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罗甸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2017-03-09刘君军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罗甸县罗甸布依族

刘君军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贵州罗甸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刘君军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罗甸县地处黔南州南部,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有布依族人口17.76万人。布依族是贵州的原住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罗甸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保护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罗甸;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一 贵州罗甸布依族概况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与广西的天峨、乐业两县相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多在300—800米之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罗甸县下辖8个镇1个乡:龙坪镇、沫阳镇、边阳镇、逢亭镇、罗悃镇、红水河镇、茂井镇、木引镇、凤亭乡。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罗甸县总人口数为256488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大概有17.7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60%以上,其中罗悃镇93%的人口为布依族。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部地区较大的少数民族,总人口数为2870034,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居第十一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布依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黔南、黔中、黔西三个土语区,罗甸属于第一土语区,它和邻近的望谟、册亨等县的话基本相同[1],目前使用布依语的大概有200万人。布依族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解放后,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住宅建筑以“干栏式”楼阁为主,另外还有土木结构的平房和石板房,不过现在很多布依族村寨已难觅土木平房。

据一些民族学家考证,布依族同古代的“骆越人”“僚人”有密切的历史渊源。春秋时期包括今布依族先民在内的越人,居住在牂牁江的牂牁国境内,后来夜郎国管辖该地区。其称谓演变大致为:秦汉以前称“越”,魏晋南北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到解放前称“仲家”“仲苗”等。[2]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统一称为布依族。

二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3]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在文化部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4]。本文将以文化部的通知为标准,梳理一下罗甸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与发展。

(一)民间文学

1.神话。布依族先民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布依族神话是远古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在布衣族地区流传的神话故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解释自然现象:叙述天地形成的神话《力戛撑天》《当万和蓉莲》《极老多采青石盖天》;叙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洪水潮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叙述自然现象的神话《卜丁射太阳》《造万物》《岩岗和竹娥》;叙述布依族祖先生活的神话《安王与祖王》。另一类是同自然斗争的神话,如《捉旱精》《锁孽龙》《治风魔》。这些神话都是布依族先民生活和斗争的反映。[5]

2.传说。布依族的民间传说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歌颂英雄人物的传说《茫耶寻谷种》《斗犀夺珠》《杀虎射鹰》《岩竹夺宝》。《茫耶寻谷种》讲述了布依族的英雄茫耶不辞辛劳,为人们寻找谷种的故事。还有描绘自然风景的传说《迪万和娘花》(关于花溪的来历)《龙宫的传说》《黄果树瀑布的传说》《犀牛洞的传说》。还有讲述民族风俗的传说《三月三赶毛衫树歌》《六月六赶查白歌节的来历》。关于民间乐器的传说《铜鼓的来历》《月琴的来历》《吹木叶的来历》。关于人物的传说《王仙姑的传说》《王乃的传说》。这些传说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3.民间故事。布依族民间故事反映了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布依族历史文化的的重要载体。其中流传最广,影响较深的是《甲金的故事》。“甲金”汉语译为“机灵的孤儿”,类似于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它是由无数个短小精悍幽默风趣的故事组成。其中有《财包》《打贼》《为你着想》等小故事。另外还有反映劳动生产的故事《尕占龙和普米天》《阿三挖井种庄稼》《太阳瓜》等。

4.歌谣。布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劳动或节日中到处都可以听到优美的歌声。布依族歌谣有用布依语唱的也有用汉语唱的。用布依语唱的以五言歌谣为主,用汉语唱的以七言歌谣为主。民间歌谣形式多样,凡一首能单独咏唱的叫“散花调”,两首合成的叫“双调”,两首以上的称“长篇歌”。[6]布依族歌谣内容广泛,按内容可分为生产歌、礼仪歌、酒歌、浪哨歌、诉苦歌、盘花歌。这些歌谣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抒发情感,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传统音乐

1.民歌。罗甸布依族的民歌按曲调可分为大调和小调,小调一般用于祝酒、迎宾、送客;大调几乎用于山歌、情歌对唱。惠水县的好花红调属五声调式民歌[7],见物生情,生动活泼,音乐形象鲜明,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甸布依族民歌按形式可分为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按内容可分为山歌、情歌、古歌、酒歌、劳动歌、十二部对歌等。山歌的歌唱内容以情歌为主,有送妹歌、望妹歌、等妹歌、劝妹歌等,充分表达了广大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会纯洁爱情的执着追求。罗甸布依族情歌主要流行于罗悃镇、沫阳镇、逢亭镇一带。罗悃布依族演唱的情歌是罗甸布依族情歌中的代表。

