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

2017-03-09杨丽娟程亚星于江泠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位学分研究生

杨丽娟,程亚星,于江泠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1)

中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

杨丽娟,程亚星,于江泠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1)

本研究对美国公立大学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进行对比,找出中美高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的不足之处及美国高校的可借鉴之处。

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2.029

一、引言

美国公立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以下简称“威大”),在US News[1]的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排行中排名第一[2]。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和西南大学(以下简称“西南”)在2014年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共同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排行榜[3]中,分居第一和第三。

本文拟通过对以上三所高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和培养方案的比较,发现三校课程和培养方案的异同,以期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及其培养过程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

我国课教论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了30年,学者们对课程论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存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吉标和徐继存[4]在其研究中总结论述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教育30年发展的历史、思考以及现存问题;杜尚荣,吴文,赵鑫,崔友兴和黄雨恒[5],在2012年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综述中,也探讨了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较为稳定的课程设置模式,对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6]。然而,介绍美国高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的相关文献较少,其中较为经典的是蔡联华,他介绍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的特点培养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提出了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有益启示[7]。

虽然介绍美国和国内课程与教学论的文献相对丰富,但是大多以博士和本科生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角度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课程的基本没有。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中美三所大学的对比,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等几三方面发现中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异同,以期给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三、课程比较

笔者将以三所高校官网[8-10]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统计,试图寻找三所高校课程方面的异同(见表1)。

表1 北师大、西南和威大课程设置对比表

(一)课程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11]将研究生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即公共课、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课又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学位课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学生须按培养要求修完学位课程,才有资格申请学位。学位课中的基础课以一级学科,专业课以二级学科为划分标准,一级学科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选修课与为研究方向相关的选修课程。因此,国内的北师大和西南大学课教论研究生课程由公共课、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北师大和西南大学课教论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在公共必修课、学位课、专业选修课三方面均有学分的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必修课为英语和政治课,公共选修课为计算机、体育及其他语种的外语,公共必修课总学分为7学分。西南大学与北师大相同,学分要求为6分。学位课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北师大学位基础课开设门数分别为15和17门,要求学生学习课程门数为各3门,且要求毕业学分达到各9分。西南大学学位基础课程开设2门,要求学生学习课程也为2门,且要求毕业学分达到6学分。学位专业课开设4门,要求3-4门,要求6-8学分。专业选修课方面,北师大开设专业选修课程32门,要求毕业时修够1门,2学分。西南大学开设38门,毕业时要求修够2-6门,学分要求达到6学分。

威大课教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包括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没有公共选修课。学生需修够24个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专业选修课9学分,方可申请学位。值得一提的是威大开设了116门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其范围之广,目前国内还无能出其右者。

就总体修课门数而言,中美三高校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专业要求修课门数差别不大。北师大在毕业前要求学生修课门数为10门,西南大学10-15门,威大为8-24门。

三所高校在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比例上所差别。北师大学位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55%,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6.1%;威大的学位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62.5%,专业选修课占37.5%;西南学位课占40%-47%,专业选修课占20%。由此可以看出,三所高校学位课学分比例相差不是很大,但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威大专业选修课学分比例最高,说明威大更加重视专业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拓宽自己的学术兴趣。

(二)课程内容

三所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四类:理论课、专题研究、学术训练和实践课。理论课主要是与教育学理论相关的课程;专题研究是与专业或方向相关的专题研究课程;学术训练是学术论文写作及研究方法的相关课程;威大实践课是指威大深入课堂观察研究的课程;北师大和西南的实践课是指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或者科研实践。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三所大学的课程内容做一对比。

在理论课方面,北师大倾向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教育”上位概念的研究或者是学校发展和管理方面的,如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历史发展、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管理学、管理教育与管理培训、教育批判理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针对具体学科的课程或者教学的理论课相对较少;西南课程主要集中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如物理教育学、信息技术与物理教育、语文教育史、教师美育学、新课程语文学习方式变革、中外母语教育比较、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化学学习理论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等课程, 这些课程都与某具体学科相关。

