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在高校应用型转型中的焦虑感探析

2017-03-08柳俪葳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型双师青年教师

柳俪葳 于 洪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引言

为适应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新形势,各转型高校在积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不仅对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重新规划,更加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调整。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为适应新的形势也面临着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新任务。这对转型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会遇到一系列从前不曾经历过的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这些扑面而来的陌生和不测,令广大青年教师焦虑不安。这种焦虑通常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对什么是转型、转型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心中无数,产生不同程度的迷惘、紧张甚至恐惧。二是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严重不自信,对能否跨越应用型高校对教师需求的鸿沟、完成从知识型传授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感到心中无底,从而产生恐慌。三是急切地渴望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新形势对青年教师的需求,但对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方法等并不清楚,也不知道有无机会,为此常常惴惴不安。焦虑感如果控制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可以推动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探索,积极地弥补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短板,按照转型要求重新塑造自己,就是所谓的“压力变动力”。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但当焦虑感过于强烈,导致青年教师对前途失去信心,整日心神不宁、萎靡不振,严重削弱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那就成了职业发展的障碍。本文所说的焦虑或焦虑感,就是指这种过度的焦虑或焦虑感。探讨应用型高校转型中青年教师焦虑产生的原因,寻找减轻乃至化解青年教师焦虑的基本途径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将因焦虑而导致的障碍化为前进的动力,激励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应用型高校对教师发展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之一。

一、青年教师产生焦虑感的原因

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青年教师表现出焦虑感,从总体上来说,来源于对高校转型这一新生事物缺乏明确的认知,对自己能否适应这种转型感到没有把握,担心自己会因转型而落伍甚至被淘汰。对此,引言中已有所涉及,这里再作具体地剖析。

(一)对自己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深感忧虑

应用型高校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青年教师在应用型转型中面临的第一大挑战。众所周知,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传统高校培养出来的,其个体发展思路是以追求学术为主干线,他们校园学习经历相对丰富,行业企业和社会实践经历严重缺乏[1]。如何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成为青年教师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性问题。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更没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导。青年教师对自己能否顺利地实现这一跨越感到迷惘不安、忧虑重重,甚至产生莫名的恐惧。

(二)对教师评价标准理论与现实冲突的无所适从

为说明青年教师产生焦虑的这一原因,还须从大学的分类说起。目前,一个基本共识是认为现代大学是分层次的。如何区分层次虽然众说纷纭,但相对一致的看法是,依据大学科研程度和研究生的拥有量等,把高校大致分为四类,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职业型。而分类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武书连将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四型,其实是按科研程度的不同把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了更细划分。依上分析,如果除去专科学校,则本科及以上层次并冠名以“大学”的主要是三类,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2]。那么,不同类型的大学其教师的类别定位也自然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自然应该定位为科研类教师,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应该定位为教学科研兼顾类教师,教学型大学当然就应该定位为教学型教师。不同的类别定位,对教师业绩的评价也应该有不同的指向和标准。转型高校无疑应该属于教学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指向和标准应该以教学工作为主。但是这种理论上的推论与转型高校的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在转型高校中,一方面,从学术型和研究型教育环境和氛围中培养出来的青年教师,已经形成了重学术、轻教学的教师评价取向;另一方面,转型高校也未能从以往教师评价的思维定式中摆脱出来,嘴上强调评价教师要以教学工作为主,而在实际评价时,科研成果的多少对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关键性评价有形无形地都放在了高于教学的显要的位置。这种对教师评价标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让青年教师无所适从。难怪有论者如此表述:“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越往深处越艰难,改革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变最痛苦的是教师”[3]。而痛苦与焦虑是相生相伴的孪生兄弟,对自己究竟应该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的无法准确定位,是青年教师焦虑的重要根源。

(三)对应用型高校教师新的资质标准的不知所措

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其对教师资质的要求也与普通高校有较大区别。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学术界的定义颇为多样,笔者认可这样一种说法,即指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将在企业所获得的生产管理知识和职业技能素质内化后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4]。当然,除了这种本质上的认定,还有必要的外在形式的认定,即同时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关职业资格等静态标准[5]。这种“双师型”教师的资质要求,对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青年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转型前一种教学能力、一种任职资格证书通常就能够胜任教师职业了;转型的展开,突然要求教师增加新的能力、获得新的资格证书,而这种增加和获得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耗费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通过经年甚至数年的实践锻炼,需要大量的知识学习储备以参加数次资格认证考试,这使教学和科研任务已经十分繁重的青年教师产生了不堪重负之感。更让青年教师感到郁闷的,是对实现“双师型”资质的可能性和路径并不十分清晰,惶恐和不安在他们心中潜滋暗长。

