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体育院校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
——以云南省为例

2017-03-09刘昆杨勇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710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院系体育赛事

□刘昆杨勇(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71005)

浅谈我国体育院校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
——以云南省为例

□刘昆杨勇(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71005)

体育院校作为我国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摇篮,为我国的基础体育教育事业及其他体育产业发展需求供应了大量的人才;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反作用于体育院校,为体育院校相关专业开设,人才培养及社会相关体育人才需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了探寻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双方发展的辩证关系,找到更好的服务我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办法,建议政府加强与体育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切实结合社会需要;全面开启体育产学研合作模式。

体育院校体育产业发展辩证关系

引言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强盛程度及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参考因素;而体育院校是专门培养体育相关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各级教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各层级教练员培养、各类型体育经济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面推动体育经济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协调健康运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内在需求与必然趋势之一,加强体育院校与政府的深度合作是促进国民体质提升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社会经济主体与教育单位深度合作获得发展是两者的诉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撰写需要通过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发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下载与研究相关的书籍、文献、论文,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参考。

(2)访谈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就我国当前体育院校及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就当前云南省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设计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共计发放体育教师问卷10份回收10份,随机抽取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一到大四年级学生,每个年级50人,总200人,男女生各100名,共计发放200份回收200份。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体育院校体育产业共同发展现状

我国在2009年以前,针对大范围内的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间广泛合作,还没有被普遍重视与提及。2010年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开使重视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问题,2010年国务院发表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又被广泛称作体育产业振兴计划)。该《指导意见》提出“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进步必须全面重视体育院校作用,强调各体育院校也必须根据时代需求,调整当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当前发展需求的学生”于此出现一些好的迹象,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体育部门开始认识到体育院校的重大作用,全面加强合作。除此之外,一大批体育院校也认识到了人才培养必须与体育产业及市场需求相结合,主动顺应时代需求,开设体育产业体育经济有关课程,申办“社会体育资质认定”基地,开设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等社会体育团体法人,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及体育经济“联姻”、“合作”、“共进”的新时代全面开启。

2.1、合作关系初步形成

(1)云南省体育部门开始注重与体育院校的合作。

云南省体育部门与体育院校的合作面:

第一,正视了体育院校对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的重大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经云南省体育局职鉴联席会议审核决定,批准云南省体育职业技术运动学校、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作为云南省体育职业特定培训基地;批准云南师范大学、大理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为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认定单位。这些体育职业培训基地的创建与设置,提升了云南省体育院校学生社会适用性,也增加了体育院校和体育产业的沟通渠道。

第二,充分利用体育院校学生人力资源表现在两个方面:

为了增加体育院校学生毕业就业工作面,帮助这些学生毕业后成为体育产业的经营主体,全面加强了对云南省体育院校在校学生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此外,云南省及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在举办体育赛事时,大量从体育院系学生中抽取人力参与工作,同时广泛聘请体育院系学生进行体育相关表演。

第三,全面重视借助体育院校科研力量

进入21世纪,云南省各个体育院校科研获得立项的可图逐年增加,科研领域涉及的涉及面也较广,2012年以后在一些重要事件中,云南省政府与省体育局也注重邀请各体育院校师生广泛参与。

(2)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合作关系凸显。

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之下,大量的体育院校师生开始参与到校内外各种体育相关的商业性服务活动中。大量师生除进入政府体育事业领域,同时也与校外的体育产业相关单位建立起业务联系或合作关系。高校纯洁的“象牙塔”形象已经出现微妙变化,尽管学校商业化有一定的弊端,但学生参与这些商业实践活动,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接受社会实践的洗礼,能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大大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与择业,在各高校内开设体育技能培训班及体育用品设备实体店铺的也多为体育院系在读学生。

(3)体育院校教育功能适时转变。

教育是面向当前国家及社会需求培育所需人才的过程,需求改变推动了培养单位培养计划的转变。体育院校教育功能也伴随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以及人民群众对体育商品的需求而变化。首先,传统体育院校专业已经做出了调整,一些时新专业正在创建。2000年以后,社会体育专业广泛的在我国及云南省内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下的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体育表演等专业成为发展的主角。虽然云南省内各体育院校“学校体育教育人才”是其培养的主要目标,但是也在培养基础教育能力的同时,广泛支持学生进入其他体育相关的旅游及户外拓展企业,同时积极支持学生创业。

2.2、彼此合作的不足

在我国政府对各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是无比巨大的。虽然已建立了合作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体育产业与体育院校合作还还处于探索初期,彼此协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拓合作面还有待继续拓宽。主要变现在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交流不足,政府对高校体育院校资源的作用重视度不够,体育院校难以把控政府体育产业战略意图,体育经营组织与高校体育院系间缺乏沟通桥梁与政策支持。

(1)政府体育产业规划多变。

合作发展的双方需要了解政策导向,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合作主体发展意图,才能形成良性合作关系,但是政府规划多变难以把握是普遍现象。

