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途径探究①

2017-03-11冷冰冰

关键词:生源院校高职

冷冰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21世纪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迅速增加,2008年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达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然而,随着2009年后高考报考人数的逐年下降,加之高考录取制度和家长对高职学历偏见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日益凸显,生源质量令人担忧,高职学生在外显型较强的行为习惯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成因分析

1.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减少

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为例,18-22岁的高教适龄人口,2008年为671.35万人,达到顶峰后逐年递减,到2015年降为390.99万人,仅为2008年的58.24%,下降了40%左右。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就是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自2010年起,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不断减少。数据显示:2010年高考报名人数52.7万人,较2009年减少1.93万人,此后,高考报名人数以平均每年2万人的数量在递减。截至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已降至36.04万,生源数量下降比例尤为显著,而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2.高考招录政策对高职院校招生的影响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学历的需求,国家逐年提高高等学校的招生比例。但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为先本科再专科;与此同时,本科批次的录取又因“零投档”政策的出台,实际录取人数往往比计划录取人数多,更多的优质生源被本科批次录取。这无疑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2013到2015年,本科批次招生人数分别26.1万、26.5万、27.4万,而高职批次分别为25.1万、24.8万和24.6万。不难看出,相较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更加严峻。

3.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产生的其他成因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大幅提升。但是,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学生及家长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都是生产一线的机械劳动,工作环境艰苦、内容单一,上升空间小。加上当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职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之间的工资差距等现实情况〔1〕。这些因素促使很多高中学生和家长宁愿选择高三复读或是学费昂贵的民办本科,也不愿选择高职院校。

二、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余年,明显感受到学校的招生压力,以及学生结构的变化,学校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令人担忧。

1.自控能力较差,纪律意识较弱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高中阶段提高学业成绩已然成了学生、家长及老师的共同追求的唯一目标。迫于学习的压力、家长和老师的外力作用,学生表面上看起来都循规蹈矩,但心底里挣脱束缚愿望十分强烈。

进入大学后,学生脱离了家长的陪伴,也没有了老师的实时管理,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他们的自理和自律能力接受考验〔2〕。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近几年来招录的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纪律意识较弱。首先表现在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学生作息时间不规律,早晨不能按时起床,晚间熬夜打游戏,不少男生还养成了吸烟及饮酒的习惯;其次表现在违纪现象频发,上课迟到、早退及旷课现象时常发生,不仅扰乱了课堂秩序,也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考试过程作弊行为呈现高发态势。

2.学习目标模糊,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高中老师将大学勾勒成自由的乐园,很多学生将考大学看成了自己学习方面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他们失去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也缺乏主动性。

在当下生源危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逐年下降,反映出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更有甚者抱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课堂上或心不在焉,或交头接耳,或低头玩手机,不跟随老师积极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第二,课后无心自学,不懂得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资源将课堂所学及时消化和延伸,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了事;第三,面对考试抱着“及格万岁”的想法,不认真复习,妄想借助作弊手段通过考试。

3.自我观念过强,责任意识缺失

在生源危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录取比例逐年提高,学生获得了更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机会。然而,当下不少高职学生过度强调自我实现和个性张扬,崇尚无限度的自由和独立,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不少学生处理事情的时候,不懂得换位思考,当和他人意见相左时,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全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还有不少学生缺乏责任意识,不珍惜父母提供的学习机会,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对他人要求非常高,却不懂得严格要求自己,当自身出现问题时,不懂得从自我反省,不主动承担责任。

4.社会公德知行不一,不文明行为多发

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社会公德教育,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了专门的德育课程,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社会公德教育内容,帮助青年一代逐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

然而很多高职学生虽然对行为规范、道德准则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并没有落实在行动中,不文明行为呈现多发态势。有的学生不注意文明用语,脏话连篇;有的学生衣衫不整、穿着拖鞋出入教室、图书馆;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吸烟;有的学生不讲个人卫生,宿舍里凌乱不堪;有的学生为贪图自己方便,践踏草坪,乱扔垃圾;有的学生情侣在公共场所动作亲密,丝毫不顾及影响。

三、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生源危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难,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上述高职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无疑给学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消极影响,如不加以重视,高职学生将无法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势必导致高职院校招生形势进一步恶化。为了预防这一局面的发生,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走上社会赢得用人单位的赞誉,这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1.加强思想引领,帮助高职生树立职业理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加强思想引领,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清晰的职业理想,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从而形成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高职院校首先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课外辅导作用,用积极的思想教育去感召和引领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不良社会风气的自身免疫能力,自觉改正自身不文明行为。其次,深入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尽早树立规划意识,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并立足于本专业,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有了进步的思想和理想的激励,学生明白了拼搏的意义,也有了奋斗的方向,才会更好地珍惜大学时光,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无形中也增强了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内驱动力,一些消极、颓废的行为将会在其身上逐渐消失。

2.完善落实制度,提高高职学生纪律意识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养成教育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从一定意义上说,养成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规范性教育,是运用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去管理规范受教育者的过程。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结合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如课堂行为守则、宿舍管理规定、学生奖惩制度、综合测评评价体系等,制度的内容要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并抓住新生入学这一最佳时机,通过开展校纪校规讲座、签订承诺书、《学生手册》考试等活动,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培养学生遵规守纪意识。其次为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建立《学生行为规范评价手册》,充分发挥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对学生平时表现实施量化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奖罚分明,在学生中形成“以守纪为荣,以违纪为耻”的良好氛围〔3〕。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纪律意识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将其转化到行动中。

3.狠抓教学改革,培养高职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下学生特点,狠抓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首先,高职教师应该主动改变观念,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其次,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课堂出勤、上课表现以及作业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并采取项目考核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便于教师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激励他们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只关注考核的结果。

4.依托多样活动,增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确立过程和行为实践过程的统一。责任意识通过实践得以提升和强化,通过实践人们能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责任情感,进而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如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首要责任是学习,只有努力自我提升将来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开展感恩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尊重老师、善待同学;开展职场体验活动,为学生创造深入企业锻炼的机会,是他们体会到工作中责任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开展“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感受到自身价值,也有利于他们自我激励。

5.凝聚家校合力,形成良好家校联动效应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加强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联动效应,共同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措施有:利用新生报到,召开家长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等,强调家校协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及时采集学生家庭信息,制作家校联系卡,将辅导员、班主任的联系方式告知家长;入学初期,辅导员、班主任与每位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掌握学生过往的表现情况,有利于辅导员、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工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家庭远程教育平台,将学生管理系统向家长开放,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4〕;对于在校表现较差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应及时告知家长,引起家长的重视,共同督促学生改正错误。

〔1〕朱倩.高职院校生源危机成因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1.

〔2〕王剑.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4):4-6.

〔3〕艾国利.浅析高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纠正措施〔J〕.职业,2017,(4):54-56.

〔4〕武金娟.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37-38.

猜你喜欢

生源院校高职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