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运行机制研究

2017-03-09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思政政治

王 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运行机制研究

王 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只有将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政策、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及时的反馈给学生,把握好社会和生活对于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构建起社会、个人生活以及家庭之间的多方面的联合式教育平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思想,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

思政教育; 生活化; 社会化; 高等教育体系

一、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随着社会竞争程度的增强,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人们对于一个人所具备的才能的要求已经超过了品德的关注。由于生产的要素不仅仅包括科技,更包含了信息和知识,。科研成果是可行的、可见的、可以拿来做比较的;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职称的评定是依据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而定的,教师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将会直接决定教师后期的学术地位和职位的迁升等,缺乏对教书育人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而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采取考试和论文书写的形式,对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能力的考察。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定将会直接与学生的奖学金挂钩,这种奖惩制度也会促使学生为了加分而去加分,让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形式活动。

市场的生存的基本法则就是优胜略汰,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将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为了职称的评定,将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了科学研究,项目的争取以及文章发表上面,却把自己的教书育人的任务放在次要地位。甚至有的教师在自己的职称评定过程中进行论文的抄袭,相关证书的造假等。由于功利心态的影响,让教师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学生的真实需求,这也会让学生认为教师并不称职,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 大学生面临网络信息化的挑战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有弊。当今网络的迅速普及,证实了网络信息化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其发展速度的迅猛,消息传播速度之惊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网络上所涵盖的信息十分丰富,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其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人们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天气情况、有用资料、在线购物、网上聊天等,极大程度上帮助了人们解决工作生活的不便。但是由于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也给大学生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这是由于互联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或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对于大学生心理指导的延后,都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不良信息的引导之下,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实施犯罪,并通过欺诈等手段,入侵他人账户等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来获取个人利益。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也会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大学生长期沉迷在网络的世界中,已经全全然忽略了网络的虚拟,久而久之,其心理已经产生了扭曲,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内心的满足感,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化

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太过于形式化与简单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太注重正面正规式的教育,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丰富多彩过于单一。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性格是极具多样性的,但是这种单向的乏味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往往会忽略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已经完全脱离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要想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和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本质接轨。太过于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论化的内容以及极其简单化的方法的错误的原因也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本质没有相互联系的原因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设定好的轨道出现了异化现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 教育方法的革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生活的时候,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这个体验与积累的过程里面汲取知识,从而进一步将实践能力与道德水平提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不能光是为了教育去教育,也不能说是只为了生活去生活,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收获情感方面的体验才是重点,有了情感的体验然后将道德选择以及道德认知实现。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这个过程就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去完成,实际上也就是让大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情感,去体验情感,将道德冲突不断解决的一个社会实践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里也需要去做,也就是“教学做合一”,对理论的深度认识以及对道德规范的深度理解放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对道德践履行为以及道德选择行为这两点进行强化。依据学生的特点与特殊的教育内容,将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的出发点,用一种学生喜爱的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教学过程当中都能得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是大家所喜欢的,因为它更加侧重于情感体验,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更加的具有灵活性。借助设立情景,用细腻的教学语言,指引着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问问题,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给学生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投入到实践中,及时把课堂上生成的资源牢牢抓住,以大学生生活作为切入点,从小事物着手,透过小事物去看大事物,透过眼前的去看长远的。校园里面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作为教师的课堂,借助实地实践,给学生讲道理用情感去打动他们。

(二)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所谓的“人”不但是指某一个人,而且还包括集体。一方面不仅要进一步满足人类的自然需要,而且还需加强人们对社会的需求;不仅要在多方面上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需要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所以,想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做到以人民群众为根本,充分考虑到人们群众的利益,更好的做到服务于人民。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同时需要普遍运用到生活的各方面,但是我们明确了解,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理念不同,所以其表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将以人为本与社会各方面进行结合,更好的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生活中。

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就是要求把人类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把大学生作为具有特定观念以及独立个性的主体。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调动和激发其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们能够提升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更好的成为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期望。

(三) 追求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讲,是一个动态发展、多方面互动的开放型系统,在建设思政教育理念过程中,思政教育人员需秉持着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要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以及政治价值,而且还需要全面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引他们无论将来陷入到任何社会环境中,都会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一切困难,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对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充实教育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是开设相关课程。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个体,是将来建设国家的人,不但要从课堂教授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他们作为思政教育活动的实践人员,唯有从社会活动方面出发,既需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需要塑造他们内心世界,尤其是重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发挥能动性以及发展个性等各方面的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1] 吴丽兵,庆承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解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3-135.

[2] 杨治华,钱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一点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6-87.

[3] 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5-46.

[4] 胡利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93-94.

G641

A

1671-4733(2017)06-0031-02

2017-04-28

王艳(1979-),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电话:13615216557。

猜你喜欢

生活化思政政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