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艺术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中的校企合作探索*

2017-03-08梁晓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技术型艺术类民办

梁晓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1430)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高校与企业合作即校企合作研究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但是,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多的是对适用于所有大学的泛泛而谈,缺乏对不同类别高校的针对性,在研究方法上也难免单一和机械之弊端。本文立足于民办艺术类院校的特点,把校企合作放在民办艺术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特定环境中展开研究,意在使校企合作理论研究及成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民办艺术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必然性

(一)体现院校性质的需要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于2017年9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民办学校是个人或者非国家机构的社会组织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以外的经费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必须是非营利性质的;实施非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可以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质或者营利性质。民办艺术类院校属于实施非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因此其性质既可以是营利性质,也可以是非营利性质。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因此,民办艺术类院校就其民办性质而言,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必然的选择。

(二)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两大类型: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技术型人才。理论研究型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水平的研究创新能力,在社会各个领域从事本领域内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的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的人才。一些学者认为除了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技术型人才之外,还有一类介于二者之间的研究应用型人才[1]。本文认为划分出一个研究应用型人才,是“和稀泥”的做法。因为即便存在即承担理论研究工作又承担一线技术操作工作的人,此人的工作也会有所侧重,要么侧重于理论研究工作,要么侧重于一线技术操作工作,最终此人要么是理论研究型的人才,要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校最鲜明的表现就是面向当前经济社会实际需要的课程设置。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校会将应用性质的课程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么学时长,要么学分高,或者二者兼有。但这并不代表忽略甚至否定理论性基础性的课程,因为理论性基础性课程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应用性的课程是让应用技术型人才 “走得更快”,理论性基础性的课程则是让应用技术型人才“走得更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校切合实际的课程设置就是在确保理论性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应用性质的课程[2]。而民办艺术类院校无论是在培养目标的直接定位上还是课程设置的表现上,都能反映出其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校。因此民办艺术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必然的选择。

二、校企合作是民办艺术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根本途径

(一)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应用技术型大学举办最成功的无外乎德国、瑞士和荷兰。而这些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之所以举办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都拥有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

首先,以德国而言,它们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均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均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教育培养模式,且形成了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贯穿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各个环节。以企业参与教学为例,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教学计划,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校为学生设置了到企业实习实践的专门学期。德国现有从业工程师的60%以上毕业于应用技术型大学。校企合作之路助推了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成功,应用技术型大学为德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其次,看瑞士的经验。瑞士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与各行业密切合作,校企合作成为瑞士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特色。瑞士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按照大区域设置的,学校根据本区域的行业情况设置下属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依据本院专业对接社会各个行业企业,采取“前店后校”的模式开展校企合作。例如汽车的4S店是“前店”,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场地,学校二级学院汽车维修、销售专业是“后校”,为“前店”汽车4S店培养输送人才,并提供技术理论支持[3]。此外,瑞士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并没有把自己定义为低层次的技工学校,而是非常强调学术研究。它们与产业界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本产业的应用技术研究,甚至可以与企业联合培养出应用性研究博士。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铸就了瑞士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成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再次,分析荷兰的做法。校企合作是荷兰所有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的必备项目。荷兰的应用技术型大学非常重视与本国企业的合作,尤其是重视与本国中小型企业的合作,这使得他们的校企合作非常地“接地气”。荷兰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校企合作主要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所谓“引进来”,就是学校将本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引进到本校,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承担授课任务、开展学术研究等。企业的技术人员将一线的工作经验、行业形势、科研需求带进学校,帮助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实现有效对接。所谓的“走出去”,一方面,是学校的教师深入本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的最新形势和技术,使自己成为“教师加技师”的“双师型”人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前沿学术理论带到企业,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学校学生深入本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开展实习实践,培养和提高相关的专业技能,并帮助企业实现生产任务。荷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持。

