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虚拟生存发展论

2017-03-08陈榕炜

关键词:马克思素质能力

陈榕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虚拟生存发展论

陈榕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近些年来,虚拟生存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下人在虚拟生存空间的发展是人在现实生存空间发展基础上的一种人的发展的新形式,只有深入研究人在虚拟生存中的发展问题才能切实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研究人虚拟生存的发展对于促进当下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研究人的虚拟生存的直接理论来源,研究人的虚拟生存问题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人学;虚拟生存;自由全面发展

探讨虚拟生存问题,其根本宗旨在于研究人的虚拟发展问题,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人在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中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种通过对人的现实性存在的研究以探讨人的未来发展状况的理论形态,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的虚拟生存的直接理论来源,研究人的虚拟生存问题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为指导。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解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新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规定,虽然马克思没有对人的全面发展给出一个明确完整的概述,但从其许多著作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本人毕生都在进行着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这给我们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理论以重要的思想启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经历的阶段以及实现的条件等内容。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实现人在关系、能力、素质和个性等诸方面获得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1]。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社会关系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素质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能力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虚拟生存背景下,人的发展包括人的现实发展和人的虚拟发展,人的虚拟发展就是“人在虚拟社会中的人的本质的全面展开与展现,是以一种自由、自觉的虚拟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的过程。”[3]71其中包括虚拟社会关系、虚拟素质、虚拟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人的社会关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稳定及发展,它同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因而,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由人的社会关系影响和决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5]在虚拟生存条件下,人的虚拟发展就是人的虚拟实践、交往能力的不断增强,交往范围的不断增大,即人的虚拟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虚拟社会关系发展是人的虚拟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的社会本质在虚拟社会的展开,它制约着人的虚拟发展,对人的虚拟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人的素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整体质量和综合品质的提高,它不仅包括了人的身体素质,也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人的各种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从人的素质来看,虚拟生存中人自由而全面的虚拟发展,就是人自由自觉培养自身具备虚拟生存基本的素质,发展自身适应虚拟生存应有的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提升自身的虚拟素质,从而促进人的素质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能力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自由全面协调发展。即“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的存在的、每当人生存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6]190人的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劳动技能的发展。只有人的劳动生存能力提高和发展,才能促进人得到全面发展。因而,实现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普遍提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虚拟生存中人的能力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发展适应虚拟生存的基本技能,如我国学者提出的信息素养要求为:“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的效益的能力、信息协作的能力、信息免疫的能力等”[7]懂得虚拟生存的生活方式,在虚拟生存中谋求更高层次的能力发展。

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个性全面解放和发展。只有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历史形态上分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依赖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在虚拟生存中,人是现实性和虚拟性的统一体,人的虚拟个性发展,就是人的现实个性在虚拟生存中的展现,人的需要层次不断提升,人的活动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个性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二)人的全面发展经历的阶段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自身发展的理想状态。马克思反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并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螺旋式上升逐步实现的过程。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依次分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依赖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三个渐进的阶段。在虚拟生存背景下,人的虚拟发展形态也相对应分为自在发展、自为发展和自由发展三个阶段。

1.人的初级发展即对人的依赖阶段。

“对人的依赖”阶段是人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发展的最初历史生存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8]104在这个阶段,因为生产力低下,人的发展完全依赖自然界,人的生存力量十分单薄,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个人没有独立性,根本谈不上自由全面发展。

同样的,人的虚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建立在对现代技术依赖基础上的自在发展阶段。由于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和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人的虚拟发展就表现为对虚拟技能的发展,非常注重对虚拟技术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虚拟生存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技能。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依赖于现代技术,人也还是现实中的人,在虚拟生存中也没有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没有摆脱虚拟生存的限制和束缚,人的虚拟发展是自发的,这就是人的虚拟发展的初级阶段。

2.人的独立发展即人对物依赖的独立性阶段。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是人发展的第二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8]104在这个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恩赐,通过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满足生存的需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为个人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个人有一定的人生自由,具有一定独立发展的能力。但是,这个阶段人的发展是片面的,是少数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依然受到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是一个不完善的较独立的发展阶段。

人的虚拟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建立在对信息依赖基础上的自为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发展日益完善,一方面,人们对技术的依赖不断减轻,而对信息的依赖不断增强,产生对信息盲目崇拜的现象,甚至形成“信息强迫症”或者对信息的恐慌,被信息所困扰。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人的信息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具备对信息的驾驭能力,可以自主选择有助于自身需要和发展的信息,摆脱各种不合理因素,逐步确立自己在虚拟生存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人在虚拟生存中的自为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自由个性阶段。

