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前台、后台”视角的温泉文化开发与保护模式
——以安徽省半汤温泉为例

2017-03-09宋风长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前台物化后台

朱 颖, 宋风长

(1.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 安徽 合肥 238000; 2.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安徽 合肥 238000)



基于“前台、后台”视角的温泉文化开发与保护模式
——以安徽省半汤温泉为例

朱 颖1, 宋风长2

(1.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 安徽 合肥 238000; 2.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安徽 合肥 238000)

运用“前台、后台”理论,分析安徽半汤温泉的文化开发和保护现状,发现温泉文化保护在旅游开发中存在“后台”对“前台”的支持力度不足、“前台”吸引物建设偏少、“后台”研发单位过于单一、“后台”保护手段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前台、后台”的半汤温泉文化保护理论:“前台”是“后台”的温泉资源经整理和挖掘后,让游客产生旅游凝视的场域;“后台”是温泉文化原真性体现的核心场域,是研发温泉旅游产品,确保“前台”具有竞争力的动力源;“前台”重在展示,“后台”重在保护与研发.

前台; 后台; 温泉文化; 温泉旅游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的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旅游产品的关键[1].随着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升华,文化已成为旅游者的向往点和出发点,是旅游景观吸引的渊源,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2].在21世纪的休闲体验经济时代,作为一种集度假、休闲、康体于一体的现代温泉旅游,其“物化”享用已上升到了具有现代体验消费特征的休闲层面,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极,而与温泉旅游相关的“非物化”文化欣赏已成为消费者心灵体验的重要方式.

在温泉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温泉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加深,如何在有效保护温泉文化的基础上提高温泉旅游经济效益,成为旅游企业与目的地文化保护组织间较难协调的问题,也是学者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切入点.我国学者对旅游开发及其文化保护模式作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民族文化研究,但温泉文化研究相对单薄.吴必虎等认为将整个社区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态博物馆,通过不同的模式记载、保护和传承社区的文化精髓,对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3]马晓京认为“建立民族生态旅游村”[4],以小规模发展、游客数量限制、局部开发等原则对文化进行开发.但生态博物馆和民族生态旅游村都相对狭窄,建立大范围的文化保护区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将更加有效[5-6],文化保护区可通过 “前台”“帷幕”“后台”进行有序开发[7],从而促进区域旅游持续发展.从文化保护效果看,生态博物馆只是博物馆的一种发展形式,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民族生态旅游村的模式对文化开发和保护有一定效果,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前台”“帷幕”“后台”开发模式是渐进式可持续性的开发,是生态博物馆和民族生态旅游村所欠缺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从实际调研来看,安徽省众多的温泉旅游目的地大多处于社会经济待发展的温泉小镇,且具有共同的特征:地域文化有特色、旅游发展有潜力.本文运用马康纳的“前台、后台”理论,探索温泉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以期为安徽省温泉旅游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1 “前台、后台”理论

旅游人类学家马康纳将戈夫曼的“拟剧论”大胆地演绎到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与“现代性”关系的尝试中[8],把旅游场域比作一个大舞台,并分为“前台”和“后台”.游客与服务人员直接接触交流的开放性空间为“前台”,是游客表演和旅游产品展示的地方;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和研发的封闭空间为“后台”,是社区居民正常生活和休闲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旅游资源附载地[9].“前台”是温泉文化展示区,游客可有认知准备地对温泉文化进行凝视,亲身体验目的地的温泉文化,进一步提高体验的附加值.温泉旅游目的地通过前台展示能使游客驻足.“后台”是整理、挖掘、保护温泉文化的核心区,是温泉文化的研究性空间和考证性空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温泉历史记载和文化事实,也是真假温泉的有效佐证.从安徽省温泉旅游目的地来看,温泉沐浴大同小异,真正能让游客品味的则是目的地璀璨的温泉旅游文化.前台是游客体验温泉、凝视温泉的场域,后台则根据游客的需求推陈出新,从而使温泉文化得以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2 半汤温泉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2.1 温泉古镇欠缺真实

