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与策略: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多维视角

2017-03-1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领导能力发展

邓 安 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路径与策略: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多维视角

邓 安 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这一时代命题。多维视角解决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路径与策略问题,关键在于对影响党领导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做好“加减乘除”,即做好“加法”,激发党领导发展的活力;做好“减法”,清除党领导发展的阻力;做好“乘法”,升级党领导发展的动力;做好“除法”,祛除党领导发展的离心力。

领导发展能力; “五大发展”理念; 政治生态; “四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分别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五个方面对各级党委提出了能力要求[1]。可以说,在“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历史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提出“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这一时代命题,意义重大。本文突破传统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宏观的、系统的研究方法,多维度探讨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路径与策略。

作为意义重大的时代命题,“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并非就发展论发展,而更主要涉及到党的建设,是将国家发展与党的领导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党在国家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与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密切相关,也与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等问题存在着直接联系。总体而言,有些因素不利于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提升,有些因素则有利于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如何针对这些因素做好“加减乘除”。

一、做好“加法”:激发党领导发展的活力

党领导发展的活力需要激发,也就是做好“加法”。从内涵上讲,它是指党领导国家发展表现出的生命力、生动性、生气。有了活力,党领导发展就可持续。然而,党领导发展的活力不会自发形成,而要依靠一系列机制。当前形势下,做好“加法”,激发党领导发展的活力,必须优化咨询决策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党群工作机制、选人用人机制。

1.优化咨询决策机制,加强党领导发展的决策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全面深化地推进面临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困难,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能力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决策力是党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它决定发展的效果甚至成败。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党领导发展面临的决策任务更加繁重。因此,需要提高重大决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优化专家学者咨询决策机制,动员和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及时研究国家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采纳咨询论证结论,全面加强党领导发展的决策力。

2.优化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党领导发展的执行力 优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党领导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指出:“抓落实,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3]优化监督制约机制,才能够克服官本位意识和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保障党领导发展决策的执行力,才能够使发展更加健康平稳。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领导国家发展必须:(1)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的监督;(2)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党领导发展最终要使广大人民受益。只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确保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践证明,当前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是对党进行有效监督制约的重要途径。

3.优化党群工作机制,增进党领导发展的凝聚力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党凝聚民心、团结社会各阶层群众,才能使发展积蓄更大力量。党群工作机制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平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关系,是党的中央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第二层次的关系,是党的各级地方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第三层次的关系,是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4]优化党群工作机制必须:(1)充分利用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三层组织架构,积极联系群众,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增强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2)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发挥群众团体组织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共识和力量。当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要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社会组织成长,培育新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社会救助、关爱青少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3)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齐心协力,共促发展。

4.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夯实党领导发展的支持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确保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保障。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使发展拥有广泛的人才支持,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在干部人事选拔上,要注重选拔培养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在社会人才培育选用上,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党领导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二、做好“减法”:清除党领导发展的阻力

党领导发展的阻力需要清除,也就是做好“减法”。改革发展是利益的调整与分配。在党领导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深化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尤其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他们会千方百计加以阻止。清除党领导发展的阻力,必须坚持“全局”观念和“共享”理念,让全中国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具体而言,做好“减法”,就是要理顺党政、政社、央地之间的关系,实现三大转变。

1.理顺党政关系,实现党的领导从微观管理到宏观调控的转变 “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与是否运用国家公共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具有强制性。”[5]政府是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机关,而党的领导在于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因此,必须理顺党政关系。党的领导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党政不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领导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领导者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领导理念,善于把领导理念转化为领导思维方式,转化为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以促进领导能力的升华。”[6]微观管理这一领导理念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加速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理念必须转变。就党政关系而言,提升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求党致力于大政方针、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的设定和确立,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减少微观干预,实现向宏观调控的转变。如果党陷入大量的行政事务中,就难以发挥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实现这一转变,党才能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要事。

2.理顺政社关系,实现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全能型政府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社会各项事务进行微观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府”概念,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些政府部门及党政领导干部仍然持有全能型政府的理念,认为管得越多的政府就是好政府,导致政府与社会关系混乱。提升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求给社会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因此,有必要理顺政社关系。一方面,着力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着力于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理顺央地关系,实现中央从集中管理到协同治理的转变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简称央地关系)自古以来是中国政治的重要主题。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对如何正确处理央地关系作出了深刻论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处理央地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当前,央地关系是我国政府运行中最为重要的政府关系之一,也是党领导发展应当重视的问题。一方面,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发挥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统领全局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展它们施政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传统的集中管理模式严重压抑了地方发展的动力,也给中央带来压力,造成政令不通等现象。当前,央地关系改革进展不大,特别是传统的五级政府职能仍然绝大部分重叠,即横向“一马双跨”、纵向“一根针穿到底”的现象非常普遍,为党领导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力。因此,要打破“职能同构”,理清“责任清单”,分清“职责边界”,彻底理顺央地关系,实现协同治理。

