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君武“锄头主义”的高校管理思想阐析

2017-03-10张宁赵丹

关键词:广西大学锄头主义

张宁 赵丹

(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马君武“锄头主义”的高校管理思想阐析

张宁 赵丹

(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马君武,民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在政治生涯中取得卓越成绩,先后担任过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实业部部长、广西省长等要职。1924年马君武离开政坛投身教育,又担任多所高等学校校长。1928年创立广西大学,在担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其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管理思想,迸发着时代的激情,对于当代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就马君武“锄头主义”,浅谈其高校管理思想。

马君武;锄头主义;高校;管理

马君武,原名道凝,字厚山,号君武,德国柏林大学的工学博士。早年跟随孙中山参与民主革命。政治生涯受到种种挫折之后,马君武先生投身教育事业,曾先后担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怀着对广西的热忱之心担任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自1928年创立广西大学伊始,结束了广西没有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要去外地的局面。在其任职校长期间,提出过许多具有建设性的高校管理思想,如“锄头主义”“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重视科学设施、科学人才的引进”等,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发展现代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锄头主义”产生的背景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缓慢,自然科学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中国人为了抵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救国活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提出“三民主义”,带领爱国人士进行革命运动;以鲁迅为首的作家,怀着解放国人的思想,拿起解放思想的武器救亡图存;而以马君武为代表的教育家,则通过兴办教育,培育人才,进行爱国救亡行动。

1927年春,李宗仁统一广西后,广西政府决定在广西办一所大学。受邀返回广西的马君武开使创办省立广西大学,选定在梧州桂江对岸的蝴蝶山作为广西大学的建校地址。马君武给出的理由是“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溯江而直达”。现在看来,当时的蝴蝶山,虽荒山野岭,到处布满壕沟,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师生来往。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建设施工,首期工程目标是建农、工、矿、文理等学院,还有图书馆、管理厅、礼堂、学生宿舍等楼房10座。同年9月,初定目标基本完工,学校初现雏形。马君武被聘为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上任伊始,他就给广西大学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立校宗旨。当时的广西高中毕业生很少,所以广西大学首届招收的均为预科生。虽是高中性质的预科,马君武却从上海等地聘请了13名教授来校任教,此举充分保证了教育质量。

在开校典礼上马君武致辞:“广西大学成立了,从此有了自己的大学,不必去省外读书了。广西是经济贫困、文化教育落后的省份,首先办实用科学,所以设立理、工、农三个学院。明年起招收工科和农科的学生,以培育建设广西必需的人才。现在所请的教授,都是知名的教授,希望现在招收的第一届四十名学生,勤奋读书,不要辜负广西父老的希望。我们提倡锄头主义来建设美好的校园,有了锄头主义才能有强健的身体,才能负担建设广西的任务。”此番致辞,言之切切,方方面面无一不体现马君武先生致力于壮大广西之热忱。

2 “锄头主义”的深刻含义

“锄头主义”,顾名思义是号召学生们拿起锄头以垦荒创业干劲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劳动精神。“锄头主义”作为马君武任职校长时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体现着马君武校长的个人色彩以及鲜明的时代精神。沈阳“一·二八”事件后,全国形势十分紧张,战云密布,国难当头,人们思考着高等教育究竟应该以什么为目标。马君武说:“学些什么本领去收复失地,去复兴民族呢?所以,西大提出了近年来的工作目标,培养学生:一、科学知识;二、工作的技术;三、战斗的本领,以达到救国的目的。”他认为:“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来学习的目的。”因此,他大声号召“西大学生一致团结起来,拿书本,拿锄头,拿枪炮去救国”。马君武实行“锄头主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是:一方面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通过劳动增长知识和才干,成为能够用知识与技能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区别于原有旧气质的新型知识分子。他认为,只有大脑和双手并用,才能够训练学生们成为农业劳动者、工程的建设者。

3 “锄头主义”的具体做法

3.1 建设美好校园,锻炼强健体魄

有着15年留学德、日经历的马君武,受国外重商主义影响,十分看重普通劳动者,特别反对大学生混文凭找工作,尤其看不起学生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被冠以“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学生旧有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让马君武意识到这种问题亟需解决。强健的体魄是一切事业的本钱,而且学生们作为未来建设社会的希望,更应该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所以马君武顺势要求学生们拿起锄头,去建设美丽的校园,去锻炼健康的身体。他说到做到,任职期间号召学生们一起建设校园,填蝴蝶山的沟坎,挖大操场的土方,栽全校的树木。从1931年到1933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广西大学所在的蝴蝶山由当时梧州人称作的“鬼门”被建设成优雅安静的美丽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亚于当时的金陵大学。

3.2 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君武在号召学生们拿起枪炮去救国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学习科学知识。这种“锄头主义”所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想法来源于其德国留学经历。德国是世界高等院校的发源地之一,在19世纪初,威廉·冯·洪堡在高等教育界中首次提出了大学最重要的任务是科学研究观点,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教育原则。马君武在留学柏林工艺大学期间攻读冶金专业,深知当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洪堡原则”。所以马君武任职广西大学期间,身体力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马君武重视图书仪器,想方设法大力购买,不惜花费重金。到1932年止,据不完全统计,仅仅理化仪器,就用去了银币40万元,其他各系的仪器都还不在计算之内。马君武不仅大量购买图书,还向北京上海购买各种资料,1940年图书馆的藏书已经达到76 000余册。此外,农学院在梧州三角咀办农场,里面有水田、鱼塘、果园、牧场等。同时,工学院开办了工厂,从而使学生深入实际,方便学生和教师更新知识和理论,为教师搞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实验基地。在这种被马君武概括为“锄头主义”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产生的许多科研成果,对当时广西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3 加强应用技术教育

