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客家童谣点亮客家留守儿童的心灵

2017-03-08广东梅州市兴宁市水口中心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客家人童谣儿童

广东梅州市兴宁市水口中心小学 胡 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有关数据表明,14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全国妇联2013年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人,超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央视曾报道称,现在中国有7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2000万生活在贫困线下,1300万没有获得户籍登记。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半数,比例高达56.17%。

古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留守儿童现象正好相反,是“儿童在,父母游”。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倍感孤寂、无助。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健康发展。

童谣即儿童歌谣,包括儿歌以及儿童说、唱、游戏、猜谜中的歌谣。客家童谣是以客家话为母语创作的童谣。客家童谣具有内容丰富、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等特点,让客家留守学生在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熏陶与浸染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一、客家童谣对客家留守儿童的教育意义

(一)语言美感意义

客家童谣是以客家人的母语客家话创作的童谣,具有形象生动、句式重复、叠音押韵等语言特点,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童趣盎然,而且蕴意深刻,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能形象、生动地开拓儿童的视野和训练儿童的口才,发展儿童的语言;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迅速捕获能力,懂得审美赏美的能力;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乃至形成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社会教育意义

一首客家童谣就是一首客家生活的田园诗,是一幅客家民俗的风情画。客家人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听童谣、念童谣,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客家文化,塑造着客家人的特质。如《月光光》它将崇文重教的精神根植到了儿童的心灵深处;《韭菜花》作为劳动游戏的客家童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此外,客家传统文化崇尚的刻苦勤俭、不屈不挠、坚贞刚强、团结奋斗的美德在童谣中也有广泛的体现,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加深其对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体验,从而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客家童谣用平实朴素、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述着事物的原理,让儿童在诵读过程中掌握日常生活常识,了解事物功用与价值,扩大对周围世界与社会的科学认识。

二、让客家童谣走进音乐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教师把客家童谣引入课堂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音乐课堂中将客家童谣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客家童谣的讲解与教唱,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从认知——感受——学唱——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作这一教学体系,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学习演唱客家童谣,从中了解到相关乡土音乐文化的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喜爱客家童谣的兴趣。

(二)创建合适的学习客家童谣的环境

利用好学校的广播。早上进校门、中午用餐、下午上学以至于课间的铃声都可换成客家童谣歌曲,兴趣小组也学唱客家童谣,使校园处处都有客家童谣的歌声,让留守儿童时时刻刻都能受到客家童谣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客家童谣的认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六年的艺术熏陶,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这也是孩子们了解客家、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三)客家留守儿童学习客家童谣的方式

让学生先自己搜集有关客家童谣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询问长辈有关客家童谣的知识,形成一个初步了解客家童谣的认知过程,再通过音乐课上教师做相关的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全方位感官上的体验来感受客家童谣所特有的地方特色音乐风格,让歌曲与留守儿童自身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加学习客家童谣的情趣。

如“月光华华,细妹泡茶。阿哥兜凳,大伯食茶。茶又香,酒又浓,食到大伯面绯红。”只是简单的几句,却反映出客家人尊老敬老的美德。再比如,这首《月光华华》月光华华,点火供(喂)猪嬷。猪嬷唔肯大,抢快扛去卖。卖到三百钱,学打拳。拳棍断,学打砖。砖断节,学打铁,铁生鲁(锈),学迟猪。迟猪卖蚀本,学做粉。粉臭馊,学种蕉。蕉尾短,学做碗。碗笃深,学做针。针眼细,学做细。做细做唔赢,唔当转去读书还过赢。” 这首童谣的主题落实在最后两句:“做细做唔赢,唔当转去读书还过赢。”也是教育孩子:做什么行业都不如读书。这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嫌,但也反映出客家人重教育、爱读书的风尚。

总之,在学会歌唱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身边的生活创编歌词、律动等等。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目的是逐渐将客家童谣渗入到音乐教学中去,潜移默化的让学生爱唱客家童谣,传唱客家童谣。而最终的目的是让留守儿童经过学习客家童谣,从而感悟更多的美好品德,修身养性,丰富感情,让留守儿童的心灵能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客家人童谣儿童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