朱颖认为文化载体是温泉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化载体的“物化形式”和“非物化形式”对旅游凝视有着关键性影响.[10]王艳平认为温泉的真实性对游客的消费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温泉的“真实性”或“本真”,是引导“旅游者凝视”的关键[11].旅客获得真实性的温泉旅游体验,以及旅游规划管理部门对温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离不开目的地温泉的“物化”表达.从半汤镇的物化表达现状来看,极少有能让游客凝视的温泉文化吸引物.由于游客体验及驻足目的地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具有真实性的物化展现尤为重要.这些物化的展现也是温泉旅游地“符号化”的凝视,温泉景区规划可以根据这种需求建设一些温泉旅游“符号化”的建筑或标志性的真实案例.2015年古半汤温泉公园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温泉古镇欠缺真实的现状,类似的温泉文化开发仍需加强,其真实性要做到“随处可见,无处不在”,要加强建构温泉旅游凝视的参照物.

2.2 温泉疗养面目全非

1949年后,我国工人、军人在社会中享有了特殊的地位,因伤治病疗养的需求逐渐增多,半汤温泉被再次重视.1953年,安徽省医疗科学工作队对半汤勘察,查明温泉含有30多种活性元素,并含有大量氡气,可以治疗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皮肤方面的疾病共50多种[12].随后在半汤逐渐兴建了干部、工人、空军、地质、电力5家疗养院,接待全国的工人和军人患者来此休养理疗.1980年,半汤温泉进入新的发展高峰,陆续建设了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粮食系统、财政系统、税务系统等温泉培训中心及会展中心.1990年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再调整,疗养院开始逐渐衰落,为了有效地利用半汤温泉资源,面向大众的温泉洗浴全面开放.2000年后,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性消费和享乐性消费盛行,大众温泉洗浴逐渐被淘汰,又有重新回归帝王温泉的趋势,温泉旅游开始复苏.2010年在深业半汤御泉庄项目的带动下,温泉的商业化开发拉开大幕,半汤五大温泉疗养院被大规模商品化开发,温泉文化符号难以寻觅,造成了文化不如商品化的现象.在没有亲历泡汤、洗浴或进驻疗养的体验下,很难让游客体会到曾经的温泉疗养胜地.温泉疗养文化在传承、发展方面逐渐丢失.

2.3 温泉沐浴风情不在

温泉资源私有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温泉利益的获取也极速化,民俗风情在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初期的粗放式开发模式基本不会考虑文化的保护.相传半汤温泉没有被商业化利用前,本地居民还有裸浴的习俗,虽然习俗消失的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认为半汤镇至少有过有特色的地域温泉风情.朱颖认为温泉旅游裸浴产品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丰富温泉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民俗风情.[13]我国许多地方都保有裸浴的习俗,如天生桥温泉、乡城然乌温泉、勐拉温泉、西藏德宗温泉等[14].然而,一些断章取义者对此现象运用各种手段高度关注,致使纯自然的温泉风情逐渐消失.习惯裸浴者不敢再裸,于是这些人只好穿上遮羞的衣服进行现代文明式的裸浴.在主打地方温泉旅游文化特色的大旗下,政府设立“后台”式的半汤镇温泉裸浴民俗风情区,限制外来旅客的进入;温泉旅游企业则通过“前台”建设围墙式的裸浴区,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限制具有摄像功能的相关产品带入裸浴区,通过游客数量限定,吸引高端消费群体来体验温泉沐浴文化.

2.4 温泉源头难觅踪影

形态各异的温泉旅游不论如何发展,多以泉水体验为核心竞争力,以水的不同存在形式展示地方文化、企业文化等魅力.然而温泉资源是有限的,很多地方无限量开采,致使温泉资源逐渐枯竭,“假泉”[15]登堂入室,因此温泉源头的保护与开发在旅游中所承载的价值越来越大.半汤镇所有的温泉旅游企业以及半汤镇政府并没有把泉源作为吸引物来开发,忽略了它存在的价值.事实上,温泉源的发现和初期的利用形式都可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给游客,其间的历史典故和人文情怀也可通过现代手法或物化载体来呈现,从而打消游客猜测真假的消费心理.据《隋书·地理志》记载: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东郊)有半阳山,山有汤地,两口流量较大的温泉,相距不足千米,一为冷泉,一为热泉,两泉汇合处冷热各半.[10]现在不论是热泉还是冷泉,源头及现场保护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从国内古温泉的保护与开发的经验来看,临潼华清池温泉旅游区,温泉一号水源、二号水源及贵妃池已作为吸引物的形式供游客凝视体验.半汤温泉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古温泉之一.半汤温泉也可通过物化载体进行历史复原,使游客能看得见、闻得到、摸得到,体验到温泉的真实性,从而发挥“温泉源头”带来的旅游效应.

