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河岳英灵集》看孟浩然的诗歌

2017-03-08陈慧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灵孟浩然诗歌

陈慧敏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从《河岳英灵集》看孟浩然的诗歌

陈慧敏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将盛唐时期优秀的诗歌著作大多都纳入其中,他选取诗人孟浩然诗歌共六首。他品评了诗人孟浩然的诗风和生平,摘取了诗中的句子进行赏析。故文章以殷璠选取的几首孟浩然诗歌为蓝本,以小见大,探讨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内涵及产生原因,并探讨孟诗的艺术价值。

《河岳英灵集》;孟浩然诗歌;审美内涵;产生原因;诗歌价值

《河岳英灵集》在诗歌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书选编精到,评论中肯客观,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一部分。《四库全书》提要曾记载:“臣等谨案,河岳英灵集三卷,唐丹阳进士殷璠编。自常建至闫放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①书中序论也简述了诗歌发展历程,在正文中也对每个所选诗人都加以品评。《河岳英灵集》中多以古体诗为主要选取对象,但孟浩然却以近体诗取胜。因其诗歌独具特色,孟浩然的五言律诗向来受到文人学者的推崇,这一点在殷璠所选取的九首诗中就可体现。闻一多曾在《唐诗杂论》中评孟浩然的诗为“淡得看不见”,这里的“淡”恰恰是孟浩然诗歌的精髓。苏轼说“韵高而才短”,其实不然,孟浩然的诗生性率真,感情真挚,并没有刻意卖弄才学,而是做到返璞归真,这并不代表他没有理性思考。这一点也和他的生平经历有关,在《河岳英灵集》中也有所提及。从殷璠选评孟浩然的诗歌中,可以探析出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内涵产生原因,以及孟浩然诗歌的价值。

一、从《河岳英灵集》看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内涵及产生原因

《河岳英灵集》三卷本置孟浩然于卷中第五位,殷璠选取孟浩然近体诗也是因为有着唐人所尊崇的古体诗风貌特征。从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选诗中,可知殷璠所提倡的诗的风格为“雅”。他将诗歌的高雅作为评判诗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殷璠评论王维“词秀调雅,意新理惬”,评价孟浩然亦是“半遵雅调,全削凡体”,因此可见孟浩然诗歌以韵取胜,以清雅为名的特点。《河岳英灵集》中评孟浩然诗歌:

余尝谓祢衡不遇,赵壹无禄,其过在人也。及观襄阳孟浩然罄折谦退,才名日高,天下籍甚,竟沦落明代,终于布衣,悲夫!浩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亦为高唱。《宿建德江》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首先介绍了孟浩然的生平,与祢衡的不遇和赵壹的无禄相比较,后称赞他的文学影响是“天下籍甚”,然而却是布衣终老。“悲夫”的感叹,可以看出殷璠为孟浩然的怀才不遇而惋惜,对他诗歌风雅意味的推崇。称赞他“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诗学概念“兴象”是殷璠首创,“就是指情景交融,并且又突破情景交融的层面,获得象外之境无限意蕴的美学境界。”[1]用来评论“众山遥对酒,孤语共题诗”(《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是因为这句诗象外之意丰富,象外之美深广,有着山河万里失路的惆怅之情。孟浩然一生的创作时期,恰好连接了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是一种审美意趣向另一种新审美意趣的转变,是诗风的转变,从这个层面来看,孟浩然诗歌的选材和特点更加值得深究。

孟浩然是唐代诗史上少有的布衣终老的诗人,他扮演着隐士和诗人的双重角色,同时从选取的诗歌上可以看出孟浩然交友广泛,名极一时。收录的六首诗分别是三种题材:赠答诗,漫游见闻咏怀诗以及感慨身世诗。例如《归故园作》这首诗,属于感慨身世诗,孟浩然运用了“休”“归”“弃”“催”“逼”“愁”“虚”这几个词做诗眼抒发内心的唏嘘,以及殷璠摘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都体现出遣词造句的玲珑生动,画面营造的清幽、寂静。又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用简练、清淡之笔描绘出了客乡羁旅无处归依的惆怅,烟雾缭绕,朦胧幽静,旷野茫茫,月光皎洁,水波不惊,一派孤寂凄迷。运用“移舟”“日暮”“旷野”“清江”这几个意象,达到了天人一体的境界。与诗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有异曲同工之妙,思乡情切,凄清寂寥。这与当时孟浩然求仕失败的苦闷心情有关。由这些诗可以看出,在孟浩然的诗歌基调里,并不仅是借景抒情,景为情役,他笔下的山水景物意象,都有着独立的审美意蕴。江、月、舟、是他诗中最常用的三个意象,使诗的意境清新淡雅;多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虫鸣、薄雾、晚霞、清流,也揭示了孟浩然反复提到的“兴”。唐代王世源《<孟浩然集>序》中写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这里的“兴”也是刘勰所说的“睹物兴情,情以物兴”②这里的“兴”也就是“诗人强烈的创作冲动,灵感的勃发,诗情的奔涌。”[2]自然、真实是孟浩然诗歌创作中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奠定了清淡平和的诗歌风格和高雅闲散的诗歌意境。孟浩然诗歌一反初唐时期诗歌的雍容华贵,“绮错婉媚”的诗风,开盛唐平淡诗风,真正做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给后人提供了全新的审美范式,也契合了殷璠主张的诗学思想“神来、气来、情来”。因此孟浩然将日常生活融入诗歌,又“伫兴而作”的创作方法,是其诗歌审美内涵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