“人的自由个性”阶段是人发展的第三大历史阶段,是人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8]104在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极速发展,社会物质丰富,人拥有自己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个人可自主活动,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人的各项能力和需求得到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虚拟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建立在虚实和谐基础上的自由发展阶段。随着虚拟生存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的发展不仅要在现实中发展,也要在虚拟中发展。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人可以在现实中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本质。另一方面,人也可以在虚拟生存中得到自由发展,在现实生存和虚拟生存的自由转换,实现自己的本质,自由发展。总的来说就是每一个人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存和虚拟生存中都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虚实和谐发展。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从人的依赖到人的独立性再到人的自由个性的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它的实现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然而要实现这一漫长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以及通过各种途径的。

1.消灭阶级、消灭旧式分工和私有制是前提。

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消灭阶级、消灭分工和私有制是前提。他指出:“阶级对各个人来说又是独立的,因此,这些人可以发现自己的生活条件是预先确定的;各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而他们个人的发展是由阶级决定的,他们隶属于阶级。这同个人隶属于分工是同类现象,这种现象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劳动本身才能消除。”[4]118分工与私有制表达的是同样的东西,它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旧式分工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分工,可以促使人的交往范围的扩大,丰富人的社会关系,提升人各种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分工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具有限制的作用,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的丧失作为代价的。“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4]85可见,分工限制了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范围,使人缺失全面发展的机会,从而使人的发展具有片面性。就像马克思所说“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4]85马克思认为要消灭阶级、分工、私有制,消灭这种畸形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成。

2.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基础。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除了消灭阶级、消灭分工和私有制这个前提外,还必须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的普遍交往等社会基础。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9]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生产力,可促使人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身的交往范围,同时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发展自身的自由个性,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增强自身的主体性,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爱好,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它所得到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存的时间就越多。”[8]120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去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4]85可见,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根本途径。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曾指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530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把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普及和推广,从而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素质的提升。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可使年轻人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理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而同时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将必然消失。”[10]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是教育,因此,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二、虚拟生存与主体的发展

当下人不仅是现实生存的主体,也是虚拟生存的主体。要实现人在虚拟生存中的发展,必须要确定人在虚拟生存中的主体地位。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虚拟生存下的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指人作为虚拟生存的主体,在虚拟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己占有自己本质的过程。虚拟生存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为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实现虚拟生存下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探讨人在虚拟生存中的主体性发展情况,辩证看待虚拟生存与主体的发展。

(一)虚拟生存为人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1.虚拟生存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119。也就是说,社会为个人交往提供了场所和条件,人不能离开社会去谋求发展,通过社会交往,人可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可丰富、充实、完善、发展自我。人在虚拟生存中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在虚拟生存中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

虚拟生存的形成和发展,突破了现实生存中人交往活动的时空限制,可以说,超时空的实践与交往是虚拟生存活动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虚拟商店、虚拟银行、虚拟公司、虚拟市场等的出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融入了没有边界的信息化全球空间,人们通过互联网络就可以从事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全球性、普遍性和无限性的。在虚拟生存中人们通过摆脱现实地域、血缘、职业、时间、空间等限制,可以实现更加自由平等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在更广和更深层面上得以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多样性的全面的虚拟关系得以形成。因此,人们的交往从狭隘的地域性交往向世界性的、普遍性的交往转变,从而狭隘的地域性的个人也转变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普遍的个人。可以说,虚拟生存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更为自由、宽松、平和的社会关系空间,在这种平等、自由的交往空间中,人们的社会接触范围也成倍增大,有助于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大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化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虚拟生存有利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各个方面都有能力的人,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4]243。人的能力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复杂系统,人的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能力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就包含着人的素质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们两者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的重要目标。

由于虚拟生存的超时空特性,人们可以在虚拟生存中无限制地自由交往,虚拟生存空间中大量的共享信息可供人自由使用,如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接受远程学习和教育,自由地休闲,自由地购物消费等等,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为自身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各种能力和素质会得到不断提升。从人的认识方面上说,虚拟空间的开放性为发挥主体的创造性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在虚拟生存空间里,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易激发主体的创造意识,激发斗志,超越自我,主体不断依靠自身意识、理性和创造力来适应这个虚拟空间,从而各种能力和素质得以提升。从人的实践上说,在虚拟生存中,人根据自身需要借助各种虚拟技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独立、自主、自由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方式和活动并参与其中,实现在有效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虚拟生存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张扬。