2.乐器。罗甸布依族群众使用的乐器有十余种之多,其中以铜鼓、四弦胡、姊妹萧、勒尤最具民族特色、其中勒尤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是一种击打乐器。近代以来,布依族保存完整的铜鼓基本上属于“麻江型”。铜鼓平时要保存在有一定威望的人家,一般用于重大节日、祭祀等庄重场合。[8]罗甸县苗族舞蹈,比如平岩乡的猴鼓舞、拉来寨的夜乐舞,主要道具就是铜鼓。四弦胡为布依族所特有的乐器,形如汉族的二胡,但有四弦,一、三弦是高音组,二、四弦是低音组。布依族的传统曲艺布依相诺就是以四弦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时也用于山歌或情歌。姊妹萧是一种直吹单簧类乐器,吹奏时两人各吹奏一支同音高的萧,或一人吹奏两支并联在一起的同音高的萧,故称姊妹萧,是布依族男女传情达意的工具。

(三)传统舞蹈

1.织布舞。布依族的传统舞蹈主要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求神祭祀、节日庆典,并且多为集体舞。织布舞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舞蹈动作形象逼真地模拟出纺纱织布的全过程。织布舞主要流传于罗悃镇,一般是布依男女在农闲时自娱自乐。表演者最少三人,舞时两个男舞者面对站立,共同拿着两根木棍,一女舞者在双棍上做着种棉花、纺棉纱、织布等一系列动作。织布舞的突出特点是在整个舞蹈过程中以垫步为主,而且刚柔相济。[9]

2.粑槽舞。粑槽舞是布依族男子表演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罗甸县八茂风景区国光村的布依族山寨。一般在老人去世时表演,表演者只有四人。粑槽舞无伴奏,以粑棒互击、击槽、击地为节。表演时敲击部位不同,产生的音响效果不同,再结合有节奏的拍子形成悦耳的舞曲。

3.铙钹舞。又称绕棺舞,是一种祭祀性舞蹈。此舞来源于老人死后的“砍牛”仪式。砍牛这天要在砍牛场举行绕牛仪式,后来演变成绕棺舞。表演时道长身穿法衣,头戴道冠,其他道士分别敲锣打鼓,边舞边唱咒语或孝歌。孝子穿孝衣,戴孝帕随行,循环往复绕棺,舞姿变化不大。

4.铜鼓舞。铜鼓舞表演时以击铜鼓作为指挥和伴奏,演员手持刷把翩翩起舞。表演时男女分组,人数可多可少,每人手持刷把和着铜鼓的节奏,表演不同的舞姿。这种舞蹈是在春节、四月八、七月半等节日演出,主要流行于红水河一带。

(四)传统戏剧与曲艺

1.布依相诺。是布依族的传统曲艺,“相诺”即为布依语“说唱”的意思。布依相诺以四弦胡主要伴奏乐器,曲目集吹、拉、弹、唱、舞一体,在一般的曲调上再加入舞蹈动作,将音乐完整呈现出来。布依相诺的曲调有古歌、民歌、山歌、大调、小调等。

2.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八音原是指八种乐器:萧、笛、月琴、牛骨胡、葫芦胡、小镲、鼓、包包锣等,后来又增加了勒尤、木叶等乐器进行伴奏。早在清乾隆年间,布依八音在王姓土司家族中很活跃,现在主要活动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时八个人分持八种乐器,围圈轮流说唱,演唱时用布依语,旁白用汉语。

(五)传统技艺

1.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技艺 土布制作是布依族人民世代流传的手工技艺。土布制作的工艺流程大致为:纺线、挽线、加白芨浆、晒纱、染纱、绕线果、布线、梳理、绕轮、布经线,最后用摆子撞实经纬线,这样就形成了布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用的土布。为了让土布更精致,布依族妇女利用扎染技艺,使图案花纹更具立体感。扎染方法比较复杂,先在白布上精心绘制各种图案,有花草、鸟兽虫鱼、吉祥图案等。然后按照画好的花纹把白布扎好,放进染缸里渍染,被扎好的地方染料进不去,取出后即呈现所需要的花纹图案。罗甸布依族的土布制作、扎染技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到20世纪30年代在罗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传承谱系。