孟浩然古淡闲雅的品味,也是他对儒、释、道三家进行吸收扬弃的原因。《旧唐书》中记载“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儒家的入世精神一直影响着唐代文人,因此唐代文人大多积极进取,想要报效国家,一展宏图的氛围也感染着孟浩然。《河岳英灵集》中摘引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他拜会岳州刺史所做《赠洞庭湖张丞相》,最后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更是表明他志存高远,入仕之心之急切,也使这首诗雄浑大气,境界开阔。孟浩然带着入仕的期盼,开始了近一生的隐逸和漫游生涯,一颗被盛世遗忘的心在湖光山色中,领悟了自然美,将现实美升华为艺术美。之后的隐逸田园,也是为了以隐入仕,也符合儒家《论语·述而》所说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同是夫!”在漫游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佛之心境的钟情,对道之清逸的倾慕。《河岳英灵集 》中选取的《过景空寺故融空兰若》,就是孟浩然在景空寺与佛家高僧相遇所作之诗“儒释虽异门,云林颇同调”是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佛道的融汇。孟浩然始终带着“安以乐”的心态,表现盛唐时期的太平盛世,怡然自得的真性情,来描写安逸淡然的生活。

二、从《河岳英灵集》探孟浩然诗歌的价值

首先,孟浩然的山水诗独具神韵,有着“以自我生命的灵性推而广之体证到宇宙自然的大自在”[3]的价值。《河岳英灵集》中选取的《过景空寺故融空兰若》中“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屋舍倒映,潺潺泉水,以虚状实,水光潋滟,意境独到;《过融上人兰若》中“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暮色撩人,泉声荡漾山间,以动衬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夜归鹿门歌》“鹿门月照烟中树”“岩婓松径长寂寥”松林长径,青烟缭绕,体会隐逸之妙,怡然自得,虽清闲淡素,但犹有无奈之情。这几首诗从题名上看似是赠答之作,登临咏怀之作,但却以田园山水风光取胜,描摹山水田园柔美,印刻山水田园神韵,透露着纯真天然的人生态度。王国维认为情与景在诗歌中,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孟浩然恰好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王维以物体物一般的“无我之境”,也不是柳宗元的以我观物一般的“有我之境”,而是将情感不着痕迹融入景中,因此他的诗歌含蓄隽永,清新脱俗。使读者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被安闲自在的人生超脱境界所感染。对于今天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样的高尚情怀更是值得我们好好体悟,洗涤心灵。

其次,孟浩然在诗歌的选材、内容及风格上较之初唐,进行了有效探索,从实践上总结了唐代初盛之交的诗歌革新,开启了山水诗的新篇章,奠定了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山水诗自成一派。孟浩然吸收了陶渊明诗歌的平实自然,也容纳了谢灵运诗歌的“兴会标举”,成为了第一个将陶谢二人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盛唐时期自然闲淡的新语言风格。同时期的王士源曾在编孟诗集序中说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③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中也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赞美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陶翰在《送孟大入蜀序》中写道:“襄阳孟浩然,精朗奇素,幼高为文,天宝间始游西秦,京师词人皆叹其旷绝也。”这里的“旷”主要指的是孟浩然的旷达清新,古雅平淡。好友张子容也作诗《除夜宿乐城逢孟浩然》夸赞其“妙曲逢卢女,才高得孟嘉”。由此可见孟浩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造诣。孟浩然诗歌的风格对于盛唐诗人崇尚自然清真的审美意趣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启发作用。故而孟浩然虽一介平民,布衣终老仍然广受赞誉。

此外,孟浩然诗歌中的自然山水生动活泼,自在灵动,也恰好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文化包容的时代氛围。他的诗歌也见证了盛唐时期,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一派祥和景象。因此从传统文化上来说,孟浩然的诗歌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唐朝历史的研究来看,也是重要的文化背景。孟浩然的审美追求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体现,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古典美学在政治繁荣下的缩影。山水诗中蕴含着他的个人背景、社会思潮、政治影响,也就是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形容的“诗的孟浩然”和“孟浩然的诗”。所谓诗的孟浩然即在他的诗歌中感受到孟浩然简淡脱俗的人格魅力。《河岳英灵集》将孟浩然诗歌撷入其中,为后人研究孟浩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也深刻体现了殷璠“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④的选诗标准,也为《河岳英灵集》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殷璠《河岳英灵集》中对孟浩然的品评,以及其中相关诗歌的分析,可见得孟浩然诗歌以韵取胜,清真自然的特点。他将日常生活融入诗歌,运用“伫兴而作”的创作方法,对儒、释、道三家进行扬弃吸收,使得他的诗歌审美内涵独树一帜。其诗歌对于山水诗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奠定作用,诗歌字里行间显出豁达清朗的人生境界,又从侧面反映了盛唐的经济繁荣。

注 释:

①(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②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③李景白注《孟浩然诗集校注》巴蜀书社版

④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

[1]黄琪.殷璠《河岳英灵集》“兴象”概念论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2):8-13.

[2]陶文鹏.论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J].文学评论,1984(3):91-101.

[3]张兆勇.沧浪之水清兮——中国古代自然观念与山水田园艺术的文化诠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109.

[4]吕双伟.论孟浩然山水诗“清”的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S1):55-61.

[5]蔡琳.《河岳英灵集》中孟浩然的诗歌[J].安徽文学,2008(4):5-6.

[责任编辑:郭杏芳]

2017-05-12

陈慧敏,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I207.22

A

1672-1047(2017)03-0075-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3.20

猜你喜欢

英灵孟浩然诗歌
诗歌不除外
舟中晓望
The Intralingual and Interlingual Construction and Spread of Du Fu’s Images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春晓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