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以“美”,树人以“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形上沉思

2017-03-09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培育

江 峰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435002)

立德以“美”,树人以“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形上沉思

江 峰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435002)

近年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文章和著述颇多,有一些可谓发人深省,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比较高的指导价值,居继清《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一书,就是其中之一。读他的书,透过充满书页间的淡淡墨香,能够感觉到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长于思考的大学教授的心灵律动。作者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特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视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更迭之间,穿越时空的流转变换,从人类文明与价值文化的深层,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予以了形上沉思,突出立德以“美”,树人以“新”。“美”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而美,“新”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人而新。细细品味,可以感知,一种新时代哲学反思的精神和辩证思维的灵动气息,充盈于全书之中。例如,依据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和实际需要,作者就从认知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价值观建设的多重关系进行了辩证反思。

在认知层面上,他认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必须辩证地把握好自觉与自信、应然与实然、教书与育人的三重关系。就自觉与自信而言,“自觉基础上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自信指导下的自觉才是真正的自觉。”(居继清:《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4页)处理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与自信,就不仅要让学生“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严重性及紧迫性有自觉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有主动、积极自觉的担当意识与担当行为”( 同上,第45页),同时,也要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及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从而坚定不移地去实践它,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 同上,第45页)使他们能够做到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去建立其自信,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去强化其自觉。就应然与实然而言,应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的目标与愿景,而实然则是这一工作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是其实践依据和动力来源。应然向实然转化的中心环节就是这一工作的有效展开。而这一工作的现状,要求教育者必须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使大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追求上有获得感,这样教育者才不至于愧疚,才有踏实感。就教书与育人而言,“教书要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书,育人要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人”( 同上,第48页),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书育人,就是偏离正确办学方向的、失败的、徒劳无功的教书育人。

在实践层面上,他更强调,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必须辩证地把握好培育与践行、立德树人与实践育人、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重关系。尤其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红线贯穿到立德树人之中,解决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的问题,立德以“美”;解决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人的问题,树人以“新”。在他看来,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就难以树社会主义“新人”,不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人,就无从立社会主义“美德”。

可以说,诸如此类相关问题的辩证参悟与透析,如一束束思想的火花,在书中数处闪现。正是长于哲学的深层思考和善于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所以作者才能够统观全貌,站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予以积极的问题反思和精辟的观念提炼。

例如,他认识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是一个基础性、系统性、艰巨性的工程,必须以立德树人统领,以科学化举措推进,使之成为希望工程、精准工程、精品工程;又如,他透视到这一工程实施的基本现状和突出问题,认为其求实不够,缺乏“三性”,即“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保障不够,缺乏“三度”,即“支持度、持久度与投入度”;给力不够,缺乏“三力”,即“说服力、吸引力与引导力”;覆盖不够,缺乏“三进”,即“进渠道、进网络、进宿舍”;落实不够,没有重视落实“三责”,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权力加强不够,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没有充分彰显;严管不够,红色地带的加强,黑色地带的反对,灰色地带的转化,都仍需努力;创新不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知与行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三个方面的创新,仍需强化。在这个基础上,他明确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探讨了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个误区,分析其形成危害、表现及走出误区的对策,特别强调要培育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论者,培育其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求真态度,使之能够真学、真信、真用,并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获取“营养品”,不断增强三种力量,即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力、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执行力;还如,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认为思路决定出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把主题亮出来,把阵地用起来,把工作抓起来,把力量汇起来,把方法多起来,把要求严起来,把绩效实起来,要通过培养理论素养、传承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依托网络教育、榜样引领、教师示范、日常生活、节庆活动、制度保障等等多种路径,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深刻的思想穿透力。

带着一种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者深切地体会到,对于立德树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予以思考与探索,应是一个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的时代课题,这个课题,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意义重大。因此,他特别注重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自身本职工作连贯起来探讨,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上下功夫,处理好热点与着力点、重点与着力点、疑点与着力点、切入点与着力点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渠道、重要阵地的地位和作用也要充分肯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讲好五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

在当今网络传媒的触角无处不在、知识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多元化社会思潮十分活跃这样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谓任重道远。而肩负这一时代使命,对于新时期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在思想上需要有大智,在伦理上需要有大善,在艺术上需要有大美,在科学上需要有大真。相信,作者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形上沉思,一定会引发更多有益的探索,形成更为丰硕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 周觅

2016-11-30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1.30

江峰(1965-),男,湖北赤壁人,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

G410

A

1003-8078(2017)01-0123-02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培育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