①高校参与政府体育产业相关适宜机会不多

从2009年开始,云南省政府组织的第一次、第二次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会中,在确立我省确立体育产业发展路线、运作思路时,都没有邀请我省体育院校师生参与,在随后的相关论坛举办时,也只有部分院校受邀参与,仅有论坛举办地昆明市的少部分院校师生接触到了论坛体育育产业战略意图,一些体育产业重要的实体组织及大量高校未有过多接触。

②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体育产业发展意图存在分歧

在云南省由于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上级政府体育部门强调发展体育主体产业的具体工作要求传达到各州市及区县政府时,因为受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承办地政府难以按要求完成,如保山市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承办云南省农运会时因为资金问题造成体育场馆修建未能如期交付,且场馆后期大量闲置,浪费公共资源。相对来说大理州主办的一些体育赛事就相对成功,但是例如马拉松赛事举办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广体育运动,积极促进当地群众体育运动参与,而是为了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这让大理地区体育院校难以适从。

③政府举办体育赛事缺乏连续性

体育赛事的申办,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因此体育赛事应保持良好连续性,才更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第一,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体育文化从产生到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自身规律,都是从产生开始、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创造、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各种体育赛事举办推广时,应该充分认识了解其特性。其次体育文化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第三,体育文化形成、发展需要活动频次作为保证,拓展体育产业的发展,扩充群众体育文化内容,加强群众“消费换健康”的思想意识等,都需充分考虑赛事文化发展的过程性,频次性、时间性。因此,保持赛事的连续性尤为重要,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体育赛事基本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但是各州市大多没有做到以上要求。

(2)体育经营组织与高校体育院校相互了解不足。

在我国诸多地区企业与高校体育合作的内容单一、规模较小;包括体育院系在内的高校体育资源参与社会经营性活动的范围、方式、内容、性质与途径,政府、学校和体育产业间均缺少媒介信息窗口,使得外界难以了解体育院系的资源优势,高校同时不清楚商业性体育组织的协同需求等。

(3)高校体育院系资源作用没受足够重视。

各体育院系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云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可供利用的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可惜没有被足够重视与利用多被作为劳动力、志愿者使用。(可以从当前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布局,高校体育院系专业发展规划与文化传承与改造等方面进行考察,便能发现问题。

从云南省体育院校专业开设情况看,昆明市范围内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与体育产业有一定的结合,其它各州市地区的体育专业,均存在脱轨现象,体育产业专业还没有形成,所办的社会体育对体育产业或者对体育市场的贡献值偏小体育院系专业单一,体育产业相关的师资力量单薄,社会体育发展方向处在迷茫期。

3、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策略

3.1、创建交流平台,加强政府与高校体育院系交流

为了促进云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应积极邀请全省体育院校参与,需引导体育院校师生了解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方向。对于发展合作相关问题,应全面动用多方力量共同商讨解决。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及要求,政府需要创建行之有效的交流平台,加强与高校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尽量让所有体育院系师生拥有“知情权”有三种措施可以供选择:其一,政府出面邀请各体院师生加入。其二,政府当前体育发展规划实时公布在相关网站,以便于了解实际情况。其三,可通过讲座、报告会形式加大在各体育院校的宣传推广。

3.2、统一发展思路与明确合作分工

统一思想,明确双方合作范围及各自具体分工是高校与体育产业全面协作以求取得共同发展的前提。第一点,各地在举办体育赛事时,必须全面了解体育赛事及文化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注重赛事的延续性,切不可整面子工程,偷梁换柱,第二点全面重视文化的群体性、普及性。如果推介的是新文化,新鲜赛事,那么,体育院系与社会体育组织应当协作起来,一齐去发展与传承新体育文化,全面落实各项培训工作。此外,体育产业共同发展几方必须明确各自具体工作及职责。政府应负什么责任,体育院校具体工作内容,体育组织负责事项,都应该具体落实。

3.3、大力发展体育产学研合作模式

公共管理社会化是政府职能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政治统治职能缓慢弱化以及公共管理逐步提升,是当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变总态势,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社会组织团体发展社会体育产业是政府公共管理主要构成部分。

4、结论与建议

体育院校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有利于我国高校及体育战略发展,是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创新模式的实现。政府应作为主导创建交流平台,加强高校与体育产业企业合作交流;统一发展思路与明确合作分工;搭建体育企业与体育院系沟通桥梁;同时提供政策支持与包装;全面重视高校体育院系资源开发与利用。

[1]吴隆基.基层青少年业余训练走向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4 (1).

[2]胡振宇.秦皇岛市普通高校排球教学课学生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王天娇.“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

G812

A

1006-8902-(2017)-08-ZQ

刘昆(1991-),男,民族:汉族,职务:学生,学历:本科,学位:学士,研究方向:篮球实践与理论。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院系体育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