威大课程门数最多,课程面涉及面最广,包括了“数字媒体和文化素养、跨学科阅读与写作、青少年的校内外、二语习得与应用、学校内外的教育、文化的维度、青少年英语学习者的教育、青少年英语学习者教学法、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学习者通识教育实习和计划指导、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美术教学、家庭和消费者教育的教学法、6-8岁儿童的世界语言教育、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物理教育、中学物理教育、学校健康项目的管理与组织、教师教育:酒精和其他毒品、数学知识教育:比率和比例、数学知识教学:几何和测量、小学课程、与文化相关的教学法、教育教学的关键、6-12岁儿童的世界语言教育、写作与阅读教学、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早期儿童语言习得与使用、孩子的艺术生活、语言教育、教育导论、全纳学校中的数学教学、阅读教学、数学教学、社会研究教学、科学教育”等等课程,内容从具体学科教学、学校管理到宏观教育层面的课程都有涉及,课程涵盖面比较全面和宽广,为学生学术兴趣的广泛发展提供了课程基础。

在学术训练方面,北师大研究方法类的课程种类较多,包括了“质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论、回归分析与实验设计、学术研究基础与指导(学术规范导论)、多元统计”等各类方法论课程;相对而言,西南大学的课程中只有“化学史与方法论专题、物理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教育统计与测评中外主文献研读、教育研究方法论”等几门课程;威大的学术训练课程包括“研究和论文、科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质性研究方法1、教育质性研究方法2、课教论研究和评估范式、学校行动研究”等课程,但是缺乏针对具体学科学术课程。

在专题研究方面,国内两所大学开设课程比较类似,主要集中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或者是教育理论的研究;威大专题研究课程如双语问题、世界语言教学的前沿问题、ESL教学前沿问题、课程发展研讨、教育伦理研讨会、当代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幼儿到中学学生的教育研讨、健康教育题材、方法和热点研究、以学科为基础的教育研究等课程不光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还具有前瞻性,研究范围较广。

在实践课方面,北师大和西南的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或者科研实践;比较常见的教育见习是研究生深入课堂学习如何授课,但时间较短,科研实践一般是指跟随导师研究项目进行科研实践。而威大的实践课程通常是指研究生深入课堂实地观察课堂,包括了“小学教育实习、音乐教学实践课、幼儿教育实践、小学教学实习3、后期中学教育实践、科学教育实践、中学英语教育高级实践、社会研究教学实践、中学美术实践、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由此,中美课教论研究生实践课的差异可见一斑,国内实践课程不仅注重教学实践,也注重科学研究;威大实践课开设方向多,聚焦不同学科,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学实践,更注重教学一线观察。

(三)培养方案

1.培养方向

威大培养方向包括课程研究、全球化研究、数字媒体、数学教育、音乐教育、科学教育、社会科教育、文学研究、ESL教学、双语教学、世界语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教师教育、幼儿教育研究等培养方向,不但涉及具体学科的教育,还涉及更宏观的教育研究方向。北师大的培养方向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脑认知与教学、科学与环境教育、学校咨询等,以具体学科的培养方向为主。西南大学的培养方向主要则更集中在教学论和课程论方面,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论、教学论、比较教学论等方向。

2.培养目标及方式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威大最初旨在培养已具有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初等教育教师资格的教师,其课程的目的是为这些人顺利进行教学实践工作而设定的。

国内两所高校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人才。西南大学提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的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扎实、对教育现实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熟练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门研究人才。”北师大的培养目标为“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追踪学科知识前沿,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或其他专业管理、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的素质和潜力。”

可以看出,威大更倾向于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能力,而国内两所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在培养方式上,三校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导师负责制。

3.科研要求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的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一般学习年限为3年,要求学生能够“在公开合法杂志上发表教育类学术论文1篇以上(不少于3000字);在导师编著并公开发表的学术类著作中写作一章以上(不少于1万字);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并发挥重要作用(需导师证明)”。

