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7-03-09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国际化一带

王 建

(江苏开放大学, 南京 210036)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王 建

(江苏开放大学, 南京 210036)

分析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意义,即:为师资队伍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为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机会,为教师国际化发展提供舞台;从顶层设计、构建战略联盟、强化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方面探索构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路径。

一带一路;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国际化

国际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3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1]。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导性与基础性的作用。“一带一路”将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已建立的国际合作平台上,积极与区域、沿线68个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共同构建政治上互信、文化上包容、经济上合作的共同体。“一带一路”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供了舞台,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挑战,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与国际水平接轨提供了契机。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意义

“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重大战略。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外[2016]46号):提出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重点实施“丝绸之路”留学、师资培训、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办学与教育援助计划,推进政策、语言、渠道、民心与学历的相通与互认,发挥高等教育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2]。作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牵引我国与周边区域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领域深度合作。同时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多功能的文化交流平台和国际化素养培育平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引导,立足自身发展的特色和学科建设优势,积极为其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提供动力支持。

(一) “一带一路”为师资队伍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

一是加强教育政策交流。开展“一带一路”区域国家教育、法律、政策研究,探索建立区域国家教育政策的信息共享。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签署双边、多边和区域性教育合作协议,制定教育合作交流公约,积极疏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政策的瓶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和国际上科技、政策、合作等软性的活动来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发展,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把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与“一带一路”有机结合。在大量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职院校间的合作与互信。二是凝聚职业教育力量,实现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驱动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各种高级别的国际峰会与论坛,开启国内高职教育领域与国际教育政策的研究与探讨,凝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力量,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战略规划与发展政策等方面交流、对接,研讨、制定相关职业教育等级参照标准,实现区域相关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合理有序流动,促进沿线国家高职教育政策的趋同化发展和师资队伍一体化发展。三是强化政策制度保障。积极开展“一带一路”高职教育战略联盟的制度设计,确立战略联盟的框架与内容,制定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战略行动计划,以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来服务于国家战略。

(二) “一带一路”战略为师资队伍国际交流创造机会

“一带一路”是有效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思想,这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一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带一路”促使高职院校立足国际视野,主张校际合作、文化交流、学术组织、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新理念与模式。有利于将我国高等教育师资建设从单向的“请进来”为主导转变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大产学研交流力度。“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院校、产业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国际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加快先进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定位与发展,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加强多边、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建设指南,其倡导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的模式与理念,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模式,在区域联盟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与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与沿途国家和区域国家高校深化合作,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文化创新与资源共享。国内高职院校可以改革、丰富、创新交流与合作模式,将以往的“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多对多”的合作模式,与沿线国家的高职院校开展多边的“高职院校区域联盟”。国内高职院校也可以先组织联合起来组成高职集团,走出去联合“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高职院校,面对发展热点和需要,结合相关专业领域或区域等来组建联盟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区域教育合作和师资队伍交流提供基础和平台。

(三) “一带一路”战略为培养国际化师资搭建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人才是关键。制定高层次国际化师资培养计划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培养教师队伍在学习应用外语、熟悉国际规则、拓宽国际视野等方面,培养教师具备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和学术学科优势,突出特色定位和重点方向,制定高层次国际化师资培养计划,优化师资合作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师资交流,通过师资交流促进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高职人才。高职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中,促使广大教师及时了解、掌握行业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以适应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一带一路”战略将牵引我们把沿线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引进来,以促进高职教育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随着经济深入合作,教育综合环境的变化,各国教育领域积极合作,我国高职院校师资也可以向周边国家输出,既能满足这些国家的师资建设需求,又能使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增加国外学习就业的机会,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大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来实现境外研修,与国际接轨。

二、“一带一路”条件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路径

(一) 做好政策顶层设计,走国际化培养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与国际水平接轨提供了机遇。对教师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探索师资联合培养模式和人才培育路径,更好的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水平。一是要培养师资队伍国际化意识和素养,让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更扎实和完善,使其与国际水平同频共振。“一带一路”条件下,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国际型”素质师资队伍,是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努力研究解决。这既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关系到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层要做好计划和统筹,从政策、制度、方针、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促使教师们自觉的向国际化道路迈进。让教师走国际化培养的道路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支撑,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将得到制度保障。加大对高职院校教师赴国外学习、培训、交流与实践的支持力度。教育管理部门应联合制定制度措施,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长期、短期相结合的海外访学支持与资助。三是高职院校层面建立教师国际化培养基地。高职院校以合作建立教师国际化培养实践基地为依托,通过财政专项补助或学校自筹资金予以保障,结合教师授课程内容和专业发展与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派遣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机构、行业、企业组织开展访问、学习和实践交流等活动。

(二) 构建战略联盟、拓宽国际化视野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线国家均需融会贯通相关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等,高职院校及教师要主动融入、强化合作、构建战略合作联盟。一是主动融入,提升教师国际素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发展模式各异、历史文化传统多样,高职院校主动向区域国家派遣热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老师与国际访问学者,让这些教师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长期生活和学习,才会更接地气,更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社情民意,才能成为“国际通”。根据“一带一路”战略需要,高职院校要主动分析、研究国际教育大环境,积极培养教师尊重、理解、包容、专业和多样等价值观以适应国际化交流的素质需求,持续学习、加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组织计划、责任承担等核心胜任力,以及远见思想、绩效管理、赋权、领导力、决策能力和建立信任等管理胜任力。二是成立高职联盟,打造“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应和“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院校、机构、行业和企业单位加强交流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真正打造“命运共同体”。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应秉持实现合作共赢的理念;另一方面,积极联合国内兄弟院校组成高职联盟,力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建设区域高职院校战略联盟或高职院校国际合作联盟。联盟成员协同创新,注重联盟成员间科研机构及人员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合作申报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探索开展双边、多边联合境外办学。三是搭平台,创新合作机制。搭建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学术交流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努力寻求与沿线有关国家的院校全方位合作,提升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水平,积极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三) 加强高校与国内外产业界合作,打造专业化发展平台

产业界身处“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线,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比较清楚。高职院校与产业界深度合作,利于产业界向院校及时传递人才需求的信息,同时也利于高职院校与产业界联合制定人才规格的标准,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及时培养与之匹配的师资队伍素质。一是与国内产业界合作。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大与国内外产业界合作,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让广大教师通过各种平台强化国际化发展水平,促使其专业发展更扎实有效,及时与国际接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二是实施海外引智计划。一方面依托国家、省级各项人才项目,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成立人才办公室,建立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支持,有力地推进师资队伍的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转型。三是院校研究制定教师出国研修政策制度。在充分运用国家留学基金和政府资助留学政策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教师出国研修制度,可以设立了“教师境外培训基金”,“师资培训出国留学专项基金”,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学科专业进修、深造[3]。

三、结语

在国家“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带动下,高职院校要及时把握改革、转型和发展机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强化顶层设计,给广大教师专业发展走向国际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4]。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培养所属教师树立主动、融入、合作、开放、发展的理念,促使广大教师将自身的发展置身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潮中去,努力学习、深化改革、不断反思、总结与创新,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国际接轨,及时学习掌握行业知识技能,为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技能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 李盛兵.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区域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65.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2016-7-15)[2017-06-20].http://www.moe.edu.cn.

[3] 吴晓峰.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角谈地方高校国际化[J].科技展望,2016(10):324-325.

[4] 朱晓洁.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152-155.

G715.1

A

1671-4733(2017)06-0057-03

2017-06-20

王建(1980-),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电话:15850564835。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国际化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