2.酿酒技艺。布依族成年男子爱饮米酒,妇女们爱喝糯米甜酒。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都要饮酒,而且自家生活中酒也是必不可少的。酒的制作方法是先将小米或包谷煮熟,待冷却后撒上酒药,装在箩筐里,用树叶盖好待发酵后盛进大坛子中,加以封盖,经过三天左右,烧酒即成。后来布依族群众为了提高米酒的口感,就将糯米甜酒微火抄干后再浸泡于米酒中,形成了酒体金黄入口微甜。再配以大井河源头的优质水,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酿酒。

3.刺绣技艺。刺绣是布依族传统的民间技艺,罗甸称“姑绣”。布依族妇女喜欢用各式各样的刺绣图案来装饰自己的衣饰和日常生活用品,如:荷包、头帕、裙子、衣衫、围腰、背面、床单等。刺绣的方法是多样的,有平绣、绉绣、缠绣、挑绣等。妇女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来配线,针线运用自如,工艺堪称精湛,绣品针脚平滑、手工细腻。罗甸布依族一般采用绷架绣法,即绷架两边有两根小圆柱,两头用一根方形的小木条将两根小圆柱穿住,可以随时活动。要绣绣品时先将绣品用其它布料将周围缝好,然后将两头木条取下,用布将两边圆柱包住并用线与绣品紧紧相连,两头则用线将绣品绷紧。这样相对较宽的布料也可在绷架上绷好绷紧,然后采用平绣的手法进行双面绣。每到三月三,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身着盛装,比试谁的刺绣手艺好。近年来,罗甸布依族群众除了保持传统绣法外,还引进了湘绣、苏绣等。

4.造纸技艺。罗甸县的民间造纸工艺历史悠久,它主要分布在我县的木引乡把坝村、边阳镇前进村。造纸原料主要用构树皮、石灰、香叶粉作为材料,制作工具有土甑、取纸水槽、压力架、等。手工造纸的主要步骤是:浆构皮、上甑 、出料、踩料、清料、揉料、漂白、打浆、操纸、烘干,最后将烘干纸从墙背上揭下,成品纸做好。这种民间制作的白纸柔韧性较好,不易撕裂,能长时间保存且不易褪色,但纸质较为粗糙,现在主要用于祭祀用品。目前罗甸县的手工纸主要采用手工作坊的形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但由于产品质量跟不上现代生活需求,失去了市场占有力,年轻一代几乎不再学习这项技艺。

(六)民俗

1.三月三。三月三是祭祀性的节日,又称枫香叶节,是罗甸布依族祭祀祖先的日子。布依族祭拜可在三月三这一天,也可在三月十三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杀鸡、买肉,做丰盛佳肴来敬供祖先。嫁出去的姑娘也要提着一只鸡和挂青纸、糯米饭来娘家供奉祖宗。

2.七月半。是除春节外罗甸布依族的第二大节日,七月半是汉族传统的中元节,也是布依族祭祀性节日。一般在七月十五的前三天,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七月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将蒸好的合叶粑、鸡肉、腊肉等菜肴敬供祖宗,请祖公回家过年。晚上各家各户在中堂或大门口为老祖宗焚烧“银锞包”,类似于汉族给祖先烧用的纸钱和元宝。为了让老祖宗能收到他们烧的纸钱和元宝,事先要将这些东西包好,上面写上祖宗的称谓。七月十五这天,各村寨孩童不准下河洗澡,晚上各家在院坝插香,一路插到寨边。

3.布依族婚俗。婚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礼俗,布依族结婚一般要经过提亲、订婚、结婚等几个步骤。布依族男女通过“郎绍郎冒”了解,情投意合之后,便互相赠送“把凭”(信物)。如果双方相爱愿意结为终身伴侣,就主动将情况告知父母,男方就要请媒人去女方家求婚。媒人第一次走访女家称“提亲”,带手礼比较简单。经媒人撮合成后就要订亲。定亲形式比较简单,男方择定吉日与族中长辈到女方家,交谈成亲之喜事。得到女方家许婚后双方老人就要议定“要红鸡蛋”之事,“要红鸡蛋”就是女方向男方家要礼金、礼品。通过“要红鸡蛋”这个仪式,双方父母、兄弟姊妹确认这门亲事。订婚之后就是结婚了,择定吉日后就请族中两位老人和媒人就去女方家报结婚日期,征得女方同意后就决定结婚日期。到了结婚这一天,接亲队伍抬着花轿去接新娘。接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押礼先生要将带去的各种礼金放在八仙桌上。新娘离家之前要哭嫁。新娘到男方家后要举行“退车马神”仪式,之后举行拜堂仪式,双方正式成亲。但结婚这天晚上,男女双方并不住在一起。第二天,男方家要办“发脚酒”,送亲客返程和新娘回门,并酬谢前来相帮的邻居朋友。

