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情况调查研究
——以察布查尔县为例

2017-03-10陈泳桦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锡伯断代锡伯族

陈泳桦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情况调查研究
——以察布查尔县为例

陈泳桦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通过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本民族文化断代问题,并由此造成语言和文字的断裂等。从调研中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剖析其根源,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锡伯族;文化创意;传承与保护

锡伯族被称为“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自1764年从盛京“西迁”至新疆屯垦戍边,新疆的锡伯族主要生活伊犁察布查尔县。锡伯族民间故事丰富而悠久,从其所展示的文化空间来看,是以其历史文化、风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为线索,以地域性和民族性进行集体记忆的一种回溯[1]。在“一带一路”语境下提倡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保护,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察县锡伯族民间故事传承与保护调研情况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中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也是中国锡伯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县。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表明,近年来锡伯族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取得很多实质性的进展,许多涉及民间故事的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锡伯族民间故事、2011年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和锡伯族喜利妈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民间故事的资料和书籍也由学者和民间组织进行收集与整理。1977年,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研究所教授考伦茨基的主持下,原由穆伦诺夫茨基搜索整理的《伊犁锡伯族语言资料、民间文学集》一书出版发行(故事用拉丁文转写为锡伯语);20世纪80、90年代,新疆人民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了十卷本锡伯文的《锡伯族民间故事》[2]。2009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另外,涉及民间故事的期刊杂志有《锡伯文化》、《察布查尔文艺》和《察布查尔报》 (锡伯文)。建立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有察布查尔县锡伯族民俗风情园。

通过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保护情况的调研,对锡伯族以及对周边深受锡伯族影响的其他民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和汉族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被调查的锡伯族民众里,极少数锡伯族人会使用锡伯语或者文字,大部分知道喜利妈妈、海尔堪玛法等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人物,但对于诸如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著名的民间故事人物辨识度模糊,被调研者大量出现将其他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人物作为自己本民族民间故事人物,他们缺乏全面和深入地了解锡伯族民间故事体系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调研的人群里,有一部分是在伊犁师范学院学习锡伯语言文学的本科生,他们除了锡伯族外,还有汉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对锡伯族民间故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由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文化在纵向上有继承性,在横向上还有融合性。所以,传承和保护锡伯族民间故事,既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也是促进与推动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是丰富多元一体的中华多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保护尤为重要。

二、察县锡伯族传承与保护民间故事的困境及根源

(一)察县锡伯族传承与保护民间故事的困境

历史上,锡伯族本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1947年,锡伯族对满文进行改进后形成锡伯文。20世纪60和70年代,由于特定的历史情境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停止锡伯语教学,只进行汉语教学。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小学恢复了双语教学,中学仍旧以汉语教学。目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只有八所小学开设了锡伯语文课程,大多数锡伯族人只会简单口头语,很少会书面语。以上种种情况对于锡伯族保护语言和文字都岌岌可危,进而影响到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保护。正如索绪尔所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会在他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3]45要想传承民间故事,就要重建语言的环境。语言和文字是民族的本体和载体,语言和文字的“不在场”,会使得锡伯族对自己本民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变得淡薄。一旦缺乏民族文化自觉性,也会渐渐失去民族认同感。尤其是在现代文明进程下,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其民族根基也会受到影响。

(二)察县锡伯族传承与保护民间故事困境的根源

1.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的冲击

中国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大发展。但是,由于锡伯族地处于边疆地区,弱化了其对主流文化的影响,造成了其文化落后于主流文化的现实。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无关文化优劣的问题,但由此所衍生出来的锡伯族文化居于被动的问题层出不穷,诚如何其芳在1961年指出“直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中国文学史都实际不过是中国汉语文学史,不过是汉族文学再加上一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出的文学的历史”[4]的问题依旧存在。锡伯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难以融入大众和主流;另一方面,又难以回到本民族中去。

其次,在全球化时代的语境下,又不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特质与锡伯族文化的特质千差万别,西方文化的传入,对锡伯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变化,是一个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会使得民族文化产生割裂和断代,其影响和代价之大,难以弥补。

最后,在现代新媒体的肆意传播下,整个世界的传播方式又上了一个台阶。文学传播、文化传播以及信息传播,都意味着打开新的局面。现代新媒体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生活模式,更是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比如社交媒体上的网络用语就会对锡伯语产生影响,网络语言具有碎片化、娱乐性和暴力性的特点,对于锡伯族传承其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干扰。如果不好好运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就会把矛头刺向传统文化,让民间故事精髓的部分支离破碎。

2.文化断代对民间故事发展的制约

锡伯族文化断代造成其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保护受到严重影响,文化断代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上的文化断代:传承人的中断。民间故事最初是口耳相传,有了文字出现才逐渐诉诸于书面。锡伯文产生于近代,其民间故事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口耳相传的阶段,因此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传承的环节。造成传承中断或失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民间故事都是家族口头传承下来,传到某一代没有了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不愿意担负传播的使命,而造成民间故事的传承戛然而止。横向上的文化断代:“西迁”对文化断代的影响。锡伯族自1764年从盛京“西迁”至新疆屯垦戍边,两百多年的历史里,从三千余人增长到两万余人。虽然在某些方面,锡伯族文化在新疆保存得相对完好,但是锡伯族的根基在东北,长时间长距离的分离,也势必会造成文化交流的障碍。锡伯族文化本来就是整体性的,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才产生出文化的碎片,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根,有着隐秘的联系。因此只要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交流氛围,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连接起两地的文化。

