回答错误的学生有尊严地坐下

公开课,不仅老师压力大,学生也十分紧张,更别提课上在万众瞩目下被喊起来回答问题了,这样难免因为紧张,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得惹人发笑,此时如果上课老师不及时机智地处理,那么将会给这个孩子带来伤害,严重的很有可能会影响这个孩子以后的语文学习态度。

在执教《奕人》时,笔者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课文,谁知,笔者课后得知这个孩子恰好是班里最内向的,因为他只会说方言,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这种情况下,他一站起来,从他开始读第一句,学生就开始暗暗地笑,所有学生都用戏谑的眼神看着他,读到最后他紧张得连声音都发不出了。此种情形下,老师的评价至关重要,他读完后,笔者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我想这位同学啊,一定在扮演第三段中的下棋者呢,你们看,观棋者多没礼貌啊,下棋者都被骚扰得有气无力了。学生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而那位学生也开心地坐下去了。这一机智的处理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表扬,称赞笔者有人文关怀精神,真正地把学生放在心上。诸如此类的情形,在课堂上随时都在发生着。严重点说,我们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更多的压力和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学目标是否圆满达成了,难免会错过对学生的及时安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一定要多关注学生,平时多积累课堂智慧。

3.3 用自己肢体的热情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一模一样的上课内容,一个老师整堂课上课表情和姿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另一个老师语音抑扬顿挫,肢体语言丰富,这样的两堂课的感染力的高下一望可知。如果我们老师能在课堂上再“开放些”,再热情些,将会更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执教《道行》时,分析“皮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其中一点是说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皮影技术高超。“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笔者上课时,正好梳着长发,在分析这句时,大方地把一头秀发“献”给了学生,请了一个女孩子做散发、梳头、挽髻、簪花等一系列动作,学生参与度高涨。评委老师张老师点评此处是亮点,教师的热情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备课过程虽然辛苦,但是上出一堂好课却幸福满满,就像自己是个设计师,在给自己的女儿设计最美的嫁衣,怎么会不兴奋,怎么会不幸福呢。只要我们设计合宜的教学目标,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再用我们的课堂智慧,我们一定能让女儿披上最美的嫁衣。

[1]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2008(3):27.

[2]余映潮.练“优化细节”的本领[J].语文教学通讯,2016(5B):18.

猜你喜欢

嫁衣赏析笔者
春的嫁衣谁裁剪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时尚嫁衣,新娘们过来看
你嫁衣如火,开出倾世桃花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