4.布依族丧葬习俗。布依族老人逝世后,认为“灵魂不灭,灵魂脱离躯体而存在”。所以,后人为亡者举行各种宗教、祭奠活动,就是为亡者举行葬礼布依族地区行木棺土葬,人死后有的要立即鸣放三发火药枪,意为向天神示意送亡灵归仙。罗甸布依族的葬礼程序大体是:报丧、沐浴洗身、移床下席、装殓入棺、设灵堂、做道场、择期祭奠、砍牛、择目的、发丧、出殡安葬、安家神、圆坟、解斋、除服、立牌。这些祭奠仪式是布依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寄托对长辈的哀思。

三 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目前罗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项:苗族芦笙舞、苗族夜乐舞、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技艺、阳戏。有关布依族的国家级非遗共13项、17处,省级非遗共57项、93处。

我们可以看出布依族的国家级非遗只有10项,而省级非遗有57项。从申报非遗名录的角度来看,还有更多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待发掘与保护。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罗甸县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很多工作。 罗甸县已搜集整理出版了《唢呐声声》《山歌又有情意长》《绿水风韵读罗甸》《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书籍。2015年召开了麻山苗族口述史座谈会。为加强人民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在边阳镇举办了“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的演出活动。

但目前罗甸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正确认识,保护意识淡薄。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而不见,更不用说有意识地去保护。2.缺乏专门的保护管理人员。就目前来看,很多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在进行非遗普查、管理、保护工作时存在一些漏洞。还有一些非遗项目的收集、调查、记录、建档、利用工作相当薄弱。3、罗甸县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没有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人们的世代相袭。非遗项目传承人有责任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使其技艺传承发展。

罗甸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要摸清家底,加快本县非遗普查工作。然后进行建档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并将非遗项目传承人纳入到管理工作中,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二)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所有者、传承者也是保护者。可以通过文化下乡、文艺表演、非遗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群众了解本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全民保护非遗的积极性。

(三)加快人才引进工作。人力资源是进行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没有人进行本县非遗项目的普查、记录、建档工作,又何谈保护。所以在进行这一系列工作时要利用专业知识人才,同时还可以与一些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强强联合,使资源与人才有效结合。这样罗甸县就会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非遗保护工作更系统化、合理化。

(四)加快本县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工作。目前罗甸县有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加快申报国家级非遗,其他一些非遗项目可以申报省级非遗保护。有非遗项目就应该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对本县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也应该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为了传承人更好的把技艺传承下去,政府应该鼓励他们挑选合适的接班人同时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使传承人和接班人能在保证自身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更好地去保护传统文化。

(五)注重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避免实用主义做法。以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为例,现在政府可以申请该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这是一项长期事业,申报成功后该技艺如何发扬光大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展览和博物馆不应该是土布制作技艺的最终归宿。笔者认为,从本县经济发展和土布制作技艺有效传承的角度综合考虑,产业化经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土布制作、扎染、刺绣等技艺结合起来,形成商品,再拓宽销售渠道。

应该看到罗甸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布依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合理有效的保护罗甸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致谢:

感谢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在作者调研期间提供的帮助。

[1]贵州省罗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罗甸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36.

[2]布依族简史编写组.布依族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9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4.

[4]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80.

[5]汛河.布依族神话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6(1).

[6]汛河.布依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109.

[7]罗腾.论贵州布依族民歌文化——罗甸县布依族原生态民歌文化的前景及走向[J].中国民族博览,2015(5).

[8]黄义仁.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06.

[9]郭佳琪.布依族舞蹈的原生性与现代性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14.

[责任编辑龙倮贵]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Guizhou Luodian Buyi

LIU Jun-jun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Shanxi Xianyang 712082,China)

Luodian county at the Southern Guizhou Guizhou is habited by multi-ethnic Buyi dominated a mountainous area county and have Buyi population 17.76 million people. Buyi is Guizhou's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create a ric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n Luodian Buy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tributes to the protection work everything in good order and well arranged.

Luodian; Buyi National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951

A

1008-9128(2017)02-0040-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2.010

2016-09-10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研究生计划科研项目:布依族人生礼仪研究——基于对贵州罗甸的非遗调查(YG-2016AYG1513)

刘君军(1993-),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猜你喜欢

罗甸县罗甸布依族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罗甸玉“悬案”
绿色贵州引客来
罗甸县老年大学首个“老年教育游学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贵州小三亚』——罗甸
罗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与思考
相约红水河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滴水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