2.5 温泉典故藏匿史书

旅游凝视中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是构成旅游吸引物的主要元素,也是游客旅游“行为强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温泉旅游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应本着“自然景观是基础,人文景观是招牌”的理念,把与温泉相关的历史人物重新塑造,与游客进行“对话”,给游客以“交流”的冲动.可供后台挖掘整理后走向前台的半汤温泉人文典故史书记载较为详细,如:康熙版《巢县志》记载桐城人戴名世、方苞,庐江人孙维祺三人前往京城赶考,偶遇半汤,浴毕后,宿一舍,谈文章、论古今.孙维祺曰“半汤属自古御用圣地,应为‘御’也”;戴名世曰“泉水半冷半热乃‘神’也”;方苞曰“泉水可饮乃为‘汤’也”,半汤温泉“御神汤”的美誉自此流传.[16]1938年,冯玉祥将军为半汤修建了12间浴室,男女各半,自此半汤第一次有了名副其实的浴室,巢县也第一次有了女浴室.巢县县长郭汝台感慨至及,挥笔写就唐代诗人罗隐的诗句“饮水鱼心知冷暖,濯缨人足识炎凉”.然而这些历史温泉典故却仅能记载在史书上,流传在口头上.与之相关的更多温泉典故不能以物化形式或情景再现的形式供游客凝视,游客“与众不同”的温泉体验很难实现,因此“后台”的整理、挖掘和研究是确保“前台”场域存在的支柱.

3 温泉文化保护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后台”对“前台”的支持力度不足

作为后台的规划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影像或图文资料将规划方案展示给游客,让游客了解半汤温泉的发展远景,期待重游.合肥市在积极打造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半汤温泉是其核心规划对象,然而半汤温泉及其周边温泉一直缺少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处于低等级状态,配套设施也略显落后,大多游客匆匆而过,温泉旅游没有带动目的地相关服务产业的蝴蝶效应.针对合肥地区温泉旅游的开发以及温泉文化的保护,合肥市政府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标准,打造环巢湖地区的温泉旅游品牌.2014年合肥市规划局和旅游局开展全球招标,按照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及目的地设计对半汤及周边温泉进行规划,广泛征集有创意、可实施的概念规划方案,对温泉度假区进行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综合一体化保护与开发.其中差异化开发是半汤温泉旅游发展的主要策略,通过后台整理挖掘温泉文化,缔造前台具有凝视价值的空间景观,打造各具特色的温泉度假品牌与旅游项目,后台温泉文化整理急需形成行业远景规划,以满足前台的旅游效应.

3.2 “前台”吸引物建设偏少

安徽省温泉旅游一直处于模仿的发展模式,并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然而游客的体验需求对企业的温泉旅游产品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温泉养生已成为现代温泉旅游的主流,温泉休闲旅游的诉求依然强烈.近10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温泉项目已近百个,目前在建的温泉还有近百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17].广东御温泉的开发模式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纷纷被效仿的对象,后御温泉时代,眼前经济利益至上,温泉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并没有引起旅游企业的重视.这种同质化的竞争很难打造温泉旅游吸引物,不管是养生还是休闲,温泉旅游的文化灵魂不能丢弃.调查显示,安徽的温泉旅游企业能赚钱的不多,以没有文化内涵的温泉水进行营销,很难产生温泉经济效益.大多温泉旅游的存在主要是用来推高旅游地产,通过地产升值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半汤御泉庄也不例外,旅游地产是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少花精力投入在吸引物的建造上.半汤古温泉公园建立在十字交叉路口,来往车辆多、没有停车场、面积小等各种因素很难吸引游客的凝视,古温泉公园只是吸引物培育的萌芽阶段.后台的到前台的距离依然较远,后台能给前台提供有价值的展示元素还远远不足.

