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老祠堂

2017-03-09张泽佳

醒狮国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庙祖宗张氏

张泽佳

有人说:“故乡不仅是地理学上的一处场所,更是精神学上的一个空间”。每当提到故乡,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便是那个炊烟缭绕的小村庄——新溪村,而在我的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家乡的老祠堂——张氏家庙。

我的童年在故乡度过,家的旁边有座祠堂,记忆中的祠堂呈轴线对称布局,建筑风格古朴,气势恢弘。正面大门,两侧前后共四个旁门,常年闭锁,祭祀时才开放。正门上面石匾勒着“张氏家庙”四个雍容古雅的大字,运笔简洁、圆浑流畅;门口两旁摆放着一对石鼓,石面光滑润洁。推门望进去,后堂木匾上“金鉴堂”三个鎏金大字,笔法浑厚雄健,大气醒目;里面雕梁画栋,玲珑别致,古色古香,独具一格。祠堂虽年久失修,但依旧能感受到她昔日的霸气和辉煌。

对祠堂的敬仰,源于爷爷的故事。爷爷曾告诉我,“金鉴堂”是张氏祠堂的堂号之一。唐朝开元年间,群臣多献珍异宝物为唐玄宗拜寿,唯独时任宰相的张九龄以犀利之笔综述历朝兴衰存亡之理,总结历代治国的经验,成书《千秋金鉴录》五卷,献给皇帝。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其裔氏子孙以《千秋金鉴录》为荣耀,遂以“金鉴堂”为堂号。此外,张氏子孙一直秉承了《千秋金鉴录》铭言,故有“金鉴家风”之美誉。九龄公任宰相时期,群贤依赖,天下仰重,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冠绝一时,是张氏子孙的骄傲和楷模。

俗话说,“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人的根本是祖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命题。对于这些疑惑,直到有一天,我爷爷从泰国回来,他对我讲述了家乡的由来和宗祠的创建,这时,一扇扇迷惘之门才渐次打开。爷爷说,先祖原居于福建省莆田县,元朝年间,为逃避战乱,张氏兄弟七人﹙张德峰、 张铁峰 、张翠峰 、张锦峰、 张裕峰 、张乐峰、 张继峰 ,俗称“七峰”﹚携妹﹙张翠娥﹚迁来广东省潮州府。从此,潮汕地区张氏子孙遍地开花,衍生了一代又一代。而据地方文献《普宁县志》记载:南溪镇张氏先祖为锦峰公后裔﹙又一说为德峰公后裔﹚,真伪有待进一步考证。新溪村主要是由“三张”﹙南溪镇的下尾张村、南溪村和北溪村﹚以及池尾街道的东山村、洪阳镇的金锋村和揭东县霖磐镇洋头岗村等的部分张氏子孙搬迁至此定居的。

张氏家庙是民国年间,时任普宁县县长张五云宗亲,集当时的“三张”和“潮、普、揭”所属张氏乡村筹资兴建的。祠堂里的屏风内,设有左中右三龛,分别供奉唐代宰相九龄公、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夔公以及“潮、普、揭”张氏各村祖宗神位。祖宗神位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曾经的生命符号,它浸润着血浓于水的宗族之情。不管过多少年,无论你有多大的建树、多大的本领、多大的财富,也无论你多么平凡卑微,都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

“看着族谱上记载着的祖宗的名字,仿佛一下子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对他们既崇敬,又备感亲切,感觉自己身上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与先人同源同种,血脉相连,血浓于水,一种温暖顿时涌上心头。”爷爷微笑着对我说。

“追远溯本,莫重于祠”,一座祠堂,崇宗祭祖,多少荣衰沧桑在其中,这是一本集体的记忆手册,她见证与亲历了百年历史变迁。

爷爷曾经告诉我,在古代,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功德的地方;是家族宗亲联系、汇聚、议事、定规、处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活动地点;是族人进行礼制、礼法、礼教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是宗族以族长为代表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权威的象征;是传统上的道德法庭,族长有绝对的行权权威;是处理家庭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化解纠纷、处理矛盾的地方。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的当今,我们对宗祠文化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祠堂也是一个姓氏历史的教科书,阅览她,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宗族历史画轴。她包含着姓氏文化、宗族历史、地方人文、风水玄机和道德文章等。通过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等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的宗族文化,记载了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礼让、谦恭、友善、慈爱、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构建了如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不离不弃,在长辈年高体衰多病需要照顾的时候,倍加关怀、关心、呵护他们,侍汤奉药,洗衣送饭,问寒问暖,让老人在人生的暮年中切身感受到子女的孝顺与敬奉等的孝文化以及为人行事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张扬,不喧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伸张有度,从小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良好行为习惯等先辈们的优良品格与道德风范。

祠堂对于家乡人来说,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汕头市区被日本轰炸沦陷后,汕头“市中”部分年级曾搬到“张氏家庙”办学多年。而新中國成立以后,祠堂的许多功能和作用被淡化,张氏家庙却曾成为普宁县水路货运的中转站,货物从汕头或揭阳等地水运到这里,暂时存放;更有作为村里生产队的队间、村政办公地址,也曾经办过学校……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读书,就在这里度过。上课时,老师教着时代的语录,同学们读着具有时代色彩的书;下课后,天真无邪的我们开心地玩耍,童年的大好时光在这儿度过,她承载着我们的欢乐与梦想。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许多活动都在祠堂正门前的那个宽阔的大埕里举行。逢年过节十分热闹,记忆里,这里有做过皮猴戏、表演潮州大锣鼓、舞狮、映电影……更有补鞋、补鼎、磨剪刀、卖草粿、炸油条……其中最热闹的要数改革开放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十。这一天,来自各地张氏宗亲的部分族老代表,穿着长衫前来这里祭祖。祭祖时,长辈们在供桌上摆上贡奉物品,点燃了香火,表情凝重、恭敬温良,行着最庄重的礼节,气氛庄严而肃穆。他们代表裔氏子孙,表达了对祖宗的敬仰与缅怀,祈求祖先保佑裔氏子孙大小平安,财丁兴旺,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每当回到家乡,踏足祠堂,我心中除了虔诚,还是虔诚。想着祖先历尽千山万水来到这里结庐驻足,经过了逾百年的繁衍,衍生了一代代张家人,家乡有今日的辉煌,祖宗功不可没!

岁月如烟,纷纷渺渺缭绕着许多记忆。如果说城市是那些在外的裔氏子孙们追求幸福的“梦”,那么家乡的老祠堂,则如同他们保留在乡土那一端的“根”。她会成为一根线,永远把那些在外漂流的人们拉回来,叶落归根,来到祖宗脚下……

猜你喜欢

家庙祖宗张氏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一只鸟喊祖宗
荒家庙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鲜为人知的满族家庙兴庆寺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南海,我的祖宗海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