(二)校企合作是实现民办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1.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民办艺术类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校内完成。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存在两大弊病,其一是学校教师存在理论讲授能力强、指导学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其二是实践场地放在校内,只能模拟实践,无法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例如民办艺术类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实践,大多在本校的模拟剧场演出,学生缺乏在社会上的真实剧场演出的表演感,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表演教师不同于社会剧场的导演和观众,在指导学生表演时往往只局限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表演的指导。开展校企合作,可以祛除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两大弊病。例如民办艺术类院校的表演专业与社会演出团体开展校企合作,表演教师到达社会剧场,与剧场的导演、摄像等演职人员沟通学习,可以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学生在社会剧场表演,接受剧场导演的指导、社会观众的品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校企合作是民办艺术类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依托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师资队伍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最重要指标。但是我国很多高校把师资队伍水平简单等同于教师的职称、学历水平,从而导致了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是提高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或者干脆直接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来校。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民办艺术类院校是狭隘的,因为就民办艺术类院校的民办性质而言,仅仅依靠花大量的金钱去培养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来和国办院校竞争师资队伍,显然是没有意义,也是不明智的。对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国办院校,将师资队伍建设着眼于教师的职称、学历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对于培养理论研究型的学生是很有意义的[4]。同时国办院校因为有强大的政府资金的支持,花费大量金钱去提高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或者干脆直接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也是现实可行的。而民办艺术类院校因其民办性质,没有强大的政府资金的支持,同时民办艺术类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投入大量金钱来提高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或者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而应该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既考虑教师的职称、学历问题,也要考虑教师的“双师”问题。要进行教师的“双师”建设,就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5]。目前,我国很多民办艺术类院校的教师是“从校园到校园”,即教师是在读完本科或者硕士、博士研究生后,从就读的院校毕业后,直接来到任教的院校工作,没有投身社会行业企业的经历,理论研究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弱。校企合作为教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弥补这些“从校园进校园”教师的经历缺陷。因此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依托。

三、民办艺术类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验,从我国民办院校的实际出发,笔者就民办艺术类院校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谈几点看法。民办艺术类院校的校企合作当然不是学校一个方面的工作,也不只限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事情,而应该从人大和政府、企业和行业、院校和教师等各方面都目标明确地做出努力,才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实现校企合作的初衷。

(一)增强人大和政府法律和政策的规范与保障

人大和政府在民办院校校企合作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这种作用的发挥,过去人们关注得不是十分到位,这是今后的理论研究应予以加强的。

1.人大须制定出台相关法律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对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非常重视,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并于2017年9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然而我国还没有针对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此也没有相关规定。目前我国民办艺术类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各自为政”和“变化过快”的弊病。所谓“各自为政”,是指我国民办艺术类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各院校没有统一的模式、机制。这虽然有利于形成各院校自己的校企合作特色,但也容易造成随意性过大、缺乏必要的规范等。所谓“变化过快”,是指我国民办艺术类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本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机制没有历史承接性,往往会因院校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也会因为院校领导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各自为政”和“变化过快”的弊端必然导致民办艺术类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的诸多阻碍、不便和低效率,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因此,我国亟待由全国人大出台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对包括民办艺术类院校在内的民办院校的校企合作进行规范和保障。如果出台这部法律一时难以实现,可以考虑由全国人大修改一部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制度,将规范和保障民办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完善于其中。有了这样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各级地方人大可以据此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合本地区民办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地方性法律规范。

2.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我国政府对校企合作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扶持政策。例如河北省2015年确定了10所本科院校为本省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这10所试点院校包括河北传媒学院、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等3所民办院校,其中河北传媒学院是民办艺术类院校。为了有效推进试点工作,达到责权利统一,河北省教育厅相继与这10所院校签订了《河北省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任务书》,河北省财政厅设立了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专项补助资金,并陆续将资金拨付给各个试点院校,用于各个试点院校包括校企合作项目的转型工作。然而我国各级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只局限于对院校,未涵盖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校企合作必须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实现,双方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缺乏任何一方的积极性都不可能实现校企合作的预期目的。校企合作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达到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如果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必然影响其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该对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例如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减免;也可以根据企业为院校设立的实习实践基地的规模,按照参加企业实习实践的学生人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可以根据一定指标,给予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的优惠等。