北师大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要求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生达到以下科研条件才能毕业:硕士学位论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学位论文用英文写作的,需附5000到10000字的中文缩写。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威大的学制为1-8年,研究生一般可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在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并将结果体现在论文上即可毕业,无其他硬性要求。

由此可见,国内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培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做准备,所以有科研要求。而威大的研究生一般一年内完成规定课程,毕业前只要求上交项目论文。

4. 毕业要求

西南和北师大在毕业要求中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较多。西南大学要求学生修够30学分、完成必修课程和毕业论文(且毕业论文达到下述两个条件之一:1.学位论文外审有一位外审专家给予总评合格及以上评价者;2.有本校本专业3位硕士生导师认定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够毕业。北师大要求学生按要求达到35学分、 完成必修环节,通过中期考核(必须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完成毕业论文(基本要求: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一至二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人组成,成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即可毕业。

威大研究生除了要达到学分要求,上交项目论文外,在毕业前还要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分为三种形式(4小时的笔试、一周的可带回家做的作业、1.5-2小时的关于自己毕业论文的答辩),考试形式由导师确定;另外威大学生在毕业前还需达到学校以及学院要求的GPA,而国内两所大学并无此类要求。

四、结果与启示

通过对中美三所大学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对比,对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有一定了解,并发现中美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的不足之处及美国高校的可借鉴之处。

首先,我国课程设置方面,较高的公共选修课比例,占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研究的精力和时间;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开设的课程内容聚焦但涉及面较窄,对专业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课教论专业的跨学科课程少甚至没有,不利于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和培养创新能力。美国大学(如威大),多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开设了大量的跨专业课程,这点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其次,在培养方案方面,美国大学为了保证毕业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有专门的研究生毕业考试。而我国研究生培养方案里,除北师大设置了中期考核机制,没有研究生毕业考试机制,通常是毕业论文合格即可毕业,对学科知识水平没有过多要求。我国师范类高校在课教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可借鉴美国高校威大这种毕业考试机制以保证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第三,在科研方面,由于美国高校更注重对研究生课程的修习和教育教学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研究生的科研要求相对不高。我国以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为主,因此对研究方法和学术训练更加重视,对科研要求和毕业论文要求更高。

但是,由于国内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比较重视,而对于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并无具体要求,许多毕业生在从事一线教学的时候学科能力捉襟见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威大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程选择余地,对学生毕业成绩做出较高的要求,促使学生注重修课质量,提升学科专业能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师范类研究生毕业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应该加强对毕业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培养出既具有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学科教学实践能力的合格教师。

[1] USNews [EB/OL].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education-schools/curriculum-instruction-rankings.

[2] 邓艳红. 中美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14(8).

[3] 中国科教评价[EB/OL].http://www.nseac.com/html/236/655484.html.

[4] 吉标,徐继存.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30年历史、现状与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2(10).

[5] 杜尚荣,等.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30年:经验、挑战、问题与展望——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综述[J]. 教育学报,2012(2).

[6] 董俊虹,董 芳,王润孝. 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 (5).

[7] 蔡联华. 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及启示[J]. 科教文汇,2012(12).

[8] 北师大研究生院.[EB/OL].http://graduate.bnu.edu.cn/.

[9] 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研究生院.[EB/OL].http://grad.wisc.edu/catalog/index.html.

[10] 西南大学[EB/OL].http://www.swu.edu.cn/.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0/200409/3133.html.

[责任编辑 李亚卓]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ino-American Curriculum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YANGLi-juan,CHENGYa-xing,YUJiang-ling

(Xi’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1,China)

The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urriculum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between two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an American univers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wo teaching systems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contents and training plan. It concludes advantages of the curriculum in home universities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curriculum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s; training plan; comparative study

2016-10-08;

2016-12-24

杨丽娟,女,四川绵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外语教学法。

■职前教育

G423

A

2095-770X(2017)02-0133-04

猜你喜欢

学位学分研究生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分美食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