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3-09谭晓虹董晓华田嘉铭张利民王书华王志宝

关键词:本科生药学实验教学

谭晓虹,董晓华,杨 辉,田嘉铭,张利民,王书华,王志宝

(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药物化学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谭晓虹,董晓华,杨 辉,田嘉铭,张利民,王书华,王志宝

(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药物化学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有机化学广泛渗透药学各专业,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实验并重的学科。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对学生巩固和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是药学专业今后学习与实践中的学科(如:药物合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等)实验的基础,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有机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教研室承担着药学系药学、药剂及临床药学等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药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的实验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其以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独立开课,强化有机实验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一直以来在药学专业教学中是作为有机化学理论课的补充而设置的,所以一直以来和有机化学理论课合并开课,学时少且在期末总成绩中一般占20%的比例,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明显不足。且由于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材编写更新速度较慢,实验课程体系陈旧,满足不了学生对药学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自2010年,我们逐步开始实施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独立授课,小班授课,同时增加实验课学时,目前学时数为54学时,并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原有基本操作实验及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大了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内容。同时将实验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提高到30%,并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进行改革,实行平时考核、基本技能考核及综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原来实验成绩只来源于实验报告的考核标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在教学安排上,考虑到知识更新的加快及药物开发的热点,为药学专业学生今后工作及深造考虑,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掌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出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最需要的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结合本学科现状,尝试将成熟的前沿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例如,将HPLC、GC等技术应用于分离和鉴定中,在提供接触新技术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自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以来,大大改变了过去那种不重视实验课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1]。

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体现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实验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其创新能力[2]。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体现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但是,目前大多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照教材或者教师的演示一步步完成实验的模式。并且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为理论教学服务,存在着“验证性实验较多,偏重于获得实验结论,忽视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问题;实验内容多数为经典实验,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比较成熟和完善,只要按实验指导“照方抓药”即可完成实验,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步骤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轻视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缺少反思、评价和迁移”的弊端[3]。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无法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针对药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及学生今后的发展前景,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根据我校药学专业特点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在注重综合性实验先进性、开放性的同时,兼顾药学专业研究特色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结合了教师科研课题的内容。综合设计有机实验的改革从课题布置开始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基础上,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并运用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设计实验方案,经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前准备,并进行课堂讲解,从而减少实验中盲目操作现象。实验完成后及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小组讨论或讲座的形式经学生和教师评议后给出成绩。

本项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热情,并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同时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作风、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机化学实验设计性教学模式改革后,我校药学专业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且药学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及毕业工作后,因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药学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3 改革教材体系,进一步明确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目的

实验课程的教材建设是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体现学科专业教育和科研的发展水平。全国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没有统一的规划教材,我们在充分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现有硬件设施、科研和经费投入情况,总结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明确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的任务目的,同时吸收其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优秀内容,将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和更新,认真编写了适合药学专业使用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该教材设置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指导,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构建了以“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维创新”为线索的教材体系。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学生及兄弟院校的欢迎和好评。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更新实验教材,在增加本专业新技术、新理论的同时,实验教材中适当增设相关专业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如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都是以药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4]。而其有效成分多为有机化合物,因而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将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内容相结合,例如从烟丝中提取烟碱的实验,把生药学实验中使用的生物碱的沉淀试剂补充进去,使各学科实验间有效衔接,增加系统性。这样不仅涵盖了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又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运用和总结。另外,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主要服务于医药研究机构、医院及制药企业,学生的培养必须符合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注重专业质量和特色。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医院、药房、药厂的药物管理与新药开发等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验教材中增设了新药开发与药物生产的发酵技术、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检测等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实验课作为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实行双语教学至关重要[5],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特点,为创造专业氛围,方便学生查阅各种资料,阅读英文文献,运用各种相关软件,提高论文的可交流性,并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中外文专著及论文文献正着手编写一本适合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英文版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在保证圆满完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使学生阅读英文文献资料的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使其工作适应能力增强,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4 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倡导低年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

为了提高药学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药学系自2010年起对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及与教师研究领域相关的实验内容,实行本科生实验教学导师制,并且积极倡导具有实验经验的高年级本科生带教低年级本科生,不仅实现了培养本科生实验能力的目标,更使得我们在带教老师与本科生之间的“导学”关系上积累了经验,对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6]。这种模式一般由高年级本科生带领低年级学生从文献检索开始,检索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方法及最新进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建议及学生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实验结果经教师组评定给出相应的结论。这种实验教学的新尝试,在鼓励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了由高年级本科生带教低年级本科生的本科生导师制,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力。而且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充分参与,不仅有助于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和研究型课题的连续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了责任感和适应性。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立性和系统性,可直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及创新思维能力。随着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质日益受到重视,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培养出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新性人才,适应社会对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需要。

[1]卑占宇,罗晓冰,李加林,等.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32-135.

[2]王津,林友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6):453-454.

[3]刘雪梅,田晋红,陈菲.药学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30-133.

[4]蔡少青.生药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易兵,郭文辉,谭正德,等.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17-120.

[6]张潇予,王新新,尉文新,等.高年级本科生带教创新实验新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95-98.

[责任编辑:李蓟龙]

谭晓红(1969-),女,河北张家口人,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药物分析、药物化学。

R-4

C

10.3969/j.issn.1673-1492.2017.02.019

来稿日期:2016-10-08

猜你喜欢

本科生药学实验教学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