3.3 “后台”研发单位过于单一

随着温泉旅游的深入开发,旅游企业和当地政府已达到了既定的经济目标,然而这些温泉红利很少反哺给当地居民.温泉旅游在市场化运营下,当地居民与温泉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亲密度和责任感已逐渐淡薄,让其津津乐道的温泉旅游目的地主人公优势也已逐渐消失.严冬居民在雾气腾腾的半汤河上洗衣服、洗菜的具有高度旅游凝视价值的场景已很难见到,而大量的温泉洗浴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排入半汤河是其场景消失的主要原因.另外粗暴式的旅游开发及毫无机制性的保护措施等因素也不容小视.可以认为温泉旅游的“后台”文化已被“前台”的商业化经营逐渐蚕食.民间温泉保护组织缺失、资金支持不到位,以及当地居民的温泉文化保护能力都不足以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温泉旅游企业长期博弈.在发展地方经济的政策指引下,政府对温泉文化的保护已屈从于温泉旅游企业的发展规划.殊不知,当地居民才是温泉文化保护的有生力量和后台温泉文化传承的主要人文载体.

3.4 “后台”保护手段缺少创新

从载体的呈现方式和效果来看,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载体更具有吸引力.载体的呈现方式主要有“物化载体”和“非物化载体”.温泉文化的物化载体主要有寺庙庭院、传记碑刻等能看得到的实物;非物化载体主要有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原始现状等在史书上的文字记载.温泉旅游地的旅游凝视参照物已基本不局限在原有的历史实物上.随着现代灯光技术的发展,把温泉水、灯光、声音加以融合,同样可呈现游客美好的旅游凝视,给游客以亲临大自然的存在感和穿越历史时空的空间感.非物化载体通过现代化的呈现手段,如广告策划、网络传播、便携式的磁盘刻录等,让温泉文化重新焕发了绚丽的色彩,更能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温泉文化.游客可以通过“物化”和“非物化”的载体等形式了解目的地温泉文化,“非物化”的载体开发是后台温泉旅游产品走向前台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半汤温泉文化的保护除了少有的物化形式,非物化形式的保护基本还处于谋划阶段,没有出台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开发策略.

4 “前台、后台”保护模式下的半汤温泉文化保护

4.1 “前台”——温泉文化展示的舞台

“前台”是温泉文化展示的舞台.在温泉旅游开发过程中,核心景区是“前台”的主要场域,核心景区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创造与目的地温泉文化相关的旅游吸引物,把温泉文化通过“物化”和“非物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游客的旅游凝视能在第一时间发生.前台的“物化”载体主要包括温泉水源点、温泉旅游的标志性建筑、疗养院的标志物、疗养类别图文并茂的展示台等;前台的“非物化”载体主要包括温泉典故、温泉风情传说等,可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展现给游客,也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达到体验剧情的开发效果.核心景区作为前台的场域,更是温泉文化展示的“舞台”,也是把游客引入佳境的有效铺垫,通过游客凝视然后再体验温泉,从而使温泉文化距离其“原生性”“真实性”越来越近,使旅游凝视和温泉体验相互升华.

4.2 “后台”——温泉文化沉淀和发展的核心

“后台”是温泉原生态文化的生存性和保护性空间.“后台”相对于“前台”游客数量及游客行为都受到了特殊的限制.温泉文化的真实性唯有通过“后台”的保护,才能保留地方的温泉民族风情,让原汁原味的温泉文化得以传承.半汤镇原有的温泉民族风情可以作为吸引物进行有计划的复原.通过规划设立温泉民族风情保护区,保护地方居民原有的温泉洗浴习惯,甚至对裸浴的民族风情加以规范性的保护.温泉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可以通过定期、定时、定量对游客加以限制,让高消费、高素质的游客参与民族风情体验,在提高旅游经济收入的同时,让游客有重返的消费热情.可见,“后台”是保护温泉民族风情以及温泉真实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温泉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存在性场域.

