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7-03-08云南迪庆州德钦中学此里培初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4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误区思维

云南迪庆州德钦中学 此里培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数学的生命。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所以,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但由于受教师个体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课堂提问经常是“徒劳提问”。

课堂提问中一般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1.课堂提问重形式,轻实效

2.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

3.课堂提问方法死板,缺乏动力

4.课堂提问对象重部分,轻全体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有很多教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上,只顾优秀生,忽略后进生;(2)是教师提问对象无针对性,局限于前排和中间学生,或者按照学生花名册依次提问等。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上课对老师的提问失去动力。

5.课堂提问对学生重提问,轻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过短。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的等待时间都不超过一秒,然后指定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一秒钟之内不能回答,教师就会自己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有的青年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讲究速度,提问后立即让学生回答,但由于提问突然,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

二、课堂提问误区的应对策略

面对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摸索,我实施了以下几种对策加以纠正。

1.巧妙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时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2.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因此,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太远,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3.提问要精心设计且准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因此,好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有效,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形式的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的问题。

4.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合理分配被问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认知问题(主要是考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判断性、解决问题和决策等高级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的时间。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诚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误区思维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