个性的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内容,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在现实生存中,人的个性的发展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社会一系列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世俗舆论等,从而压抑了个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人的个性和自由全面发展。

虚拟生存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促使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关系等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同时它的出现也为人的个性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虚拟生存中,个人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提供给人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越多,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等就会发生变化,逐渐形成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生活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使得不仅“休闲越来越像工作”,而且“工作越来越像休闲”,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身喜欢的活动和娱乐,从而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同时,自由时间的增多可以满足人的不同需要,为主体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不同逐步递升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人的个性发展息息相关。在虚拟生存中,自由时间的增多,能够满足人各种不同的需求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地位,个性得以张扬,主体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本性得以实现,从而会极大地促进人格的健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虚拟生存对人的主体性发展带来了挑战

1.虚拟生存容易造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

虚拟生存使人的交往打破狭隘的地域界限,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但在虚拟生存中,由于人的交往符号性、匿名性和弱联系性,容易造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第一,社会关系的不真实性。正是因为在虚拟生存中交往的符号性、匿名性和弱联系性,约束感并不强,个人在网上提供的个人信息并不完全真实,个体只能占有交往对象的部分信息,不能对其进行完整而全面的了解,使交往主体的社会关系具有很大的不真实性。第二,社会关系的相对窄化。人在虚拟空间中的交往活动则具有自我选择性,个体对活动对象、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控制作用,而个体的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总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愿望和需要选择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而不能涉及人整体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以感性认识而不是以理性认识为指导的选择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的社会关系的窄化。第三,社会关系的疏远。当人们沉溺和依赖于虚拟生存中虚拟交往的便捷性,却容易被各种技术和信息的束缚,人的社会关系能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实现交往但并没有使人的社会关系丰富,人容易疏离了现实交往,现实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容易退化,一定程度上人更容易造成自我封闭与自我禁锢,甚至会引发人的各种心理障碍、情感冲突和安全焦虑,乃至人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人的存在意义逐渐缺失。这正如迈克尔·海姆所说的,“不幸的是,技术一只手给予,而另一只手则常常索取。技术愈来愈忽略人类直接的互相依存。当我们的装置给了我们更大的个人自治的同时,它们也破坏了直接交往的亲切的关系网。”[11]

2.虚拟生存容易造成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异化。

第一,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能力的片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虚拟全面发展而言的,指的是人在虚拟生存中片面发展自身某一能力或素质,而偏废其他方面。正如恩格斯所说:“共同经营生产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因为他们每一个人只隶属于某一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在这里,每一个人只能发展自己才能的某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个生产的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部门的一部分。”[4]242人的能力和素质的虚拟片面发展是虚拟生存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尽管虚拟生存空间是开放的,但仍会将人束缚在虚拟空间中的某一部分,人只熟悉虚拟空间的某一部分,只会使用某一方面的资源,发展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第二,虚拟能力的相对有限性。虚拟能力是指人在虚拟生存中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虚拟能力的相对有限性是指相对人的总体发展来说,虚拟能力只是主体人发展的一部分,不能代替其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有限的。虚拟能力的发展受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环境、主体的发展状态等等内外因素的限制,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拓展。第三,能力与技术激烈冲突。虚拟生存技术既可以促使人的能力得到发展,也可以使人的能力退化和萎缩,虚拟技术与人的能力发生激烈的冲突。这是因为虚拟生存的基本内容取决于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与软件的发展程度,由此,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只能按照技术设定的方式去生存、思考、选择、交往、实践,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技术,其创造性和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独立思考能力退化,人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单向度的人”。正如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所说:“技术作为工具的领域,既可以加快人的衰弱,又可以增长人的力量。在现阶段,人们对他自己的机械装置或许比以前更加软弱无力。”[12]此外,也有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能力在虚拟生存空间中进行人肉搜索、黑客袭击、病毒攻击、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不道德的虚拟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人主体的虚拟发展。

