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后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

2017-03-11谭文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南昌

□谭文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后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

□谭文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红色英雄城,绿色七城会”的口号,江西省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为了此次城运会,江西省兴建了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江西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湾里射击体育中心、上饶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而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是南昌市为承办2011年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规划新建的具有世界顶级标准的体育场馆。

第七届城运会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管理建议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世界上许多大型的赛事活动相继在中国举办,举办大型赛事活动的增加要求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质量相继跟上。因我国新建的大型体育场馆往往是为了举办赛事突击兴建,对场馆的赛后市场运营缺乏系统全盘考虑,再有一些管理方面的因素,使得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市场开发和管理面临许多问题,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非但没有得到回报,而且还要持续投入巨大费用来维持场馆的生存,致使许多大型体育场馆不但浪费着国家的宝贵资源,而且还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因此,为盘活大型体育场馆的资源,减轻国家和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场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市场化运营管理特别重要。大型体育场馆的科学化管理和多元市场化经营,不但可以减轻政府的经济压力、提高企业独特竞争力和提供专业化服务,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加速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进程,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综合效益,本课题对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指出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江西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对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并获得大型体育场馆市场运营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整合,发现新问题,并进行具体、翔实、科学的论证分析,充分探讨科学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使我省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模式。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在中国知网查阅了有关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文献、期刊和杂志,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和整理,取其精华的理论部分,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设计了一份访谈提纲,提纲内容主要涉及对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投资和赛后经营管理状况,访谈对象主要是场馆领导、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3)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场馆设施建设、场馆周围环境、地利位置及赛后利用状况等。

3、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投资建设和赛后利用的分析与讨论

3.1、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基本概况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南昌国体中心)是南昌市为承办2011年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规划新建的具有世界顶级标准的体育场馆。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项目选址位于红谷滩新区,东临赣江、西至丰和南大道、北临生米大桥高架引线,总占地面积为69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8000平方米,总投资额14亿元。采用1场4馆的布局,即体育场、万人体育馆、综合体育馆、跳水游泳馆及网球中心。中心体育场举行城运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场内观众坐席约为70000个。

3.2、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投资建设状况

目前,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前期投资建设基本上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通过访谈相关领导得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总投资额14亿元,全部由南昌市财政筹措解决。而在国外,出现了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多元化趋势,社会资本以及私人资本积极参与到其中,这就相对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因此,这种产权结构多元化、融资渠道灵活是今后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3.3、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赛后利用状况

(1)赛后场馆经营项目和经营情况。

通过调查访谈显示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主要经营的项目有:承办体育赛事,承接大型文艺演出,各种展览或展会,向社会群众开放相应的体育活动,出租场馆房屋,开展多种经营活动,运动训练和培训等。通过调查访谈得知,国体中心综合训练馆内设球类活动馆、健身活动馆、冰上活动馆、全民健身广场,这为全市青少年业余训练提供了场所。南昌国际体育馆主打“演艺牌”,通过承接大型文艺演出聚集人气。“七城会”过后,南昌国体中心承办的第一项大型文艺演出是“中国风”演唱会,这场演出让其赚足了人气,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交通一塌糊涂。随后该场馆也陆陆续续承接了一些演唱会,但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包括地处偏僻,交通不利等因素也使得该场馆在承接大型文艺演出这一块做得不是很好。

(2)该场馆从业人员现状。

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维护离不开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场馆运营的好坏跟工作人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场馆的市场化开发对其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我们的访谈得知,该场馆正式工作人员半成以上是高中或者中专,体育专业工作人员数量少,正式工作人员享有五险一金,临时工作人员较多主要都是在承接大型文艺演出时临时招聘工作人员。这反映该场馆的主要负责人对工作人员要求不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3)场馆后期投入不足,维修费用大。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得知,南昌国体中心一年的养护费至少在1600万元以上。南昌国体中心的赛后利用交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公司管理,前三年的管理费用,南昌市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从第四年开始,由管理方自负盈亏。该场馆因多种原因,经营创收并不乐观,,仍在亏损状态挣扎,自行创收远远不够运营成本,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艰难支撑。该场馆的日常维修费用巨大,这些费用主要靠政府财政补贴,加重了当地政府的经济负担。

(4)赛后场馆的经营管理体制,政府政策与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大型场馆的运营必须接受行政部门的领导,缺乏自主经营权等不利于赛后场馆的高效利用。通过对相关领导的访谈得知,该场馆的经营管理层以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主,使场馆缺乏自主权,难以展开高效率、低投入的经营模式。同时我们也得知,场馆的纳税种类较多、费用较高,税费负担沉重,使赛后场馆的运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3.5、赛后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1)南昌国体中心首先要聚集人气。

要将国体中心打造成竞技体育中心、商业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休闲娱乐中心这“五大中心”的目标,通过演唱会、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来聚集人气,提高知名度。作为地处偏僻的国体来说,首先要聚集人气,这是许多场馆共同的难题。

除了要引入文艺演出,还会配套建设酒店和餐饮企业,没有这些必要的配套,演艺公司就不愿来。同时应该适当的先开放一部分网球场和篮球场,赚足人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重视人才的培养。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场馆投资建设结构的调整以及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公共场馆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引进、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在管理上要求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运营操作已不可或缺。通过培养专业的场馆运营人才,增强市场和主动营销意识,并结合南昌的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服务领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运营收入。场馆赛后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对赛后场馆打破经营手段单一、竞争力不强的迫切局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公益和经营中取得平衡。

适当收费,但是不能太高,让大众能接受。毕竟对老百姓来说,与政府积极谋划如何“盘活”场馆经营相比,南昌市民似乎更关心亚运场馆能否“平价开放”。通过访谈我们得知,高价出租场馆损害了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但如果一味用财政供养场馆,其实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对于这点,市民应当有客观的认识。“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不一定是矛盾的,搞好了可以“公益与经营双赢”。

“针对不同场馆的特色,制订‘一场一馆一方案’,在公益和经营中取得平衡。”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主任张恒立认为,七城会场馆赛后利用应牢牢把握场馆的公益性特征,体育场馆是政府代表纳税人投资建设的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大众是体育场馆的主要公益性特征。与此同时,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实践证明,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展以体育服务为主,以休闲旅游、康体娱乐、物业开发为辅的多种经营活动,是体育场馆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投资建设单一,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2)该场馆经营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场馆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有待提高;

(3)赛后场馆的经营、管理体制滞后,政府政策与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4.2、建议

(1)创新经营理念,将其打造成竞技体育中心、商业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休闲娱乐中心这“五大中心”为一体;

(2)注重专业的体育运营人才开发、培养及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团队的场馆运营能力,开拓创新,增强场馆的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3)不断完善政府的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在公益和经营中取得平衡;

(4)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场馆运营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更大的创造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G818

:A

:1006-8902-(2017)-01-SY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1TY19)。

谭文辉(1970-),男,江西南昌人,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和体育管理。

体育场馆的建设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创造了条件,也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硬件设施,然而对于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和管理也是一个重大难题,为避免城运会后场馆的闲置与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本文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为例,通过了解整个场馆的规模和设置,调查其赛后经营管理现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和发展建议,以达到城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功能。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走访相关专家和场馆领导,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制定相关措施,使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得到有效的运营和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南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深圳湾体育中心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广西体育中心园林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南昌护桥记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