三、察布查尔县锡伯族民间故事传承和保护的对策

(一)重新审视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推广

锡伯族因为受满族的影响很大,其语言与满语相近。目前清史研究成为一种热潮,关于清朝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热播,这带动了许多人对清史研究的关注。但是,由于满族长期生活在汉语言环境中,导致绝大部分满族不会说满语、写满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满族文化与清朝历史造成了影响。因锡伯语和满语接近,大量的锡伯语词汇与满语同义,又加之锡伯族有相当一部分人日常生活使用锡伯语,使锡伯族推广锡伯语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锡伯族语言与文化,既有利于锡伯语的发展,又利于满语摆脱消失的危机。

所以推广锡伯族的语言和文字是对锡伯族文化自我重建重要的一点。借助于现代社会的媒介,对锡伯语和锡伯文进行有效推广。首先,对民族语文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察布查尔县有八所小学有锡伯语文课,属于双语教学,中学只有汉语教学。将中学设置成双语教学模式,适度增加锡伯文的教学容量。并建议伊犁师范学院锡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招生以会锡伯文的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继续深造锡伯文化。其次,重视锡伯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在锡伯文字标准研究及字库研制、课件、通用锡伯文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开发与应用等信息化体系建设投入与支持。再者,开设锡伯语电视频道和锡伯语广播,电视广播内容可以涉及社会新闻,也可以包含本民族的历史、风俗和文化。最后,创立锡伯文期刊杂志纸质版与电子版,并将翻译事业繁荣起来。让更多人投身保护本民族文字的事业中来,让语言和文字活跃起来。只有语言被重新认识重视以后,锡伯族民间故事才能以更加完整的面貌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不只是被当成束之高阁的资料。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是口耳相传的艺术,从一张张嘴里说出的故事汇聚成锡伯族的艺术瑰宝。所以,推广锡伯语言与文字,犹如载舟之水,是锡伯族民间故事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一环。

(二)发展民间文化创意产业

当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不应该是逃避,而应该积极应对,并加以利用。锡伯族民间故事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和利用锡伯族民间文化资源,对传承和保护锡伯族民间故事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是将传统民间故事与现代文化产业、新媒体相结合,以物质为载体,充分发扬精神层面的实质。首先,传统的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彰显社会的精神面貌。其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民间文化有其核心的竞争力,它正是市场经济下社会的一种需求。最后,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和超越时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新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传播的长度与深度。结合以上三者,将文化、市场经济与科技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比如可以将民间故事投身到文化产业之中,将它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去运转,利用民间文化丰富的资源,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形成自己的定位与品牌,让民族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锡伯族民间故事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用科技“包装”文化,在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中提高大众对其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再在市场中大力发展与传播,进一步借助互联网的共享性和跨越性,让民间故事走得更远。

二是培养民间故事创意人才,这类创意人才具备以下素质:首先应该是深刻认同并理解锡伯民间故事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要看到锡伯族传统文化走向式微的现实,还要由表及里地剖析锡伯族生活方式、情感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其次具有现代性创意思维,能够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趋势有清晰的把握,能够通过锡伯族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进行定位,形成民族文化品牌;最后通过文化与经济、科技与创意等的融合,在主旋律与锡伯族民间文化特色之间找到结合点,让民间故事再次焕发出光彩。

(三)消除文化断代对民间故事的制约

对于传承人中断所带来的文化断代,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树立起传承与保护的观念,倡导全社会对民间文化引起重视,并提倡全民参与;其次,抢救传承人个人文化遗产,很多老一辈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在没有新的传承人“接班”的情况下,就会面临着文化的流失与消亡,因此要尽最大的努力抢救与保护。最后,发挥政府的最大的职能去培养与发展民俗传承人,可以通过奖励加鼓励的政策引导青年锡伯族投身锡伯族民俗文化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精神文化的引导让他们自愿投入到锡伯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建设中。

对于“西迁”所带来的文化断代,应该促进新疆、东北两地锡伯族的交流。一是以官方为主导,对两地进行实地考察,开展“锡伯族文化节”活动,举办“锡伯族文化”论坛等。二是建立社会团体,以民间组织自发的形式进行交流。三是跨越地理上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更加高效与便捷地交流。

锡伯族民间故事是锡伯族文学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这里面承载着锡伯族对生活变迁的口口相传的“活的史料”,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使它成为研究锡伯族传统与文化的一扇大门。通过此次对察布查尔县锡伯族民间故事的调研情况来看,发现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断裂的问题会使锡伯语言和文字日渐剥离,并削弱对锡伯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样对锡伯族的民间故事的传承与发展就无从谈起。通过重新审视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并对其推广、发展锡伯族民间文化产业以及消除文化断代对民间故事的限制,为传承与保护锡伯族民间故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陈泳桦,祁晓冰.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透视[J].怀化学院学报,2016(8):2.

[2]祁晓冰,杜秀丽.锡伯族文学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4):47.

[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李晓峰.“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4.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Xibe Nationality's Folktales:A Case Study of Chapchal County

CHEN Yong-hua
(Literary College,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Xinjiang 835000)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Xibe folk story in Chabuchar County,Xinjiang,it is facing a huge challenge,mainly in the impact of modern culture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culture gap,and thus resulting in language and word breaks.From the research found and the problems they face,the author analyze its roots and combines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open up a new path for the Xibe folk story of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Xib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C953

A

1671-9743(2017) 10-0014-03

2017-09-28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情况调查研究——以察布查尔县为例”(XJ GR12016138)。

陈泳桦,1992年生,女,重庆人,硕士生,研究方向:跨文化文学。

猜你喜欢

锡伯断代锡伯族
百年来古戏台断代问题研究
三代铜爵的断代与辨伪
锡伯语与蒙古语辅音对应关系分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锡伯族民歌
印刷体锡伯文图像数据集的构建
民国前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领事馆领事以锡伯族为主的原因初探
梁冠华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试论锡伯族婴幼儿的母语启蒙教育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