(四)管理者宣传教育不当和措施的力度不足助长青年教师的焦虑感

应用型高校的转型,给其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任务,让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认识应用型高校转型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的挑战,增强其适应高校转型的急迫感、提高其投身转型进程的自觉性,是承担转型任务高校管理者推动转型工作开展和深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些转型高校管理者在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发动过程中,存在“讲挑战多,讲机遇少;强调困难因素多,分析有利因素少;要求教师适应转型多,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少”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加重了教师不应有的压力。

此外,一些转型高校政策措施跟不上转型实践发展的需要,抱残守缺、措施滞后,给转型中的青年教师带来困惑和不安。比如,一方面,管理者强调衡量教师的标准要向“双师型”倾斜,要以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重点,这是一种符合转型需要的理念,引导教师向转型靠拢,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实际评价时,却仍然固守转型前形成的教师评价理念和政策。比如,把科研成果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标准。这种攸关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又把教师努力引向背离转型需要的另一个方向。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加重了青年教师迷惘之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陷入苦闷之中。

二、化解青年教师焦虑感的路径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焦虑形成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因此,化解他们的焦虑感,引导他们将压力变为动力,也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寻找途径。

(一)转型高校须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焦虑感的化解工作

这既是化解青年教师转型过程中焦虑感的途径,也是化解青年教师转型过程中焦虑感的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转型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正视青年教师焦虑感存在的客观现实,将其纳入转型工作的视线,作为转型工作一项内容予以重视,绝不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任其发生发展,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其次,转型高校领导和管理者须辩证认识和处理青年教师转型过程中的焦虑感。一方面,要看到这种焦虑感的存在会给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日常生活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化解青年教师焦虑的责任感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发现青年教师焦虑感的积极因素。应当认识到,青年教师产生焦虑,反映了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努力思考自己能否和如何适应所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良苦用心和积极进取精神。要给他们的焦虑感以积极、全面的评价,引导他们不要被焦虑感吓倒和压倒,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焦虑形成的压力推动自己投身转型工作。再次,转型高校领导和管理者应深入研究,了解青年教师转型过程中的焦虑感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个体差异,为制定化解青年教师焦虑感的政策措施创造客观条件。

(二)转型高校须辩证地开展转型宣传教育

开展宣传教育,贯彻国家和政府关于转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战略部署,教育教职员工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有关转型的方针政策,增强转型的自觉性,是转型高校推进、深化转型工作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要注意的是,有关转型的宣传教育应当全面、辩证,充分顾及青年教师的接受教育的特点、身处的环境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谨防不当宣传教育造成偏离预期目的的效果。首先,须把应用型转型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意义与有利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引导青年教师从战略层次和国家利益角度观察和理解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意义,以拓宽其认识问题的视野,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也须把国家利益与青年教师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青年教师懂得为国家和社会利益努力,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使青年教师突破狭隘眼光的束缚,不可只为自身利益实现与否而焦虑。其次,须把应用型转型面临的困难与发展有利条件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转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突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从宏观到微观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对青年教师的宣传教育不可只渲染困难,必须实事求是地阐述从国家到各级政府对转型的坚定决心、对转型的投入、周密的部署和实施方案,以及本院校已有的物质、精神基础等有利条件,让青年教师在认识到困难的同时,又不至于失去转型的信心。再次,须把转型对青年教师自身主观努力的要求与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可能帮助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让青年教师认识到,转型中自己的努力是必须的,但也不是孤立无援的独立奋斗,从而增强归属感。

(三)转型高校与教师身份和评价相关的标准、政策应有明确的导向性

政策稳,人心安。政策是人们的遵循,政策稳定了,人们就知道执政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就会努力使自己的言行顺应政策规定的方向前行,不至于无所遵循而心存不安、无所适从、顾虑重重。转型高校各项政策,尤其是与教师身份和评价相关的政策,对教师的情绪、言论和行动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既要制定更要坚决实行适应转型需要的师资标准和政策。教育部强调,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关键在于标准的制定。为此,有专家论及转型难点时指出:“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高校内部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价值,从考试制度到对于教师的工作业绩的要求,到对学生表现的评估,我们对目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取向都要进行重新的检验和梳理,应该说是进行大程度的改变,要重建这套标准。”[6]要把应用型教学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专业性标准,要把职称评审、先进教师评比、奖励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工作与“双师型”资格的获得紧密挂钩,坚决把科研成果的权重降下来。当然,这需要高校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充分沟通切磋,达成共识,因为只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也认可转型高校不同于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院校的教师评价标准,应用型高校的师资评价标准才能通行无碍,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才能塌下身子向着政策指引的方向努力。其次,应用型高校须切实为青年教师规划发展路线图。如上所述,青年教师的焦虑感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其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心中无数,如对如何获得“双师型”资格就感到迷惘。有鉴于此,转型高校管理者应组织青年教师合理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路线图,组织青年教师对自己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进行设计,使青年教师对未来的发展及其实现途径做到心中有数。无疑,这需要高校管理者为青年教师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开辟更多的通道。比如,联系和开拓更多与青年教师所教专业对口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他们实习、挂职以提高自己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获得“双师型”资格提供充足的条件,让青年教师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职业路线图实现的可能性,进而对高校转型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青年教师应保持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精神状态