三、做好“乘法”:升级党领导发展的动力

党领导发展的动力需要升级,也就是做好“乘法”。动力即力量的来源。当前,由于一些体制机制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原因,党领导发展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领导理念和领导能力统一于领导实践中,领导理念是提升领导能力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6]因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中,做好“乘法”,升级党领导发展的动力必须从领导理念入手。具体表现为: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统筹思维、“互联网+”思维。

1.创新思维: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视野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早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以创新思维领导发展,就可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视野。因此,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党领导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塑造创新的社会风气;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架构。

2.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7]“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8]因此,党领导发展要充分树立法治思维,以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凝聚全社会法治共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以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力度,把其贯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9]91

3.统筹思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协调发展 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内外两个大局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国防、外交等多领域。党领导发展,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统筹思维,协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协调、绿色、共享的理念,促进城乡、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4.“互联网+”思维:开拓党领导发展的新空间 目前,人们的生产生活严重依赖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我们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深深根植于中国民众的内心和社会各个角落,其涵盖着难以估计的冲击效应和现实意义。因此,“互联网+”思维必将大大拓展党领导发展的新空间,这是新媒体时代给当前发展带来的机遇。党领导发展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正视互联网发展对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一方面要坚持“网络强国”,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另一方面,新形势下党的领导要依托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以“互联网+”思维为党领导发展助力。

四、做好“除法”:祛除党领导发展的离心力

党领导发展的离心力需要清除,也就是做好“除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事业,是一项凝聚人心的事业。然而,不可否认,在现实中党领导发展存在一些离心力,不但使发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也受到威胁。因此,要做好“除法”,坚决祛除党领导发展的离心力。具体可从政治生态、群众基础和社会风气上入手。

1.铲除腐败,清秀党领导发展的政治生态 败严重侵蚀党的生命机体,是对党执政地位的严重威胁。党内的腐败问题不祛除,党的领导必将弱化。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也要清秀。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腐败问题是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严重破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虎拍蝇,大大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但是,腐败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党政干部腐败方式更为隐蔽,裙带腐败更为明显,反腐斗争任重道远。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党要想继续领导国家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提升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改进和健全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涤除“四风”,强化党领导发展的群众基础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治理“四风”问题,党内风气得到根本好转,为党领导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党内环境。但是,某些领导干部置党规于不顾,顶风作案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破坏了党在群众心中的整体形象。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政治危险,“四风”问题的存在必将使得群众对党渐行渐远。因此,着力提升党的领导发展能力,需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彻底涤除“四风”,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夯实党领导发展的群众基础。

3.抵制“三俗”,净化党领导发展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简称风气,指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习惯、行为、观念等,反映了国民的整体精神面貌、文化素质和价值观念。社会风气一般体现在特定时期和特定范围内,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好的社会风气会使人心更为振奋,发展将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坏的社会风气使人精神萎靡,发展环境不佳,前景黯淡。当前,党内存在一些不良风气问题,尤其是庸俗、媚俗、低俗等“三俗”,直接导致了国民思想素质的整体下降,也污染了社会的整体风气。因此,提升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势必要抵制“三俗”,净化党领导发展的社会风气。

[1] 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5-10-29)[2017-02-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078.htm.

[2] 齐卫平.国家治理视野下党的领导能力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9).

[3] 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J].求是,2011(6).

[4] 张加华.党群关系视野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4).

[5] 张明军.领导与执政:依法治国需要厘清的两个概念[J].政治学研究,2015(5).

[6] 杨利民.领导理念与领导能力[J].中国领导科学,2016(11).

[7] 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4-10-29)[2017-02-12].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29/c64387-25927606.html.

[8] 余 斌.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实,2015(11).

[9]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The Method and Tactics: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DENG An-ne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Theory,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The Party puts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f this era-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i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method and tactics of the ability trie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from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and the key lies in doing better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bility of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That is to say, doing better addition: arouse the vig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doing better subtraction: clear resis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doing better multiplication: upgrade the pow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doing better division: dispel centrifugal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the abi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leadership; the concept of “five development”; political ecology; “Four wind”

2017-04-21

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路径与策略: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多维视角”(Y201636434)的最终研究成果。

邓安能(1981-),男,江西九江人,讲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251

A

1672-2388(2017)02-0028-04

猜你喜欢

领导能力发展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