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评

2017-03-11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级教师刘娱

辽宁招生考试 2017年1期
关键词:卷面文采观点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刘娱

2016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沿袭了2015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但又有明显的区别。考生在写作立意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可以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提升语文素养的三种途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中任选一种或两种或三种进行论述。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考生们审题的难度。同时,也意味着提高了我们对高分作文在行文构思、语言以及卷面等方面的要求。本文就属于在众多作文中出类拔萃的一篇。

首先,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要有严谨的行文构思。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认为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强调了谋篇布局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的作者从题目开始就给出了明确的观点,即:循序渐进。这清楚地表达出学习语文及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自身的特点,按部就班,缺一不可。在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恰如作者在首段阐述观点时所说:我们从课堂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又通过课外阅读为课堂补充延伸,最终受益于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作者将材料中提到的三种途径看作是学习语文的三种层次,同时也是逐步深入的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梯。

在接下来的论证中,作者的思路环环相扣,严谨客观。他认为课堂教学是“保障”“基石”,课外阅读是“延伸”,而“融于实践”是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这样,作者的写作思路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一篇优秀的作文要“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意即:文章以立意为主,而需要用文采来传播意旨。一篇作文如果没有斐然的文采,即使有正确的立意,完美的构思,也难以成为优秀作文。正如古人所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纵观本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对立意的表达透彻、鲜明。作者对修辞手法的使用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俯拾皆是。例如: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塑造着形形色色的语文大厦(比喻);完善课堂教学,使语文素养“更上一层楼”(引用);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顶真),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既准确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增添了文章的文采,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顺遂了作者的观点,与之契合。

再次,从段落的安排上来看,全文分六段,开头结尾字数相近,形式和内容上都形成了首尾呼应之势。第二段简短过渡,承接第一段,再次强调并补充解析本文的立意。第三、四、五段文字均等,是本文论证的主体部分,简明准确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在结构上形成了层层深入的递进模式。在结尾处,作者还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这就使得语文学习走出了课堂受教的局限,冲破了课外阅读的主观性,提升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将知识的学习升华到了提升全民语文素养的高度,深化了立意。

最后,作文的卷面书写情况也是决定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有人说,“笔迹如心迹”,每个人写的字都像是从他的心灵深处涌出的音符,是鲜活的,有温度、有情感的。这些文字,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还是其内心真情实感的写照。因此,卷面书写工整是最起码的要求。本文作者的字虽然不是龙飞凤舞,苍劲有力,但可称是干净工整,阅读起来没有任何辨识障碍。文中有一两处修改,作者非常谨慎地进行了处理,虽然璧有微瑕,但并没有对整体阅读造成影响,这是高三考生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尽量要求自己写作的时候一气呵成,不要涂抹,以免造成卷面涂抹过多而失分。

总之,一篇优秀的作文其实是有多方面严格要求的,这就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考场上充分发挥,一蹴而就。精巧的构思,精美的语言都来自平日刻苦的训练。如果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恒心和毅力,相信一定会在写作文上有长足的进步,在考场上会写出高分的优秀作文。

猜你喜欢

卷面文采观点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大学专业课平时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
——以卷面加分为例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考试分
观点
卷面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