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精神状态是预防和化解焦虑感的一剂良药。焦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反映与个体的情绪密切相关。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验更多的正面因素,获得更多的快乐,把握更多的机遇。正如李嘉诚所说:“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乐观者在困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7]应用型高校在转型过程中,由于新旧交替,不可能一步到位,无疑会存在诸多矛盾、冲突、不合理甚至混乱的现象,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也没有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精神状态,很容易导致失望、苦闷、牢骚满腹,丧失进步的动力,错失可能发展的机会。保持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精神状态有多种方法和途径,其中有三条途径或方法比较易行。一是多看一些励志的书籍和文艺作品,从名人、伟人和仁人历经挫折而走向成功的故事中获取精神力量,培养自己面对困难、面对挑战、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坚忍。二是多与充满正能量的人接触交流,感受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克服和消解转型过程中碰到不如意事引起的消极情绪。三是经常梳理自己的成长进步,定期不定期地在纸上开列自己进步的表现,哪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也照录无遗。这会有效地激励鼓舞自己,从而增添适应转型的信心和力量。

(五)青年教师须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素质以应对转型带来的变化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艺高,即本领高强,素质全面;胆大,即无所畏惧。而无所畏惧自然没有本领恐慌,没有更多的顾虑、焦虑。同理,青年教师要消解焦虑情绪,最根本的措施和途径就是使自己本领强大起来,用现代教育术语说,就是形成适应应用型高校要求的教师职业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这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一方面离不开高校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培养,更重要的是要靠青年教师自身的刻苦努力。比如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学校的联系、安排有一定的限度,只能分期分批。目前有不少青年教师在得到批准的情况下,已开始利用各种人脉联系顶岗锻炼。这种主动精神是值得点赞和光大的。

笔者以为,转型高校的青年教师提高能力素质,须特别注意把实际本领的提高与外在表征的获得切实地统一起来。这里要特别就“双师型”教师资质获取问题多说几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应用型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资质。如上所述,许多青年教师的焦虑感就是产生于“双师型”教师资质获得的难度上。目前,不少青年教师都在为获得“双师型”教师资质而做出积极的努力,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是不能不遗憾地指出,有部分青年教师往往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师资格“双证”的获取上,而对教师应有实际能力素质的提高却关注得不够。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态,即使获得了“双师”资格证书,在实际教学中必然会绠短汲深、误人子弟,以至受世人诟病责难,还会产生新的焦虑。

三、结论

焦虑感是转型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转型这一新事物面前一时不适应的表现,其生成是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解焦虑感也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着手。转型高校应当认识到,消除青年教师焦虑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引起青年教师焦虑感问题的过程。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使转型有序化、合理化和科学化的过程,是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过程。因此,消解青年教师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1]应用型本科[DB/OL].百度百科.(2009-06-24)[2013-07-07]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94%E7%94%A8%E5%9E%8B%E6%9C%AC%E7%A7%91/7200590?fr=aladdin

[2]教学研究型大学[DB/OL].百度百科.[2013-09-07]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99%E5%AD%A6%E7%A0%94%E7%A9%B6%E5%9E%8B%E5%A4%A7%E5%AD%A6/10341019?fr=aladdin.

[3]牟延林.新建本科院校怎样实现“二次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3-07-09(6).

[4]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80.

[5]卢兰万.产业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现状与出路[J].科学论坛,2014(3):83.

[6]教育部: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关键在于标准的制定[EB/OL]中国广播网, (2015-11-16)[2017-09-03]http://news.163.com/15/1116/17/B8IEVJ4300014JB5.html.

[7]关于乐观的名言[EB/OL](2015-10-17)[2017-09-23]http://www.sb580.com/mingyuan/9094.html.

猜你喜欢

研究型双师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