3.虚拟生存容易造成人的个性异化。

虚拟生存在空前张扬人的个性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人的个性异化。这表现在:第一,个性趋同。在虚拟生存中,运用虚拟生存技术是一整套系统的标准化、机械化的操作,网络环境的同一性使人们容易变成为千篇一律的“单面人”或“机械人”,失去特有个性和独有创造力,变得单一。此外,“真实世界的互动通常迫使我们处理不同的东西,虚拟世界却偏向同质性,地缘的社群将被取代,转变成依利益或兴趣来结合的社群。”[13]这样,在虚拟生存中人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在同质化过程中趋于一致,造成个性丧失。第二,个人主义盛行。由于虚拟生存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主体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活动的范围、内容、方式等都是由主体自身决定,如果主体主观意志极度膨胀,各种活动就会为所欲为,导致过分追求自我,片面个性化及个人主义盛行。第三,自我控制力弱化。人在虚拟生存中的发展是一种自主性的发展,主体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取决于自身需要。在虚拟生存中,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虚拟主体可以是多重身份的,如果个人意志膨胀,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使主体在网络空间中迷失了自我,难以保持自身主体地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甚至做出许多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危害他人。这些必然影响主体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虚拟生存下人的发展的原则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为指导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人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规定,并认为它的实现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虚拟生存是当下人生存的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有利条件。如前文所述,虚拟生存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有利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张扬,它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实现条件。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虽然并没有直接具体地涉及人在虚拟生存中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没有直接具体地论述人在虚拟生存中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实现条件,但是,虚拟生存作为现实生存的延伸和拓展,人在虚拟生存空间中的发展和人在现实中的发展一样都是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同样是指导我们研究人在虚拟生存中自由全面发展的直接理论来源,研究人的虚拟生存发展的相关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二)坚持虚拟发展和现实发展相统一

虚拟生存中的人是虚拟的人,但不是虚无、虚幻、抽象的人,它是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结合体,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虚拟的人是“人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存在物”[14]。一方面,它是现实的具体人,具有现实性,因为在虚拟生存中发展的人,仍然是历史的、具体的、有意识的现实存在物;另一方面,它又是虚拟的具体的人,具有虚拟性,因为在虚拟生存中发展的人是数字化、虚拟化的现实的人,是在虚拟空间中从事虚拟实践的人。可见,虚拟的人是既虚拟又现实的存在物,它的存在和发展既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条件,也不能离开虚拟空间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因此,人的发展不仅是现实的发展,也是虚拟的发展,要想实现虚拟生存中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坚持虚拟发展和现实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促进人“虚”与“实”和谐发展。人既要在现实生存中发展自己,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也要在虚拟生存中发展自己,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坚持虚拟发展和现实发展相统一,就是要使虚拟的人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够在虚拟生存空间和现实生存空间中自由转换,并且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每一个虚拟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推动整个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自由而全面和谐发展的条件。

(三)坚持人的虚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人的虚拟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净化人在虚拟社会发展的环境,优化人的虚拟发展各要素和结构,以一种自由、自觉的虚拟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包括了人的虚拟实践本质和人的虚拟社会本质,从而实现人在虚拟社会自由、全面和谐发展”[3]162。恩格斯曾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4]243。所谓人的虚拟全面发展,是指人在虚拟生存中的虚拟社会关系、虚拟能力和素质以及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通晓整个虚拟生存系统,能够根据虚拟社会要求或者主体在虚拟生存空间中发展的爱好、需要,掌握人在虚拟空间中生存的基本技能、适应各种虚拟生存的生存方式和各种规范、懂得虚拟交往等等,实现在虚拟生存中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就现阶段虚拟生存中人的发展状况而言,虚拟的人的发展并非是自由、自觉、全面的发展,而是一种自发、被异化的发展状态。正因为此,需要进一步深挖人在虚拟生存中发展的内涵、现状以及条件,坚持人的虚拟全面发展的目标,促成虚拟的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 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3] 曾令辉.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1.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0.

[7] 钟志贤.信息素养:培养你的八大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1-03-01(3).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4.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3.

[11] 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02.

[12]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86.

[13]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7.

[14] 周甄武.论人的虚拟性[J].东岳论丛,2007(5):141-145.

(责任编辑 文 格)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virtual survival problem has arous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virtual spac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ose in the real space based on the new form of a person's development. Only in-depth study in the virtual survival development can we promote people's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in the virtual survival to promot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Marxist theory about people's free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a direct theoretical source of virtual existence, which should be the guidance of the research of human's virtual survival problem.

Keywords:Marxist Human Studies; virtual survival;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nVirtualSurvival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Marxist

HumanStudiesCHENRong-wei

(SchoolofComputerandInformationSecurity,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Technology,Guilin541006,Guangxi,China)

B0-0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7.05.0006

2017-03-10

陈榕炜(1988-),女,广西玉林市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素质能力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