与温泉文化相关的历史物件、历史典故记载,可以通过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后台”加以保护与传承,同时能让学者型游客加以观看和研究,与地方温泉文化工作者进行交流、探讨,使地方能有效地整理温泉文化、挖掘温泉文化,从而对“前台”的“物化”载体推陈出新,使游客每次都有不同的凝视对象和新的温泉体验.因此,旅游管理部门要将博物馆、主题公园的建设纳入到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范围之内,通过建立“前台、后台”的文化保护模式,将“前台”获得的经济收入进行有计划的再分配,以“前台”的经济收入来反哺“后台”,确保“后台”保有强劲的研发动力,使“前台”具有浓重色彩的文化魅力.

5 结 论

温泉旅游文化的“前台”展示,主要通过“物化”形式的文化载体再现温泉实物、情景,把历史典故和文化风情等“非物化”的文化载体通过现代舞台剧配以声效、灯光技术惟妙惟肖的演绎出来,让游客体验古人的历史足迹和生活习俗,达到身临其境的穿越感.体验经济时代,文化体验的吸引力已超越了温泉水质的本身魅力,通过“前台”展示建立旅游凝视场域,不仅能提升游客的感知力,还能增加目的地的竞争力.温泉文化的“后台”研发,主要体现在温泉民族风情及温泉文化的整理和挖掘上,唯有通过“后台”的研发,“非物化”的温泉文化和民族风情才能传承和再现.对于已有的后台温泉文化,接纳游客时对其要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以免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针对当地的居民保护行动,要给予温泉利益反哺来加以鼓励.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者和文化工作者对温泉历史文化和现代休闲旅游加以融合发展研究,通过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温泉书画、文物档案馆等,对温泉文化加以针对性的保护.“后台”温泉文化保护的“深度”决定了“前台”文化的“亮度”.

[1]简王华,滕健.桂西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2):90-93.

[2]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余青,吴必虎.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人文地理,2001,16(6):41-43.

[4]马晓京.民族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2,90(22):23-28.

[5]吕一飞,郭颖.论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建立[J].旅游学刊,2001,16(1):62-66.

[6]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68-71.

[7]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8]MACCANNELL D.Staged authenticity: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9):589-603.

[9]GOFFMAN E.Encounters: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Interaction[M].London: Penguin,1972:7-13.

[10]朱颖.温泉旅游文化载体探微——以安徽半汤镇为个案[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92-94.

[11]王艳平.温泉旅游真实性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1):59-63.

[12]新浪安徽.半汤温泉[EB/OL].(2016-03-20).http://ah.sina.com.cn/travel/lyzg/2012-01-18/2269.html.

[13]朱颖.返璞归真和与时俱进温泉旅游开发的抉择[J].枣庄学院学报,2010,27(2):142-144.

[14]蚂蜂窝.探秘国内裸浴温泉的另类风情[EB/OL].(2016-03-20).http://www.mafengwo.cn/travel-news/176441.html.

[15]朱颖,陆林.低碳语境下安徽温泉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以半汤、汤池、香泉三镇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23(1):23.

[16]杨晶.庐江博物馆展陈大纲设计方案[D].合肥:安徽大学,2013:7.

[17]3158财富安徽.安徽温泉旅游大打养生主题[EB/OL].(2016-3-20).http://anhui.3158.cn/info/20140530/n24823889964753.html.

[责任编辑 高俊娥]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Mode of Hot Spring Culture Based on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Perspective

ZHU Ying1,SONG Fengchang2

(1.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Hefei 238000, China; 2.Offi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Hefei 238000, China)

Using the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Bantang hot spring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hot spring cultur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such as insufficient support of background to foreground, less construction of attractions to foreground, oversimpleness of background r & d unit, lack of innovation in the means of background protection and so on.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culture protection of Bantang hot spring based on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Foreground is the field that background hot spring resources attract tourists aft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s the core field of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hot spring culture. It is the power source of developing the hot spring tourism products and ensur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oreground. Foreground focuses on display, and background focuses on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eground; background; hot spring culture; hot spring tourism

2017-02-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6A0795);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5tszy095). 通信作者:朱颖,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温泉旅游.E-mail:316706355@qq.com.

F590

A

1009-1734(2017)04-0096-06

猜你喜欢

前台物化后台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后台暗恋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后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