(二)激发企业和行业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并不平衡,企业(包括行业)的积极性要稍逊于学校,因此,提高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是当前校企合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努力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民办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文化艺术类的企业,这决定了民办艺术类院校校企合作的对象主要是文化艺术类的企业。没有文化艺术类企业的积极参与,民办艺术类院校就无法开展校企合作。文化艺术类企业的积极性除了源于政府、院校这些企业外部的因素,还需要企业本身认识到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文化艺术类企业产品的政治方向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把关。根据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规定,文化艺术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文化艺术类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效果方面有很强的自我把握,可以说在业务能力方面是强项。但是,文化艺术类企业在产品的政治方向的把控上就不一定严格和精准,换句话说,在政治素养方面是弱项。而文化艺术类企业的这一弱项,可以通过与民办艺术类院校的合作来弥补,因为民办艺术类院校有党委机关、马克思主义学院或马列教学部,有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这些机构和人员能够对文化艺术类产品的政治把关起到积极作用。其二,文化艺术类企业产品的思想内涵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得以提升。2016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作品要提升内涵、唱响主旋律。文化艺术类企业在产品的表现方式、表达手法等方面的“术”比较成熟,而对产品的思想内涵方面的“道”还需提升。民办艺术类院校以其文化底蕴、科研能力可有效地帮助文化艺术类企业提升产品的思想内涵。政府、院校须大力宣传院校上述校企合作中院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驱力。

2.行业须主动协调

民办艺术类院校的校企合作,因为主要合作的企业是文化艺术类企业,所以文化艺术方面的行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能力,助推民办艺术类院校与文化艺术类企业之间的合作。首先,文化艺术类行业组织要加强对文化艺术类企业的引导。文化艺术类行业组织既是文化艺术类企业利益的代表,又是文化艺术行业发展的领头羊。文化艺术行业组织积极引导企业与院校进行合作,既可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又可以实现行业的整体繁荣。其次,文化艺术类行业组织应主动吸纳艺术类院校成为行业组织成员。艺术类院校加入行业组织,既可以扩大行业组织规模、提高行业组织层次,也更便于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再次,文化艺术类行业组织要直接与院校合作。行业组织与院校直接开展合作,可以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修改行业相关标准,可以代表行业向政府和社会申请政策支持和经济帮助。这样做,扩大了校企合作的范畴,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利于全面推进校企合作。

(三)院校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须发挥主导性作用

1.院校应在全面改革中推进校企合作

首先,民办艺术类院校要进行课程的改革。民办艺术类院校要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提高实训实践课程的比重,尤其是在本科三年级以后、专科二年级以后,要大幅度增加学生到文化艺术类企业的实习课程。须强调的是,提高实训实践课程不能以牺牲基础理论课为代价,要形成既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又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和校企合作的实际需求,划分基础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践课程的占比。同时,强调实习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学生在企业实习需要接受院校与企业的双重监管,防止学生到达企业后出现“放羊”的现象。学生在企业完成实习后,要向企业提交“实习总结报告”,要向院校提交“专业研究报告”或基于实习的毕业论文。这样双管齐下确保实习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其次,民办艺术类院校要进行校园文化上的革新。民办艺术类院校要使校企合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院校要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使企业优秀文化进入教学进度、进入教案、进入教学课件,最终进入学生头脑。另一方面,院校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建设之中。院校在校园道路两侧可以制作企业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在教室里张贴摆放企业文化的宣传标识。这样,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企业的情感,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依托校企合作推进“双师”建设

民办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双师”建设应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双师”资格建设。所谓的“双师”资格建设,是指院校教师除了拥有高校教师资格之外,还需拥有企业行业从业资格。高校教师资格是以高校教师资格证为准,企业行业的从业资格应以企业行业中的专业从业资格证为准。因为高校教师资格证是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颁发的,具有唯一性,所以教师是否拥有高校教师资格很好判断。但是,企业行业从业资格证是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颁发的,可谓是鱼龙混杂。所以教师是否拥有企业行业从业资格,需要民办艺术类院校根据本校专业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需要,从纷杂的各级各类企业行业从业资格证中,筛选出可以认定教师拥有企业行业从业资格的各种证件。第二,双教师授课模式建设。所谓双教师授课模式,是指在学生实习实践中,由院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践。院校教师主要负责讲授实习实践中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企业人员主要负责指导实习实践中涉及的实践操作技能。以这一授课模式从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可以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企业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民办艺术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院校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是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民办艺术类院校的校企合作,将有助于对学生的培养,有助于院校的发展,有助于经济社会的进步。

[1]李保玉.论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4):39.

[2]汪大喹.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基于中外应用技术型大学比较研究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5(7):76.

[3]袁贵仁.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跨越[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24.

[4]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3.

[5]郑旭,王颍颍,吴爱萍.产学协同——行业大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9):67.

猜你喜欢

技术型艺术类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