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培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经验

2017-03-10赵淑妙秦万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金钱草利胆木香

赵淑妙,秦万玉,李 培

(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李培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经验

赵淑妙,秦万玉,李 培

(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慢性胆囊炎;疏肝利胆;消化道症状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慢性胆囊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部隐痛,伴随有腹胀乏力、恶心、嗳气等消化道症状。每因饮酒、进食油腻饮食或精神刺激而加重,反复不愈。属中医“胆胀”、“胁痛”范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李培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四十余年,在诊治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老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内因多责之于肝胆、脾胃:《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应于春,主升发,属少阳,位于半表半里,寄藏相火,为阳气升降出入之枢纽。胆附于肝,胆贮藏与分泌胆汁的功能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收纳和腐熟水谷,胆汁有消化脂肪的作用,故肝胆脾胃四者密切相关[1]。

外因多责之于湿热:慢性胆囊炎以湿热证多见,若人素食辛辣油腻之品或有胆囊结石,或有化学刺激或急性胆囊炎迁延不愈均可致湿热中阻,气机壅滞,不通则痛而发病。

2 症状表现

患者症见右上腹痛,掣右季肋或右腰背疼痛,一般比较轻微,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不适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另有症状不典型者,表现为中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偶有上腹部疼痛连及肩背,多被误认为“胃脘痛”而延误诊治,部分病人食欲不佳,不能耐受高脂肪饮食,也有的病人有便秘。部分病例可有胆绞痛。多由较小结石或脓稠胆汁的刺激引起胆囊管的痉挛性收缩所致。绞痛多很剧烈,阿托品等药物常难制止。绞痛发作时,病人抱腹蜷卧或辗转不安,常屏气或不愿讲话,以期减轻疼痛。绞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可伴恶心、呕吐,且常在呕吐后而有缓解[2]。

3 治法处方

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原则,就慢性胆囊炎肝胆气机不畅,湿热中阻之病机,李老师自创一方,临床用之,屡获奇效。

对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必须将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作为治疗的根本,一切的胆囊炎疾病归根结底还是肝胆湿热,具体的治疗过程必须保证通畅,胆囊炎的患者必定有胆汁的郁结,通腑利胆是治疗的关键,但是胆汁的郁结有一定的不同,因为体热而郁结者,必须有效的清热,因为湿气过重而导致的胆囊炎者,应将湿气出去,并合理的通瘀,如果湿热兼有,需要使用多种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治疗,如果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弱,治疗的病程相对较长,且各种的病症虚实混杂,则为虚在脾胃,实在肝胆的病症,肝胆往往郁热,如果疏通过度的话,会严重损伤脾胃的功能,从而使患者讨厌饮食,最终缺乏气力,导致脾虚等,此时当酌加健脾胃之品。

李培教授经验方,药物组成:苍术、赤芍、甘草、姜黄、酒大黄、蒲公英、枳壳、木香、桂枝、黄连、吴茱萸、银花、连翘。合并胆囊结石者加用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

方中苍术燥湿、赤芍清热凉血解毒散淤、姜黄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姜黄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的生成与分泌,增加胆囊收缩,有抗炎作用。酒大黄健脾利胆、通腑泻热。蒲公英清热解毒利胆、枳壳行气宽中初胀、木香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缓急止痛。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海金沙促进胆汁从胆管排出还有排石作用;金钱草清热利胆、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鸡内金软坚消积,治疗胆囊壁增生,合金钱草、海金沙化石排石。诸药同用奏疏肝利胆、清热养阴、行气宽中、健脾和胃之功[3]。

此方中用了“理气消壅、清热化湿、通腑泻下”之法。如肝胆气机郁滞用理气之木香、姜黄、枳壳;湿热蕴结选清利湿热之苍术、蒲公英、赤芍、金银花、连翘;腑气不通选通腑泻下之大黄。配左金丸解肝胃郁热;桂枝反佐诸寒凉之品,防止苦寒伤胃,另桂枝可温痛经脉,取“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之义。

另外,有的病人的胆囊炎性质为郁滞型,主要是右侧上腹部出现短暂的或者轻度的疼痛,间歇过程中如常人相同,常常伴有口苦,恶心,食欲不振,另外在进食之后心窝处出现不适,出现轻度的巩膜黄染,上腹部往往伴有压痛,小便相对较清,大便如常,往往舌苔处成淡红色或者白色。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通瘀。

处方:黄芩15 g,栀子9 g,生大黄14 g,姜黄15 g,木香15 g,蒲公英20 g,金钱草25 g。威灵仙30 g,茵陈30 g,厚朴10 g,陈皮10 g。

随证加减,舌苔较腻者加苍术,藿香,厚朴等,恶心呕吐者加砂仁等,疼痛严重者加白芍,甘草,大便不畅或腹胀者加入生白术等。

4 典型病例

4.1 案例一

刘某,男,37岁,于2016年5月12号因反复右上腹胀痛3月,加重4天来诊。素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现症见右上腹胀痛,掣背心痛,口苦,晨起尤甚,咽喉不适,纳少,大便两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查体咽喉轻度充血、胆囊区轻压痛,肝胆胰脾B超:胆囊壁毛糙增厚。

辩证:胁痛,湿热中阻,气机壅滞。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泻下。

方药:苍术15 g、赤芍15 g、甘草6 g、姜黄15 g、酒大黄6 g、蒲公英30 g、枳壳20 g、木香15 g、桂枝4 g、黄连6 g、吴茱萸6 g、银花15 g、连翘20 g,黄芩15 g、射干15 g;四剂水煎服两剂服三天。5月19号二诊患者疼痛减轻,去黄芩、射干、加用焦建曲20 g、炒白术15 g健运脾胃。患者症状缓解,上方加减服用二个月复查胆囊壁未见异常[4]。

4.2 案例二

王某,女,38岁,主要的职业是教师,另外,已经患有胆囊炎10年,本次发病中,主要是上腹部剧烈疼痛,另外,疼痛感向左右两肩转移放射,伴有恶心的相关现象,发热39度,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另外,大便较为干燥,右上腹部有压痛的感觉,轻度出现肌肉紧张,面色略黄,巩膜变黄,唇红,舌尖发红,舌苔变黄且较厚。脉象有力。

分析,经中医判断为典型的胆囊炎,从中医的辩证论来看,寒热往来,口干舌燥属于表面现象,从舌苔脉象方面来看,首先苔黄主里,另外脉弦有力主要是归热症,肝胆的疼痛与巩膜的轻度黄染直接原因是内部郁热,本病的实质在于实热在肝胆中,也是寒热往来的症状[5]。

治疗方法:清热疏胆,通腑化瘀

处方:黄岑15 g,生栀子9 g,生大黄14 g,姜黄15 g,木香15 g,蒲公英20 g,金钱草25 g,威灵仙30 g,茵陈30 g

使用上方3贴,大便日泄三次,疼痛症状明显坚强,再次使用生大黄6 g,症状明显消除。

[1] 钟 源.化湿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气滞湿阻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2] 卢绮萍.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保留及切除胆囊的争议与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01):49-53.

[3] 王 晨.自拟金柴疏胆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4] 程 莉.柴芩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2.

[5] 杨维建,李 娟,汪佳明,张 超.慢性胆囊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1,(12):95-97.

R575.6+1

A

ISSN.2095-8242.2017.48.9489.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金钱草利胆木香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金钱草醇提水沉工艺的优化
利胆退黄夸茵陈
施肥水平对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
阅读木香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木香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