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君子人格教育刍议*

2017-03-11祝玉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君子人格图书馆

祝玉芳

(湖州师范学院 图书馆,浙江 湖州 313000)

当下,重新认知本土文化,挖掘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正在成为学术界和思想文化界的新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就高校而言,积极总结我国古代先贤人才人格培养的探索和经验,无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而微的体现。从图书馆育人视角出发,其在君子人格的实践路径上具有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

一、“君子”厘辨

“君子”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时代的文献典籍中,不乏“君子”的认识与表达。研读史籍文献,不难发现古人的“君子”观。

有对贵族或国君的通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養君子。*《孟子·滕文公上》。

也有对才德出众者的尊称等谓:

君子终日乾乾。*《易·乾》。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班固:《白虎通·号》。

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王安石:《君子斋记》。

由上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君子”已逐渐成为高尚道德人格修养的同义语。从人格养成的层面说,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人格教育无疑应视作大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试想一个虽知书却不明理,知识学问与道德修养两分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个人和家、国之间的关系。《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不同的时代,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就当下言,“修身”,乃是全面地充实、升华自身的知识理论和道德境界。“齐家”,可视作以集体为本位的团结协作。“治”和“平”,则是对社会的参与、服务与奉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仁爱文化的自然延伸。面对过去一个时期以来,个人主义至上,对社会疏离陌化的功利主义思潮,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中以集体为本位的君子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熏陶,有助于纠正个人利益至上的自私狭隘视野,重新体认“安身立命”的社会意义。

二、图书馆教育功能浅析

翻检中国图书馆的历史,可以看出,“图书馆”之名始自清末。史载,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以馆、阁、楼、堂、斋、室等为名的皇家或私人藏书机构及其所在,具有公共意义上的藏书楼、阁等在古代并不多见。至于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图书馆概念,无疑是近代的产物。因此,近代以降,作为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读者阅览参考的机构才得以产生。从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分析,盖有如下诸端:

一是社会教育功能。近代以来公共图书馆的崛起,促使图书馆肩负起社会教育的使命。而图书馆的公共属性,决定了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首要功能。也因此,近代意义的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即承担着社会教育的公共职能。

二是科学技术教育功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因机械技术的发明而发生的变革,使人类从手工生产过渡到工业生产。在这一伟大的变革中,人们认识到知识的巨大价值和力量,使得科学技术教育一时“风景这边独好”,而开发人力、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图书资料随着人们功利主义的旺盛需求成倍增长,图书馆因其满足了人们趋新、求知、解惑的需求,一时成为科技时代人们趋之若鹜的新宠。

三是人文化成功能。图书馆以其外在的建筑空间和内在的图书资料,为读者提供了读书获取新知的必要条件。但若仅仅止于此,则无法体现图书馆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是凸显图书馆教育功能的人文化,亦即人文教育功能。某种意义上,图书馆以其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更能体现“人文化成”的君子人格教育理念。这里所谓硬件,既包括图书馆阅读空间的视觉美化拓展,也包含读书吧、咖啡吧、茶吧和个性化匹配的研究工作坊等等新阅读空间,乃至研读一体的文献空间体验。所谓软件,既有可以随时可供查阅的纸本文献资料,也有海量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和个性化的专题文献馆、库,以及可供研究使用的完备的搜索引擎系统服务等等。可以设想,研读群体置身于这样一种全新意义的图书馆时空,感受着图书馆人无处不在的对研读者的尊重、体贴、快捷、暖心的慰护般服务,如此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一种“润物无声”的管理服务中实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相向而行的人格修养愿景。也因此,图书馆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的管理服务,将人文教育的化成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水平。

四是论坛和讲座教育功能。纵观现今大学图书馆建设,都预置了可容纳一定人数的学术报告厅或较大型的圆桌会议室。如此设计,突出了图书馆讲堂教育的功能。从而在物质载体上,为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多种样式和不同空间组合的教学论道场所。

五是文献检索教育功能。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巨量化,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文献资料的呈现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从而使现代图书馆承载了更多内涵,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的图书馆认知。面对海量信息和丰富的纸本文献资源,置身其中巡检资料,无疑需要快捷、便利的文献检索支持。因此,现代图书馆文献检索教育功能日渐凸显。图书馆人走出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媒介进入学院、研究所、系、班、教室宣讲、介绍图书馆新的搜索、检索功能,以及掌上图书馆的使用、利用等等,显得尤为必要。

三、图书馆君子人格教育的思考

由于大学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研读环境、设备设施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从而使大学图书馆自然而然地成为实现君子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

徜徉于图书馆的文献之海,我们认为,图书馆在图书的归架设计中,可以将革命领袖的传记、著作通过特别设置的空间予以展示,使师生能够于醒目处及时方便地抽取阅读。此外,历史、人文类的一些重要图书,也应选择适宜空间方便展读。如此,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一种国家、民族的至上意识和丹心报国意识。

就图书文献的种类而言,历史类、文化类,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类图书,应该成为图书馆育人典藏的重点之一,爱国主义叙事无疑应当成为图书馆藏书展示的主色调。不难想象,师生置身于此空间,久沐其中,优秀图书、温馨环境,有如春风化雨,既润泽心灵,又陶冶情操。翻检中华史页,不乏赤心报国的仁人志士。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仍忧国忧民;苏武“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赤心向国;文天祥心系家国,壮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喋血戊戌,“我自横刀向天笑”;陈天华不惜舍身蹈海,以警醒沉睡的祖国。中国人丹心报国品格的形成,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濡染陶冶。爱国主义自古及今一脉相承,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流淌于国人的血脉,融化于国人的精神中,与时代俱进,与时代共鸣。

就此而言,进一步做好优秀历史类书籍和优秀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导读与展示,对于培养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志士情怀,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牟宗三先生论及学问与人品时曾经说,“假定我们完全靠我们的原始生命来纵横驰骋,则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接续牟先生的话头,不妨这样说,读好书,读历经千年风雨苍黄之洗礼而传流下来的民族经典,不难发现,传统文化无疑是突破原始生命限度,把我们的生命境界提升一步的理性诉诸。它立基于历史,经五千年苍黄风雨,以它的不朽铸就了一个民族伟大的品格。

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相信通过引导和自觉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洒扫应对的点滴小事做起,文明其精神,提高大学生对家国文化的感情与认知,则“文质彬彬”“君子之德风”的大道人格可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有学问、有教养、有风度、有魅力的时代青年更可期待。较此而言,大学图书馆与有责焉!

参考文献:

[1] 吴承仕.士君子,吴承仕文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 习万球.论图书馆的人文教育功能[J] .图书馆论坛,2003(6).

[3] 何少红. 图书馆与人文教育[J] .图书馆论坛,2004(3).

[4] 马茂华,陈倩.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 . 河北科技图苑,2017(4).

猜你喜欢

君子人格图书馆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君子无所争
图书馆
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去图书馆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