立足于复兴民族之基础,以实用教育为方针,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一直是马君武办学的原则。广西作为经济落后的省份,在开设课程时,马君武充分考虑广西当地的背景,结合地区气候开设养蜂、畜牧、种植等可以带动当地增收的特色课程。他教导学生要学习一种工作的技能,无论是粗工或细工、金工或木工、或造林或畜牧或种植,毕业以后努力搞成一个小小的樟林,养樟蚕,制樟脑之类的事业,也是有“出息”的;而拿着毕业文凭去找省主席或厅长要差事干,是“绝路一条”。他开设固定的劳动课,以此来要求学生们热爱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4 “锄头主义”思想对现代高校管理的启示

4.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今高校大多学生只是死读书,熟知各种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动手实践能力。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现有的教育制度确实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舞台。但是现如今高校教育方式在满足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应试的弊端。首先,作为选拔人才的考试,从其执行度、效果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是研究表明,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大原因就是人才的供需结构与能力出现不匹配。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理论知识很扎实,在校期间各项成绩十分优异,但是走向社会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转换成能力。尤其是工科学生在校期间各项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操作却不如一个在工厂工作一个月的师傅。此种情况加剧了现有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目前已经被许多高校意识到并给予重视,相关社团以及各种形式的学生组织都是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手段之一。

高校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管理思维,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不仅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该要求学生课下将自己学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4.2 高等教育分流

“高等教育分流是一种新的概念,是指分流主体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可能,充分考虑分流对象的意愿和条件,对分流对象进行有计划、有差别、有目的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活动。”21世纪,终身教育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潮深入人心并付诸实践,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多,人们对高等教育提供多元化选择的要求也在提高。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分流应运而生。高等教育分流的好处主要有:从学生主体来看,高等教育分流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知识及其他个人条件,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学生志趣、才能、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热情与创新的激情;从社会来看,高等教育分流能全面反映国家对人才的要求,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优化社会人才结构,促进解决就业问题;从社会与个体的关系来看,高等教育分流能协调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尽可能地将学生个体、家庭和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从而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4.3 创新教育形式

作为教育活动的中介环节,教育形式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就是在学校接受知识,非正规教育则包括家庭学校、工厂学校这种游离在教育机构以外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教育形式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尤其是随着时代赋予的教育目的的改变,教育形式更应该灵活多变地满足教育目的。现有高校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所带来的成效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针对学生个性,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热情与潜能并没有真正激发出来,创新能力更是得不到培育和锻炼。

马君武的“锄头主义”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尽管这项思想的提出与当时时代背景有着必然联系,但是“锄头主义”开创了教育形式创新的先河,对现代高校管理仍然有着启示性作用。现在高校所设课程,大都与理论知识相关,而且各省各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大都相同,并没有彰显地区特色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借鉴马君武的“锄头主义”思想创新教育形式,为创新发展提供直接的动力。

4.4 培养有技术的劳动者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日俱增,综合国力已经成为参与世界竞争的重大指标。能够在提高综合国力,推动经济增长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教育。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技术的劳动者实际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在进入社会时已经掌握了专业的技术,高校应承担起此种责任。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需要劳动者来创造的,但是普通劳动者所创造的效益是有限的。在当今科技与创新的大背景下,有技术的劳动者才是满足社会效益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培养有技术的劳动者应成为当今高校的重任。一些高校勇于创新,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学校内建立校内工厂,实现工厂与学校共经营。在学校里,你既能看到穿着工作服的学生,也能看到文质彬彬的工人。采用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而且能提高工厂员工的素质,又能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

5 结语

马君武任职管理广西大学后,使广西大学在短短数十年间,由当年第一批招生只有四十人的学校摇身一变发展成为一所文、法、理、工、农、医等齐备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蜚声国内,吸引了广大外省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求学,可谓劳苦功高。时至今日,其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高校作为教育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主要职能,对实现创新起着关键性作用。高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输出质量与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校发展迅速,规模、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过高速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停滞不前。因此,高校管理可以参考马君武的教育思想,强化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1]欧正仁.马君武传[M].南宁: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发行,1982.

[2]陈启源.三长西大的马君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3]唐耀华.从马君武办学思想考证西大精神[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4]任喜峰.高校“分流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责任编辑:卢宏业

Understan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e Doctrine” Ma Jun-wu’s Ideas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ZHANG Ning, ZHAO Dan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6, China)

Ma Jun-wu, was a famous ideologist, educator and political activis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t his early ages, he followed the Sun yat-sen, took part in the revolution, and g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olitical career. He had successively served as senato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Industry, governor of Guangxi. In 1924 Ma Jun-wu left political field and engaged in education, and became president of many higher school. In 1928, He founded Guangxi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being presid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 his distinctive thoughts in many training college management, bursting with the passion of time, and stil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urrent society.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talks about his “hoe doctrin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Ma Jun-wu.

Ma Jun-wu; “hoe doctr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24

2016-12-09

张宁(1990—),女,河南范县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政策创新。

G40-01

1674-6341(2017)01-0066-03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锄头主义
新写意主义
小猪
绕转小舌头
近光灯主义
论“共享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系
广西大学为毕业生制作今昔对比照
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简介
权力控制:权力清单制度背后的公法思维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